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按调填词、合乐歌唱、句式参差的诗体,最初叫曲子词,又名乐府、琴趣,还被称作诗余、长短句。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词大多分章,一章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上下阕为常见。词的篇幅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词的有关知识: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词的分类按长短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按段落单调、双调、三叠、四叠按风格豪放派婉约派风格比较豪放派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柳永、李清照)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苏轼、辛弃疾)词兴起于隋,发展于唐五代,鼎盛于宋。晚唐五代,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多写闺情,调脂弄粉,词境狭窄。西蜀词人韦庄独树一帜,于闺情中糅入离愁,词风清丽。南唐后主李煜以亡国之恨入词,造就了词旨的突破。宋初词坛承袭晚唐五代风气,晏殊、欧阳修的词作渐渐脱离脂粉气息,清新婉约。失意文人柳永是宋代创作慢词长调的第一大家,混迹于歌楼舞榭,以市井风光、切身感受入词,丰富了词的容量和表现力。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柳永(约987~1053)字耆卿,初名三变,排行老七,世称柳七,著名词人。一生仕途坎坷,饱尝羁旅苦况,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做过屯田员外郎,故称柳屯田。他精通音律,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他的词深受人们喜爱。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俗白美柳永词不喜堆砌词藻,多以本色语言、白描笔意来描摹对象。语俗情真的魅力,让柳永的词跨越了时空而存在,故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婉约美柳永笔下景物多有轻柔纤巧的特质,色彩柔和里缠绵一种凄艳哀婉的情绪。柳词写景,不同凡响,借景抒情,融情入境,词意上多能达到物我交融的至境。•柳永第一次赴京赶考,落榜了。第二次又落榜。按说,补习补习,完全可以东山再起。可不服输的柳永就是沉不住气,由着性子写了首牢骚极盛而不知天高地厚的《鹤冲天》。发牢骚的柳永只图一时痛快,压根没有想到就是那首《鹤冲天》铸就了他一生辛酸。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zì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鹤冲天柳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nèn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注】①龙头:鳌头,状元别称。②明代:政治清明的时代。③白衣:无功名的人。④依约:隐约。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入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他的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在从政大路上跋涉着而被扭曲了的人:像李白、陶渊明那样求政不得而求山水;像苏轼、白居易那样政心不顺而求文心;像王维那样躲在终南山里而窥京城;像诸葛亮那样虽说不求闻达,布衣躬耕,却又暗暗积聚内力,一遇明主就出来建功立业。柳永是另一类的人物,他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梁衡《读柳永》柳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到民间去的词作家。也许我们可以责备柳永没有大志,同为词人不像辛弃疾那样“男儿到死心如铁”,不像陆游那样“自许封侯在万里”,时势不同,柳永所处的时代正当北宋开国不久,国家统一,天下太平,经济文化正复苏繁荣。京城汴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新兴市民阶层迅速形成,都市通俗文艺相应发展,这是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市民文化呼唤着自己的文化巨人。这时柳永出现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的市民文学作家。他在市井这块沃土里酣畅淋漓地发挥了自己的才华。——梁衡《读柳永》诗歌诵读技巧①“音读”:字准句清,音正腔圆,语调控制得体。②“意读”:读书声中见人物,读书语气中见事态,读书语调中见变通。③“情读”:字字含情,句句融情,篇中洋溢着情感,以一己之情与作者之情共鸣、共振。④“美读”:追求形象美、形式美、韵律美、情趣美。柳永背景资料据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望海潮》是柳永为了与早年的好友孙何相见而作。柳永在杭州生活期间,对杭州的湖光山色、风土人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当时旧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驻守杭州。因身份悬殊,门禁森严,两人无由相见。柳永就填了这首《望海潮》先在歌伎中传唱,结果很快就让孙何听到了。问及词作者原来是故人,孙何便请柳永前去赴宴。•初读本词,思考:作者描绘的是什么地方的什么美景?江南水乡人间天堂杭州杭州西湖传统景观平湖秋月双峰插云苏堤春晓曲苑风荷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南屏晚钟三潭印月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茂密如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雪霜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边广阔无涯。怒涛卷霜雪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豪华。市列珠玑上阕总写杭州形胜与繁华。开篇三句以不容置疑的大气势概说杭州自古为镇,称繁华。“形胜”“繁华”四字是点睛之笔。再写杭州城中,柳桥如烟似画,帘幕舞风或垂,屋舍高低,人口稠密。接写杭州郊外,钱塘江潮,汹涌澎湃,横无际涯。末了陈列市民珠宝珍玩、绫罗绸缎,真是家家富足户户殷实,人们尽享太平。