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城湖空间格局控制研究
返回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城湖空间格局控制研究04.28.2012黄文柳HUANGWen-liu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530(2012)02-0072-06收稿日期:2012-01-16修回日期:2012-02-29摘要:西湖与杭州城市之间一直保持和延续着相依相存、唇齿相依的发展关系,城市作为西湖的东侧界面,与其北、西、南三面群山一起,构成了西湖文化景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城湖空间不断演进的历史空间关系、内在深厚的文化景观关联性和城湖交融的空间发展关系分析,从西湖文化景观真实性、完整性的角度,提出了与西湖尺度相宜的城湖空间控制要求,呼应于西湖山水美学的平远、深远的城市轮廓线控制方法,和以西湖整体保护为目标的湖东视线景观控制要求。关键词:风景园林;文化景观;研究;空间格局Abstract:WestLakeandHangzhouhasbeeninaninterdependentrelationshipformanyyears.HangzhouisadjacenttotheeastboarderofWestLake.Hangzhouandthesurroundingmountainsinthenorth,westandsouthofWestLakehavebecomeanimportantpartofWestLakeCulturalLandscape.WithananalysistothedevelopinghistoricalcontextandspacerelationshipbetweenHangzhouandWestLakeaswellastheprofoundculturallandscapeconnectionandtheintegrationofHangzhouandWestLake,thisarticleproposedanappropriativescaleforHangzhouandWestLakeandcalledforacontrolledurbanprofilethatwouldhelptoprotecttheintegrityofWestLake.Keywords:LandscapeArchitecture;CulturalLandscape;Research;Layout1前言“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正如苏东坡所言,西湖对于杭州来说,不但见证并带动了城市的发展,更是杭州山水景观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进了“三面云山一面城,一城山色半城湖”这种独特景观风貌的形成。由于西湖的存在,使杭州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也正由于西湖的存在,使杭州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地需要处理好西湖景观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近5年间,伴随着西湖申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工作的全面展开,作为西湖文化景观6大要素之一的“城湖空间特征”①所界定的西湖东侧城市界面所应呈现的景观风貌,以及如何处理好其与北、西、南三面群山界面的空间和谐过渡关系等问题,再次引起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然而,西湖是中国传统山水美学的典范之作,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风景意象;处于西湖东岸的城市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带动下也有着内在相对独立的发展规律。如何在两者之间建立景观联系,绝非仅研究二维的空间景观界“面”那么简单,而是需要站在历史观、系统观和发展观高度上,从三维空间上深入分析西湖与城市的空间格局关系,从保护并延续西湖文化景观特色和核心审美价值的角度,对城市景观发展提出控制要求,这正是本文立意之所在。2审视城湖空间的历史与发展关系2.1不断演进的历史空间关系纵观杭州2200多年的建城史,杭州倚湖而兴、因湖而名、以湖为魂的发展历程清晰可见。城市与西湖之间的关系从相互分离到唇齿相依,大致经历了5个阶段: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前的城、湖分离阶段;隋朝京杭大运河开通并带动杭州政治经济地位提升后的东城、西湖阶段;吴越国定都杭州后,城市中心逐渐由钱塘江北岸平原地带移向西湖之滨,形成了“左江右湖”、“三面云山,一面腰鼓城”的空间布局阶段;北宋王朝建立后到南宋定都杭州,城湖唇齿相依、密不可分的阶段;以及上世纪初湖滨地区城墙被拆除,城市与西湖有机融为一体的城湖合璧阶段。