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章:《诗经》
第二章从诗到《诗经》引子:成语,活着的《诗经》语言第一节:《诗经》概述第二节:《诗经》的七大主题第三节:《诗经》的艺术特点及其影响成语:活着的《诗经》语言《国风·周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求之不得,寤寐思服。逃之夭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国风·召南》鹊巢鸠占——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忧心忡忡——未见君子,忧心忡忡。《国风·邶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新婚燕尔——宴尔新昏,如兄如弟。《国风·鄘风》胡天胡帝——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国风·卫风》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螓首蛾眉——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信誓旦旦——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国风·王风》遇人不淑——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国风·郑风》人言可畏——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国风·曹风》衣冠楚楚——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万寿无疆——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大雅·文王之什》自求多福——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小心翼翼——维此文王,小心翼翼。天作之合——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大雅·生民之什》不可救药——多将熇熇,不可救药。《大雅·荡之什》投桃报李——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进退维谷——人亦有言,进退维谷。兢兢业业——兢兢业业,如霆如雷。明哲保身——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爱莫能助——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长舌之妇——妇有长舌,维厉之阶。《小雅·鹿鸣之什》兄弟阋墙——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寿比南山——南山之寿,不骞不崩。乔迁之喜——出于幽谷,迁于乔木。《小雅·白华之什》不醉无归——厌厌夜饮,不醉无归。《小雅·彤弓之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小雅·小旻之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巧言如簧——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小雅·桑扈之什》高山仰止——高山仰止,景行行之。绰绰有裕——此令兄弟,绰绰有裕。第一节:《诗经》概述戴维《诗经研究史》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洪湛侯《诗经学史》(上、下)中华书局2002孔颖达《毛诗正义》(包括了毛传、郑笺及孔疏),十三经注疏;朱熹《诗经集传》;余冠英《诗经选》;高亨《诗经今注》;王力《诗经韵读》。陆玑《毛诗草木虫鱼疏》、扬之水《诗经名物新证》、潘富俊等《诗经植物图鉴》、高明乾等《诗经植物释诂》、《诗经动物释诂》一、《诗经》简述1、篇数305篇(存目311篇,其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乃所谓“笙诗”,有目无辞)。《墨子·公孟》:“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史记·孔子世家》:“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可以配乐演唱的乐歌总集。2、编者(1)孔子(2)乐官3、作者极少可确定作者名字,多为无名作者,来源广泛。《鄘风•载驰》:许穆夫人《小雅•巷伯》: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凡百君子。敬而听之。《小雅•节南山》:家父作诵,以究王讻。式讹尔心,以畜万邦。《大雅•嵩高》: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伯。《大雅•烝民》: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4、风、雅、颂的含义“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风》诗共有15国风,160篇。“雅”即正,指朝廷正乐,是西周王畿的音乐。《雅》诗按音乐的不同分为《大雅》31和《小雅》74,大多是宫廷宴享乐歌,多属西周晚期的作品,共105篇。“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颂》诗分为《周颂》31、《鲁颂》4和《商颂》5,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5、《诗经》授受先秦:《国语·楚语上》:教之诗而为之导,广显德以耀明其志。《周礼·春官》:大师掌六律六同……教六诗《论语·季氏》孔子授伯鱼诗:“不学诗,无以言。”汉代四家诗:齐(齐人辕固生)、鲁(鲁人申培公)、韩(燕人韩婴)、毛(大毛公鲁人毛亨和小毛公赵人毛苌)四家传授《诗经》。齐、鲁、韩“三家诗”当时并列于官学,书写用汉代通行的隶书,称为“今文诗”;《毛诗》晚出,用先秦古文字书写,称为“古文诗”。东汉经学家郑玄为《毛诗》作《毛诗传笺》,是《毛诗》得以广泛流传的重要助力。“三家诗”东汉时趋于衰微,先后失传,存者唯《毛诗》,即今之《诗经》。