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和十里荷花香。重湖叠巘清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喜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下阕专咏西湖风景与人物。先唱湖山胜景,白堤分西湖为里湖外湖,灵隐、南屏诸峰重叠;再写“桂子”“荷花”,以花点缀西湖的山光水色。更有渔翁笛管、莲女菱歌,西湖满溢的是欢声笑语。作为投谒之作,词尾缀以赞颂:长官醉赏西湖,与民同乐。品味语言鉴赏形象1.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提示:“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提示:互文手法,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幼童嘻嘻采莲,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作者笔下的杭州给人什么印象?富庶、美丽安定、祥和上阕:写杭州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阕: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本词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杭州地处东南,地理形势优越,是江浙大都会,从古至今何等繁华。雾缠的柳树、雕饰的桥梁,风吹动翠绿的帘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如云茂密的大树环绕沙堤,怒涛卷起白雪般的浪花,钱塘江如天然的沟壑,宽阔无边。集市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屋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逐奢华。里外两湖与远近重山,清秀美好,有三秋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吹响羌笛,夜晚泛舟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嬉笑颜开。千百骑兵簇拥着牙旗,乘醉听吹箫击鼓,吟唱着观赏烟霞中风景。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都时好向朝廷夸耀。点染,本来是指书画家挥笔作书作画。尔后,画家即以此作为笔法——点染、设色;继而文艺理论家引以概括词的此种表现手法,并将“点与染分开说,而引词以证之”。所谓点,就是点明,将所要抒写的情感、道理,一语点明,使读者了然于胸;所谓染,就是渲染、烘托,即以具体的事物、景物将所点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来,以便读者对其能更具体、更生动地把握。但必须强调的是,点染之间不能“有他语相隔”,只能是一气而下。“点染”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点”:抽象的评点(总写)“染”:具体的描述(分述)点染间不能有其它相隔,必须是一气而下。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染点《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点染分析《望海潮》中哪些是“点”,哪些是“染”,具体描述了钱塘一派怎样的景象?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自然风光之美都市繁华之美民生安乐之美染点除了点染,这首词在写景上还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铺叙: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乐府民歌《陌上桑》、《木兰辞》中:“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望海潮》为山川颂歌,亦为投赠之作。作者路经杭州,欲谒见两浙转运使孙何而写此。词上片极力赞美杭州名都,自然环境秀美、城市经济繁荣。下片细腻描绘西湖美景,黎民安居乐业,政要与民同乐。词作有粉饰太平的味道。思考回答课后练习一《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富庶、繁荣、太平、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写杭州突显以下几个方面:地理位置上,它是东南重镇;历史文化上,它是古来繁华;自然景观上,有著名的钱塘江潮,有秀美的西湖风物;市井风貌上,有稠密的户口,有豪奢的陈设;百姓人家上,处处繁花、时时羌管,人们安居乐业;地方治理上,仪仗威风,箫鼓升平,可称与民同乐。词人通过对杭州都市繁华与山川秀美的描绘,充分抒发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喜与艳羡的情怀,中间或有谒见达官的奉承的意味。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1、陈振孙在《直斋录解题》中评这首词“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词人是采用了怎么样的手法,使这首词达到了这种效果的?词人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的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作品选取典型、最具有表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对杭州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特别是对钱塘湖的描写,非常充分,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又非常具体形象。2、“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两句,据说曾引起金主完颜亮投鞭渡江之志,这两句美在什么地方?这两句高度凝练,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因而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宋人谢处厚评柳永《望海潮》:“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据说完颜亮听人演唱柳永《望海潮》,闻“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
本文标题:柳永词两首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738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