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基于学科大类平台的创新性人才
基于学科大类平台的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华中科技大学教务处许晓东Xiaodong-xu@hust.edu.cn背景1、上世纪末世界知识经济的兴起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知识产权占据突出重要的位置;中国提出国家创新体系,建立创新型国家。2、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人才定位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和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3、华中科技大学的办学定位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世界知名大学李培根:我校应拥有一流的教学、一流的本科一、人才培养模式分析1、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知识的精选,形成学科大类核心概念结构;能力的重构,强化实践教学体系;方法的更新,实施研究性教学;条件的保障,经费投入和制度形成。2、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定位定位于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型专业人才;40%以上的学生将攻读研究生;本科阶段以学科基础为重点;专业教育在研究生阶段完成;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至关重要。3、人才培养模式定位的历史分析1)历史的启示(两条轨迹)过程:从传统大学外的专业技术学校发展到理工大学,人才目标由工艺实施型转变为工程研究型,层次由专科升格为研究生。原因:20世纪初工业的发展,提高工业水平和产品质量需要数学和科学理论知识。代表性学科:服务于工业时代支柱产业的学科,如机械、冶金和建筑工程。3、人才培养模式定位的比较分析1)历史的启示另一过程:首先出现研究性大学,而后派生出相关学科的技术学校,首先需要研究生,而后需要专科生。原因:20世纪之后大学中发现了具有工业意义的学科,实验过程可放大为工业工程,新的工程需要新的应用开发和工艺实施人才。代表学科:电子、生物、化学等工程。3、人才培养模式定位的比较分析2)研究性大学人才定位注重数学和自然科学理论的学习,专业口径较宽,注重学习能力,研究(分析)能力和工程意识的培养,实际工程技能在工作岗位加强,人才最后定位在研究生层次,具有研究能力强和适应性好的特点。3、人才培养模式定位的比较分析2)专科学校人才定位注重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对于数学和基础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教学计划针对现有工程和成熟产业设计,注重工程技能(经验)训练,人才定位在专科层次,具有实用性好和针对性强的特点。3)一般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特点介于两者之间,以特色取胜。4、研究型大学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原则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相结合(定位要求);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能力培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实践训练);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空间整合);共性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创新能力培养的保证,通过学分制来实施)。二、人才培养模式设计1、核心课程设计通过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经费平均18万元)分别建立信息、机械、土建环等学科的平台课程,实现本科培养计划在前半年只有文科和理工科之分,在前两年只有学科大类之分,学生在第三年明确专业。为学生在入学半年后选学科和两年后选专业奠定课程基础。在此基础上对平台课程进行精品课程建设。二、人才培养模式设计2、实践环节设计针对平台课程分别设置课程设计,强化基础;针对后期专业课程独立设置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培养能力。针对基础实验条件好、专业实验条件弱的现状,分三年投入4000万元建14个工程学科学科大类平台实验室或专业实验室,实施开放管理,保证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二、人才培养模式设计3、专业教育多模式并存学生在三年级明确专业。在专业教育阶段,要求各院系将学科建设的成果尽快转化成本科教学资源(理论教学),将科研课题和高水平实验室对本科生开放(实践教学),实施基于问题或项目的教学法(研究性教学),形成以拔尖创新人才为龙头,多模式并存的人才培养体系。二、人才培养模式设计3、专业教育多模式并存具体模式类型如下:优才优育模式(学习特优生)本硕博打通培养模式学研产合作培养模式国际联合培养模式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二、人才培养模式设计4、学分制保证为保证计划的实施,要求各院系除了对优秀本科生配导师外,成立学分制指导中心,向学生发放培养计划指南,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配备优秀研究生助教,对学生实施个性化辅导。在以前实现选课程、选课堂的基础上,又实现了学生一年级转学科、二年级选专业、三年级选专业方向的目标,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三、模式的实践——以信息大类为例1、目标调整、更新现有七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制定覆盖信息学科七个专业的宽口径学分制培养方案。实行真正意义的学分制(即实行选课制和弹性学制)。重点对信息学科平台课程进行规划和建设,在信息学科平台课程中实施主讲教授和主讲教师制。在对信息学院所属院、系实验实践教学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规划并建设5个本科实验基地。三、模式的实践——以信息大类为例2、信息学科的概况信息学科包括:电信、计算机、自动化、电子和光电子五个系,以及7个本科专业:电子与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和测控技术与仪器,每年招收本科生近2000人。以前院系各自制定培养计划,要整合起来需要做大量的学术论证和管理协调工作,从2003年开始改革,目前已形成稳定的学科大类平台。三、模式的实践——以信息大类为例3、培养计划(学分分配)毕业总学分(200)课内教育环节(2650/170)通识教育课程(1274/84)学科平台课程(704/44)各专业课程(672/42)实践环节(30)3、课程大平台课程10门小平台课程6门电子与信息技术实验基地控制理论与系统实验基地IC设计基地计算机教学实验基地微机(单片机)实验中心光信息与光通信实验基地电信系控制系电子系计算机学院电信系电力系光电子系信息学科平台课程16门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与逻辑设计电子测试与实验技术控制原理计算机网络电子器件与IC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信号与系统计算机网络微机(单片机)原理微机(单片机)实验光纤通信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工程光学通信原理电路测试与实验电路理论电力系三、模式的实践——以信息大类为例4、结果(1)构建了信息学科人才培养的学科平台:3C+微电子+光电子,强化了课程设计。出版平台课程教材11种,建成两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减少了毕业总学分,适当增加了人文社科学分。(3)03级98名、04级60名学生实现了自主选择专业。(4)在培养计划的框架下各专业互助承认学分。(5)改进和加强英语教学。多门课程实行了双语教学,信息类提高班实行了全英语教学。三、模式的实践——以信息大类为例4、结果(6)实践性教学环节在信息学院内建设了电子、计算机、控制、IC设计、光信息等五个国内一流的教学实验中心,并实行资源共享。完善了导师制,吸引学生参加科技活动(Dian团队和虚拟IC实验室),出现了一批科研成果和论文;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得了优异成绩(电子大赛12个一等奖)。(7)对“学科平台”课程系的课程小组,实行了主讲教授和主讲教师制度,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保证了质量。(8)高年级学生可选修各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并承认其学分。四、总结1、定位为工程研究型(非工程应用型)2、平台课程的确立和主讲教师制的实施促进了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3、平台课程实验中心的建设促进了资源共享,提高了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开出率。4、学生科研活动促进了创新能力的培养。5、学生自选专业有利于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各院系加强专业建设。
本文标题:基于学科大类平台的创新性人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83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