可以说,杭州现有城市格局的形成与西湖之间有着深层次内在的空间关系:隋唐时期奠定了杭州城市景观风貌与城市格局的基础,南宋时期则因西湖风景游赏的兴盛和建都于凤凰山麓而使杭州成为经济发达并兼具山水之美的风景城市;而到本世纪初拆除长期以来西湖与城市之间的城墙后,彻底改变了自隋代以来就把西湖摒于城外的布局,城市景观与西湖景观达到了和谐共生、交融一体的新境界。2.2内在深厚的文化景观关联性西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是中国历代文化精英秉承“天人合一”、“寄情山水”的传统山水美学理论下景观设计的杰出典范[1]。透过西湖文化景观构成要素的形成和传衍过程,我们发现尽管它是经过各朝代、历经上千年,在人类与自然共同推动下逐步形成的文化景观遗产,但总体而言无论是“西湖十景”题名景观,还是“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间特征,以及“两堤三岛”西湖景观格局的最后定型,其所展示的文化独特性和核心人文价值均定格在吴越国定都杭州和南宋临安两个重要时期。转换视角回望杭州城市的发展历史,吴越国定都杭州和南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也同样促进了杭州城市的发展,在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中深深印刻着中国古代哲学观和传统美学价值判断的烙印。尽管在城墙的阻隔下,墙内的城市与墙外的西湖风景相邻而不交错,城市和景区各得其所,但它们有着共同的文化根基,同样受到生产力水平、生活习俗、堪舆风水等诸多要素的影响,并分别从城市建设和风景营建两个角度对中国古代哲学、审美、心理学进行了诠释。如杭州城市在强调轴线对称、前朝后市等严谨的“礼制”营国方式的同时,也强调感性的“以自然为本”而采用了依附地势,借助自然山水之势造城的理念,与西湖风景“崇尚自然”的整体格局相呼应。正是这种内在而深厚的文化景观关联性奠定了西湖山水与杭州城市之间相依相存、密不可分的关系。2.3城湖交融的空间发展关系杭州“城湖空间特征”是城市与西湖互动发展的结果,现状杭州一直保留着隋代建造州城时形成的“依江带湖”、“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市环境风貌。随着城市发展,城市景观与西湖景观越来越交融于一体,吴山、宝石山一南一北锲入市区,遥相呼应,与城市、湖面构成了极其优美的城市空间轮廓线,并展现了“城湖合璧”的空间特征。另一方面,伴随着城市发展与规模扩大,西湖东岸城市不但成为西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西湖整体环境风貌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正因为西湖对于杭州来说其重要性不可言喻,因此杭州一直把西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作为首要责任,开展了大量对东岸城市景观控制手段、思路和方法的研究工作,慎重处理着临湖、近湖区的各类开发建设,甚至对6km以外钱塘江两岸新城区仍需要研究新建项目对西湖景观的影响程度。尽管如此,西湖东岸城市所展现的景观风貌仍不尽如人意。面对景观问题突显的矛盾,借西湖文化景观申报世界遗产之契机,杭州需要站在保持西湖景观山水美学特征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再次审视西湖东岸城市景观,清醒的认识未来西湖东岸城市景观所应呈现的理想状态,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寻求保护、控制、整治的思路和方法。3探寻保持“城湖空间特征”的新思路杭州对城湖空间关系的控制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城市向高层化、规模化的快速扩张,湖东城市景观不断“长高”,而引发了各界对城湖空间关系的重视。然而在以往的城湖空间关系研究中,往往抛开城与湖两者的历史发展脉络和文化关联,从物质景观和视线关系的角度提出控制要求。尽管在过去的30年间对城湖空间发展和湖东高层建筑高度起到了控制作用,但实际上缺少深层次的文化支撑。因此,随着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转换视角重新认识城湖空间发展的内在关系,从中寻求以文化关联为根基的控制理论基础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一方面,作为西湖文化景观遗产的组成部分,湖东城市理应承载西湖文化独特性传承之重任。因此,需要透过西湖文化景观构成要素的景观独特性和文化特征,对东岸城市景观提出要求。