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初探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初探[摘要]文章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代写论文创新教育进行探讨。文章提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要营造和谐平等的氛围,让学生敢于创新;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创新;开展积极评价,让学生善于创新。[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育教学氛围主体作用积极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深入挖掘教材的多解因素,要勤于钻研,吃透教材,鼓励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多侧面、多方向思考问题。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题技巧,而且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营造和谐平等的氛围,让学生敢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首先坚持教学民主,在课堂内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充满信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无所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意。我在教学中非常注重教学情景,在教学上做到由单一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知心朋友、指导者、帮助者与合作者,转变为和学生共同探索的伙伴。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一课,我转变了自己的角色,与学生融为一体,将自己和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和学生一起比身高、度量身高,将所有人的身高记录起来,然后每个小组进行,看看谁最高,高多少,当时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我就抓住时机,在欢快的课堂气氛中引入课文内容、讲解课文内容、练习课文内容,学生也就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接受了新知识。二、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创新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它是思维过程中的最高境界。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多启发、多引导,给学生以创新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训练,使他们在处理问题时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培养他们思维的流畅性和独创性。基础知识与智力发展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抓好学生思维训练,小学数学教师应立足课堂,更新教育观念,从下面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把课本中的基本概念、法则、性质、定律等内容学懂、学实、学好、学活。1.动手操作过程中进行思维训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将乏味的内容生动化、趣味化,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愉快地探索数学的认识规律。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操作过程,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建立表象,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使学生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理解知识。如小学六年级学完圆柱体、圆锥体的计算后,为进一步细致探究圆柱、圆锥在不等底而等高等体及不等高而等底等体的几种情况下二者的关系,可以布置学生课前做圆柱、圆锥的学具,并设置如下习题:(1)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8立方厘米,底面积是9平方厘米,求高?(2)把一个圆柱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多少倍?(3)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底面积相等且体积也相等,已知圆柱的高是4分米,圆锥的高是多少?(4)一个圆柱体与一个圆锥体高和体积分别相等,已知圆锥底面积是18平方厘米,圆柱的底面积是多少?好奇好胜的学生会用渴求知识而又疑惑的目光审题。教师就可抓住时机给予点拔,通过学生自带的学具:圆锥、圆柱、沙子、大米、大豆等演示和动手操作,装一装、量一量、比一比、看一看、试一试、议一议,找出二者之间的规律以及解这种题的方法。学生通过实践就可以对圆柱体和圆锥体的认识已从感性升华到理性,并从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进而培养其创新思维。2.知识迁移时进行思维训练知识迁移的实质是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迁移,也就是原有知识结构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影响。小学数学内容是一个前后有序,又不断发展的整体。从学生的认识规律看,知识的形成和掌握也往往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并使新知识相互沟通,从而达到促进迁移,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的作用。如:在分数乘法意义的教学中,“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时,学生原有认识结构中已具有“一个数乘整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概念。这两个概念具有相关的联系,教学时,可以从复习整数乘法引进,并指出:一个数乘整数是求这个数的整数倍,一个数乘分数实质上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倍,把“倍”字略去,这样使分数乘法意义在学生原有认识结构中“落脚”,使乘法的意义得到扩展深化,形成新概念。3.讲算理时,不忘思维训练新课程标准强调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教学时,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注意给学生创造的机会,让学生讲操作方法和过程,让学生讲概念、讲法则,让学生讲算理、讲思路,讲发现规律的过程。解应用题时,学生列出了算式,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不可以那样列?还可以怎样列?”通过“说”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三、开展积极评价,让学生善于创新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具体到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避免在提出问题一问一答的互动评价中一连让几个学生回答均不理想,于是怕完不成教学进度,就急于说出正确答案,应及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反思,若一连几名学生均未答出,表明问题可能难了,或者几个学生均是一个层面水平。那就应采取调控措施,如果问题有难度,就应把问题分解或换个角度,降低难度;如果不是问题有难度,那就应该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回答,并讲究一下回答顺序。比如,一个中等难易程度的问题,不妨让程度稍差一点的学生回答,请中等或中上等学生补充,再请优生完整、简洁的归纳回答,后请较差或回答不上来的听完后重复回答。这样,在同一个问题的答问中,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受益,同时,教师在实验分层教学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关注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这些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对出现的错误,耐心地引导,并分析其产生原因,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教学的兴趣和信心。