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习题(含答案)
试卷第1页,总3页寡人之于国也《孟子》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申之以孝悌之义B.空自苦亡人之地C.拜送书于庭D.员径八尺2.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B.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C.何以伐为D.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3.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组是A.树之以桑(《寡人之于国也》)不必贤于弟子(《师说》)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C.非我也,岁也(《寡人之于国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D.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师说》)4.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求人可使报秦者/蔺相如者,赵人也C.师不必贤于弟子/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以勇气闻于诸侯/五亩之宅,树之以桑5.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没有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规矩C.隳名城,杀豪杰高大的城墙D.吾从而师之学习6.下列各组句子的句式都相同的一项是()试卷第2页,总3页A.非我也,岁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五亩之宅,树之以桑C.不拘于时,学于余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为天下笑者,何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7.下列名句默写,不正确的项是(3分)A.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C.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D.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经·氓》)8.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所守或匪亲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青雀黄龙之轴D.数罟不入洿池9.下列词语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固:本来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痛恨,讨厌C.以手抚膺.坐长叹膺:胸口D.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相:辅佐10.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类型相同的一项是()例:未之有也A.申之以孝悌之义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C.无乃尔是过与D.又闻子规啼夜月二、语言表达11.善用比喻,可以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清楚明白,并且饶有趣味。《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巧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把梁惠王“移粟”“移民”的救灾本质揭示得清清楚楚。请模仿这种用法,根据下面的情景,写一段含有比喻的话。分别对小王和其母亲进行劝说。情景:暑假就要到了,小王决定只身到外地去“闯荡”一番,以便积累“社会经验”,为以后的“独立”打基础。而小王的妈妈却对16岁的儿子的这番想法不以为然,认为这个年龄应该老老实实地待在家读书,这才是以后“独立”的基础。(1)对小王,你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小王的母亲,你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卷第3页,总3页12.文学常识填空:孟子,名轲,字,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与孔子并称为“”,称其为“”。《孟子》是记载孟轲言行的书,由编成,全书共7篇,是经典著作之一。南宋朱熹将《孟子》与、、合在一起称“四书”。1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体会词类活用情况①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②然而不王.者③树.之以桑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⑤填然鼓.之1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王好.(_______)战弃甲曳.(_______)兵而走谷不可胜.(______)食也数罟..(_____)不入洿.(_____)池养生丧.(______)死无憾鸡豚.(_____)狗彘.(_____)之畜.(______)然而不王.(______)者涂有饿莩.(______)15.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本字,加以解释。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②无失其时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答案第1页,总4页参考答案1.A【解析】试题分析:B“亡”通“无”;C“庭”通“廷”;D“员”通“圆”。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2.A【解析】试题分析:A状语后置与例句同【B.被动句C.(宾语前置D.定语后置】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3.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组”,这是考查文言句式。B项,第一句为定语后置句,应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第二句为宾语前置句,应为“未有之也”。A组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应为“以桑树之”“不必于弟子贤”。C组均为判断句。D组均为被动句,“为”“于”表被动。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4.C【解析】试题分析:介词,表比较,A.音节助词,无实义/结构助词,取独B.定语后置的标志/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D.介词,凭借/介词,把。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5.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准确无误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A项,无,通“毋”,不要;B项,规,圆规;D项,师,意动用法,以……为师。【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对于文言实词题,考生应采取如下方法解答:语境分析、句子结构分析、课内迁移、成语迁移、字形结构等。比如本题中,“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这句话是说木匠干木匠活,故可以结合语境理解“规”的意思,应为“圆规”。6.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句式。A项,“非我也,岁也”判断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答案第2页,总4页判断句。B项,“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状语后置句;C项,“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动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D项,“为天下笑者,何也”,被动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判断句。【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知识拓展】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者”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3.语义上主谓直接判断:刘备天下枭雄。7.C【解析】试题分析:谨——瑾。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8.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通假字考点的理解。所谓通假字,即古人在行文时不用本字,而用另一个音同音近而义不同的字去替代本字,这个用以替代本字的字就称作通假字。它分为(1)同音通假:通假字和本字声音相同。(2)近音通假。通假字和本字声音相近。A项“匪”通“非”,不是;B项“无”通“毋”,“不要”;C项“轴”“舳”,“船尾架舵的地方,这里代指船”。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9.A【解析】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A项解释不正确,“固”应解释为“坚固”。所以选A。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0.C【解析】试题分析:文言特殊句式指文言文中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主谓倒置句等七种句式。例句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未有之也”。A项是状语后置,“以孝悌之义申之”。B项是状语后置,“于上青天难”。C项是宾语答案第3页,总4页前置,“无乃过尔与”。D项是省略句,“又闻子规啼(于)夜月”。故选C。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1.(1)出去“闯荡”一下的想法固然好,但“独轮车”不好掌握方向,也容易翻车,更何况你是一个没有任何驾驶经验的“司机”。(2)孩子是风筝,早晚要“飞”的,不能整天“锁”在屋里。只要“线”在您的手里,经常扯扯,他就不会跑到九霄云外去。【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进行劝说时,要情理并重,语气要尽量委婉,合乎身份,并且答题时,要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注意稳重喻体的选用要符合文段的内容,要能阐释文段要表明的道理。12.子舆孔孟亚圣孟轲及其弟子儒家《论语》《大学》《中庸》【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熟记能力。除了熟记文学常识的内容,还要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本题是对孟子文学常识的考查。要熟记孟子的字,注意“子舆”不要写错,还有孟子的作品,以及“四书”文学的常识。13.①食:名词作动词,吃。②王:名词作动词,为王,以仁德使天下百姓归顺。③树:名词作动词,种植、栽种。④衣:名词作动词,穿。⑤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要从句意上理解字义,记住文中意。如①食:名词作动词,吃。②王:名词作动词,为王,以仁德使天下百姓归顺。③树:名词作动词,种植、栽种。④衣:名词作动词,穿。⑤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点睛: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4.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在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14.hàoyèshēngcùgǔwūsàngtúnzhìxùwàngpiǎo答案第4页,总4页【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音。注意多音字和古今有区别的读音。多音字如:王好(hào)战,谷不可胜(shēng)食也,养生丧(sàng)死无憾,然而不王(wàng)者。难读的字音,如数罟(cùgǔ)(数罟,网眼细密的渔网)不入洿(wū)(洿,洼地积水,也只池塘)池;鸡豚(tún)狗彘(zhì)之畜(xù);涂有饿莩(piǎo)(指饿死的人)。15.①无通“毋”,不要。②无通“毋”,不要。③颁同“斑”,花白。④涂同“途”,道路。【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通假字。要从句意上理解字义,记住通假字。如①无通“毋”,不要。②无通“毋”,不要。③颁同“斑”,花白。④涂同“途”,道路。
本文标题:寡人之于国也-《孟子》-习题(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902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