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气压带与风带
第7讲气压带和风带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考点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课时作业考点二北半球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内容索引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基础梳理极地高气压带极地东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东北信风带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东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东南信风带极锋热力原因热力原因动力原因动力原因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提示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低气压带和西风带影响的地区多阴雨天气,气候湿润;高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多晴朗天气,气候干燥;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多晴朗干燥天气,降水稀少,大陆东部因受来自温暖海洋上的信风带来水汽的影响,降水较多,气候湿润;极地东风带寒冷而干燥,降水稀少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三层次”“冷热不均使其动”90˚60˚30˚0˚(以北半球为例)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极地与赤道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下图所示“地球自转使其偏”①②③90˚60˚30˚0˚(以北半球为例)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①低纬度环流圈②中纬度环流圈③高纬度环流圈高低纬受热不均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下图所示“地球公转使其移”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在假设地表均匀、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大致是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40˚30˚30˚40˚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夏半年偏北冬半年偏南纬度30°~40°冬季:盛行西风带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西风带盛行西风带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大多与气压带、风带的性质有关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极地东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中纬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湿润。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岸,降水则较多。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旱少雨常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冰原气候全年严寒,降水稀少常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赤道低气压带热带草原气候高温多雨为湿季信风带高温少雨为干季西风带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炎热干燥基础自测右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的方向,据此回答1~2题。1.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C.甲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乙地为赤道低气压带答案2.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能正确表示丙处风带风向的是答案答案3.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答案右图为“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4.下列现象的形成与P气压带无关的是A.长江中下游地区七月份出现伏旱B.地中海沿岸夏季炎热干燥C.新疆地区早穿皮袄午穿纱D.撒哈拉沙漠终年高温解析解析读图可知,Q位于北纬60°附近,受盛行西风控制,西风从低纬吹来,暖而湿,随着气流的上升,凝结降水,故选A。5.Q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A.暖湿的中纬西风B.干冷的中纬西风C.干冷的极地东风D.冷湿的极地东风解析答案右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答案6.如果图中风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最不可能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7.如果图示地区都位于大陆西岸,那么①②③④图中都有可能形成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命题探究考情速查命题揭秘2015·重庆文综,102015·海南地理,12014·福建文综,9~102014·四川文综,14(2)该考点在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常以经纬网区域图或气压带、风带示意图为背景,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影响。考向结合区域图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对天气的影响答案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右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1~2题。1.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A.降水较少B.气温较高C.风力较弱D.光照较强考向结合区域图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对天气的影响答案2.夏季,S市主要受A.季风影响B.西风带影响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解析解析S市位于30°N~40°N太平洋东岸,夏季由于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下沉气流,风力较弱,导致常被雾笼罩。考向结合区域图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对天气的影响答案3.右图中M、N海域均是世界优良渔场。读图,回答下题。从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分析,比较M、N两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解析答案冬半年M渔场和N渔场都盛行西风,阴雨天气多,海面风浪大;夏半年N渔场仍盛行西风,而M渔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多晴朗高温天气,海面风浪小。【见题知本溯源归法】常见材料形式常见设问形式常用解题方法区域图、文字材料某地某季节受哪个气压带、风带控制;某季节天气现象的成因据纬度确定气压带、风带;据天气现象推断大气运动状况北半球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基础梳理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气压中心M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N是亚洲(印度)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季风环流季风成因:东亚: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夏)南亚: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夏)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由于地球表面不均匀,有海陆之分,特别是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破坏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完整性,使气压带形成了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1月份北半球主要气压中心和冬季风7月份北半球主要气压中心和夏季风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项目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季节冬季夏季冬季夏季风向西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太平洋蒙古、西伯利亚(亚欧大陆内部)印度洋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性质寒冷干燥温暖湿润温暖干燥高温高湿比较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项目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分布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等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影响雨热同期不利影响低温、旱涝等灾害旱涝灾害关联图说明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季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示意图说明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的成因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示意图说明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的成因提示南亚夏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但仍然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基础自测1.有关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因素B.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另一个原因C.季风环流不属于大气环流D.我国主要受西南季风的影响答案读“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和风向图”,①~⑥处的箭头表示风向,回答下题。答案2.从季风的形成原因看,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A.①②B.②⑤C.③⑤D.③⑥答案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完成3~4题。3.图示季节最有可能是北半球的A.春季B.秋季C.冬季D.夏季答案4.甲风形成的原因是A.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B.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C.受信风带的控制D.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命题探究考情速查命题揭秘2015·重庆文综,12015·安徽文综,272014·安徽文综,31该考点是高考命题的主要内容之一,常结合区域自然现象或区域图表,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气压中心和季风的形成、性质及其影响等。考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天气现象答案1.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A.蒙古高压B.印度低压C.阿留申低压D.夏威夷高压解析解析寒露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秋季,北方冷空气势力渐强,处在冷高压控制之下。因此引起我国此时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蒙古高压。考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天气现象答案2.如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示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由于A.反气旋频繁过境B.受沿岸寒流影响C.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D.西南季风带来丰沛水汽解析解析从图中经纬度、海陆轮廓及特殊地理事物(如安达曼海、泰国湾等)信息判断出该区域主要位于东南亚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水汽丰沛,受地形的抬升作用,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见题知本溯源归法】常见材料形式常见设问形式常用解题方法文字材料介绍某气候或天气现象气候或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根据位置确定气候类型、季风及风向考向气压带、风带移动引起的季风现象答案3.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内陆则高达49℃。读图,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解析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位于北印度洋西岸,夏季盛行西南季风,风从非洲大陆吹向此地,其性质干热,受其影响,该半岛夏季气候干热。【见题知本溯源归法】常见材料形式常见设问形式常用解题方法文字材料介绍某气候或天气现象气候或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根据位置确定气候类型、季风及风向课时作业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基础落实练23456789101112131411.上述“某月”是A.1月B.4月C.7月D.10月答案解析解析结合图示信息知,南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为北半球夏季。2.该月份A.甲地盛行东北风B.甲地盛行西南风C.乙地的气候特征是炎热干燥D.乙地的气候特征是高温多雨答案解析解析甲地为南半球信风带,盛行东南风;乙地此时受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气候特征是炎热干燥。23456789101112131413.图中盛行风①的性质是A.暖湿B.冷湿C.热干D.冷干答案解析解析①为盛行西北风,是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且从海洋吹向陆地,故性质为暖湿。故A项正确。读“印度洋季风示意图”,回答3~4题。23456789101112131414.与盛行风①形成原因无关的是A.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B.海陆轮廓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地转偏向力答案解析解析盛行风①是北半球东北信风随气压带、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左偏转形成的,同时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与海陆轮廓无关。故B项正确。2345678910111213141图1为“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示意图”,图2为图1中“甲气压带及其南北两侧风带的风向图”。读图回答5~6题。5.图示气压带位置反映的时段里A.巴西高原草木枯黄B.我国东北地区昼短夜长C.密西西比河进入枯水季节D.北印度洋驶向亚丁湾的船只顺风顺水答案解析解析结合图2,由风带中风向向右偏转知图1中气压带、风带位于北半球。结合甲、丙气压带位置知其分别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且其位置北移,为北半球夏季。此时巴西高原草木枯黄。23456789101112131416.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A.热带草原气候受甲气压
本文标题: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气压带与风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895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