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就是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大胆去想、去尝试。要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自己跳起来摘果子,而不是教师摘果子喂学生。同时,教师自己先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由此带动学生,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一代创新人才。参考文献:[1]陈保睿.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科教文汇,2007,(17).[2]谢传健.浅谈数学教学中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3).[3]走进新课程丛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性教学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性教学是每个教师当前务必具备的基本技能。通过创新性教学,可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只有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情感等方面进行把握,才能顺利实现创新性教学,进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关键词:创新性教学教学内容方式教学情感素质教育有“兴趣”、有“动感”、有“人情”的课堂教学,一直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课堂教学,也是小学生一直所追求的完美享受。因此如何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真正将课堂教学还给学生,是我们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所关注的问题。这就是创新性教学,小学数学的创新性教学应如何“创”呢?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如何“激”呢?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注意教学内容的创新(一)注意知识发生的过程在过去的小学数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十分强调学生对那些规律,国家知识的把握,死记硬背,并通过无数的运用和知识练习予以强化,而忽视了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过程的分析和感知,往往存在着“结果第一”、“分数第一”的至上原则。事实证明,这种死记硬背,不求甚解,教师满堂灌,学生就读出的教学方法,早已为时代所不齿。这个时代,小学生永远无法找到数学中的快乐和真金,有的只是育从和炮制,还有只有无数次的点头和摇头。创新性教学要准确把握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需要数学教师不仅深入钻研教材的内在体系,还要认真研究学生学习心理,找准小学生和小学数学的最佳结合点。(二)强调知识的横向联系创新能力的形成发展是以深厚的知识基础为底蕴的。事实证明,小学数学教师也需要有丰富的综合知识武装自己的数学头脑,这样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有机地渗透一些其它学科知识,或是借助其它学科知识开展数学教学,引导小学生,通过课堂传授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同时,可以发挥数学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工具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创新思维。同时,也能积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以致用的能力。二、注意教学方式的创新(一)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给教学带来了无穷魅力,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课件运行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创造出一种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小学生的认识规律是具体——表象——概念,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因此,创新性教学中的教师要善于抓住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特点,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平均分的概念不好理解,如第一种分法:把6个梨平均分在3个盘里,每盘几个?可在屏幕上先分别出现6个梨和3个盘,点一下梨,梨就依次一个一个的飞到盘子里,最后每个盘子里有2只梨,生动而形象的演示,使学生懂得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的道理。其二,让梨两个两个飞到每个盘子里,使学生明白6个梨每2个分一份,可分3份。在练习时,可出现一组图形,让学生判断是不是平均分,是平均分的怎样列出除法算式?从而加深学生对除法的认识。实际上,多媒体教学工作者可以帮助数学教师解决很多难以用言语表达得清的问题,这无形中帮助教师提高了教学质量,激起了学生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创新思维,使那些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也喜欢数学,这样方可以实现数学教学现代化。(二)在课堂教学中,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离开了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必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开展主体性学习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现和探索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1、开拓视野,“观察”至上创新性数学教学认为,观察力是学生正确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也是构成小学生智力的一个重要性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得出属于自己的知识,教师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只会适得其反,增加学生理解和认知难度。2、创根究底,“探究”第一创新性数学教学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实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倡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只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一改过去“死灌”学生“读死”之态,尊重小学生个性和思维,不要轻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好奇欲。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一种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心态一起探讨,艰苦探究之后,得出的结论也必然是学生难以忘怀和激动不已的,这样的学习肯定会使小学生们其乐无穷。3、耐心倾听,畅所欲言创新性教学认为,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进行在教师指导或引导下的“数学化”过程,“再创造”过程,要真正实现师生互动,则一定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当然,这其中教师一定要耐心,无论答得好不好都要与之鼓励,不要轻易用自己的行为左右学生的发言,甚至是打骂学生,或因答得不好而破口大骂,如果这样,其结果可想而知。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充分尊重,允许不同的学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4、积极鼓励,让学生动手实践出真知。“学习数学唯一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这就要求教学中多让学生动手,通过学生的“七拼八凑”,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去体验,去感悟。当然,这个过程中,教师也确实需要当“及时雨”,适时点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初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90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