另一方面,城市本身就是一个生命有机体,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并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而演变。因此,不能仅从西湖的角度看城市,还应立足于杭州城市、特别是老城区的历史沿革与文化特色,以西湖文化景观保护为契机,使城区的历史风貌得到更好的延续与发展。只有从西湖文化景观和城市发展两个角度出发,对湖东城市的景观格局和风貌特色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才能找到保持适宜的“城湖空间特征”的方法。3.1西湖景观对湖东城市的建设要求西湖景观与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园林景观设计”遗产相比,分属不同的审美特征和景观设计流派,西湖文化景观反映了东方景观与造园艺术风格。尽管受到近代工业社会发展和西方理性审美标准的渗透影响,东方传统审美正面临着冲击和转型,但总体而言,西湖景观从属于中国古典山水美学范畴,其文化性代表了中国古代宗教、哲学、美学、心理学的思想。西湖东岸城市景观是西湖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从西湖景观的完整性角度认知湖东城市:(1)城市是西湖“章回体”文化展示中的一个篇章,既具有相对独立的空间结构和特征,又与西湖景观产生内在的文化关联性。(2)西湖东岸景观界面应成为以自然为中心、以建筑为衬托、形散而神不散的空间长卷,并营造平远、深远、高远的城市景观意境。(3)以展现中国古典山水美学特征为主,东西方审美情趣兼容并蓄,形成含蓄内敛的空间机制,以展现中国古典山水美学特征为主,强调自然与城市、新城与老城和谐过渡的关系,所有建筑高度以西湖三面群山的相对位置和高度关系为参照,远景以起伏、中心感突出而不鲜明的轮廓线迎合山形之高远。(4)对南宋以来城湖空间景观发展格局进行研究,以“西湖十景”所反映的风景意向为指导,对湖东地区寻找与西湖文化景观相呼应的景观风貌。3.2从城市的自身发展脉络中寻求理想的湖东景观在城市发展的千余年间,尽管西湖与城市空间上的相互依存关系在吴越国定都杭州时便已确立,吴越国定都杭州时在活动上却一直缺少互动,城与湖以一墙之隔,城内是兵营、县学等行政用地所在,城外是湖,直到清代将西湖边的旗营拆除并逐步拆除了城墙与城门后,在近代西方审美思潮的影响下,湖滨地区景观营建强调公共开放性和连续性,景观价值得到超限度的利用。可以说,“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景观空间结构主要形成于吴越国时期,发展于南宋,延续于元、明清时代,一直保持着城与湖之间均衡的比例和空间尺度关系、滨湖地区开合适宜、虚实具备的城市初始的景观空间形态。同时,城景相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城市需要从三面云山、一面开敞、空旷的皇城,发展为三面云山一面融合历史与现代并在发展的城市。今天的“三面云山一面城”已经融合了东西方视觉审美标准,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研究现代城市如何与西湖文化景观的文化特征相关联。3.3通过旧城更新、新老城区和谐发展,实现城湖空间景观的有机融合通过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西湖文化景观的文化脉络梳理,以及城市文化与景观相承性的分析,使我们对西湖东岸景观控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寻找到了引导西湖东岸景观发展的思路,即:(1)以西湖景观的文化独特性与景观特征作为城湖空间格局控制的核心。杭州“三面云山一面城”城湖空间特征是西湖文化景观遗产构成要素之一,因此西湖东岸城市景观与文化发展特征都应成为西湖文化景观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站在西湖景观的文化独特性和景观特征完整性的角度认知未来东岸城市景观的发展与控制要求。(2)以中国古典山水美学为立足点。与西湖景观所代表的中国古典山水美学特征保持一致,西湖东岸城景界面同样应以“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观为统领,成为以自然为中心、以建筑为衬托、形散而神不散的空间长卷,并延续“三面云山”所展现的平远、深远、高远的城市景观意境。(3)以城湖间历史发展与文化脉络的内在关联性为契合点。杭州城湖相依,城景相融,城市与西湖风景的发展过程同样受到生产力水平、生活习俗等影响,分别从城市建设和风景营建两个角度对中国古代哲学、审美、心理学进行诠释,反应城湖
本文标题: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城湖空间格局控制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868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