第二节:《诗经》的七大主题一、婚恋诗《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毛诗序》:《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毛诗大序》:《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明人戴君恩《读诗臆评》:诗之妙全在翻空见奇。此诗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尽了,却翻出未得时一段,写个牢骚忧愁的光景。又翻出已得时一段,写个欢欣鼓舞的光景,无非描写“君子好逑”一句耳,若认作实境,便是梦中说梦。《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毛诗序》:“《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这里涉及到西周败亡、东周建立的史事。犬戎之乱中,秦襄公救周,并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周平王封秦襄公为诸侯,立誓:若赶走犬戎,歧山以西之地就归秦所有。自秦襄公始,到秦文公时才赶走了占据其地的犬戎,“收周余遗民以有之”。秦国崇尚武功、民风彪悍,与周王朝礼义治国、文质兼重很不相同,所以《毛诗序》认为此诗是讽刺襄公不能任用周地遗民中的贤人,以周礼治国。可备一说,而不能以此赏诗之妙。牛运震《诗志》云:“《国风》第一篇飘缈文字。极缠绵,极惝恍;纯是情,不是景;纯是窈远,不是悲壮。”逾墙而会:《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郑风·狡童》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弃妇诗:《卫风·氓》(教程p16)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郑玄笺注:士有百行,可以功过抵除。至于妇人,无外事,唯以贞信为节。钱钟书《管锥编》引申之:男多借口,女难饰非,恶名之被,苛恕不齐。……宽解摆脱,又一意也:纽情缠爱,能自拯拔,犹鱼鸟之出网罗。夫情之所钟,古之“士”则登山临水,恣其汗漫,争利求名,得以排遣;乱思移爱,事尚匪艰。古之“女”闺房窈窕,不能游目骋怀,薪米从脞,未足忘情摄志;心乎爱矣,独是深念,思蹇产而勿释,魂凭营若有亡,理丝愈纷,解带反结,耽不可说,殆亦此之谓与?(p94)二、征役诗1、正面(肯定战争的正义价值):《大雅·常武》、《秦风·无衣》(教程亦列入“爱国诗”)特点:写虚和写实之关系,强调道德仁义和不战而胜的最高理想。与史书中舟可掬指等描写相参照。2、反面(厌战思乡):(1)战士角度:《小雅·采薇》(教程p18)、《豳风·东山》(2)思妇角度:《王风·君子于役》、《卫风·伯兮》《卫风·伯兮》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萱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三、怨刺诗《毛诗序》:至于王道衰,礼仪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汉书·礼乐志》:周道始缺,怨刺之诗起。大雅:《民劳》、《板》、《荡》;小雅:《节南山》、《十月之交》、《雨无正》、《巷伯》;国风:《魏风·伐檀》、《魏风·硕鼠》、《鄘风·相鼠》、《邶风·新台》。《小雅·北山》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毛诗序》说:“《北山》,大夫刺幽王也。役使不均,己劳于从事而不得养其父母焉。”在作者身份认定上,朱熹《诗集传》也认为此诗是“大夫行役而作此诗”,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指出作诗者当为士子,方玉润《诗经原始》亦持此观点。至于此诗是否具体讽刺周幽王,可置而不论,不过,对大夫的怨言背后,连带对宠任大夫的君主的无言讽刺,虽属推测,尚在情理之中。《北山》留下了“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名言,虽然打上了专制时代土地公有、王权至上观念的烙印,却也透露了诗人要求以王权制约臣权,要求臣子公务相对公平分配的粗糙愿望。四、周民族史诗《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周诵·丰年》《周诵·噫嘻》《诗经·大雅》中五首古老的周民族史诗:《生民》(后稷)、《公刘》(公刘)、《绵》(古公亶父)、《皇矣》(太王、王季、文王)、《大明》(王季、文、武),记述了从周世祖后稷诞生到武王灭商的一些传说和英雄事迹。《生民》:后稷降生,农业之祖;《公刘》:公刘迁徙族人,由邰(陕西武功)到豳(陕西彬县),定居;《绵》:古公亶父迁徙族人,由豳到岐(陕西岐山),创立周王国;《皇矣》:太王、王季之德,文王伐密须氏、崇侯虎之战;《大明》:武王牧野之战(灭商之战)。五、爱国诗注意先秦“家”(大夫)、“国”(诸侯)、“天下”(天子)与后代不同,不应泛化。(教程p14《载驰》)《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毛诗序》:《无衣》,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战,亟用兵,而不与民同欲焉。陈震《读诗识小录》:起笔奇崛,意在笔先,二句只如一句。收笔雄劲,辞以气行,三句只如一句。实则上呼下应,五句一气卷舒也。三百篇中仅见。《左传·定公四年》:初,伍员与申包胥友。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及昭王在随,申包胥如秦乞师,曰:“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虐始于楚。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夷德无厌,若邻于君,疆埸之患也。逮吴之未定,君其取分焉。若楚之遂亡,君之土也。若以君灵抚之,世以事君。’”秦伯使辞焉,曰:“寡人闻命矣。子姑就馆,将图而告。”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六、农事诗1、统治者角度:《周颂·丰年》《周颂·噫嘻》(农事、祭祀合一)2、农夫角度:《豳风·七月》,风诗中最长诗,八章、八十八句、三百八十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章:《诗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861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