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点建议_(华师)
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点建议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点建议1.教师专业化的意义;2.教师专业化的内涵;3.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方向;4.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应有的态度;5.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寄予的希望;1.教师专业化的意义专业,是指“专门从事某种学业或者职业和专门的学问。教师是一种不同与其他任何职业,具有其固有特性的专门职业。教师劳动产品是活产品,某个教师的某种直接作用的效用是较难确定的,也不易看到即现的成败效应。教师专业化主要是指教师职业从实然状态走向专业这一应然状态的距离缩短历程。它是一个社会多个主体全面努力的过程,不可能离开社会的大背景孤立地进行,一定要社会系统的多方面参与,并在社会多主体发生相互作用的情况下逐步实现和加速其专业化进程。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聘任制度,是加速教师专业化过程的最重要的制度保障。——这段话从社会宏观角度,分析了职业的专业化问题。1.教师专业化的意义1.1社会发展的要求;1.2职业发展的要求;1.3个体发展的要求;1.1社会发展的要求回顾历史(当初乖乖听话)混沌的社会现象混沌的教学现象如何捕捉“蝴蝶效应”的始发点时代发展(变化shift-happens-CN4.2)科技的发展群体的发展1.2职业发展的要求教师职业的演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素养的进一步提升是关键问题。新课程的重要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习平台。学习方式的转变期待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始于教师角色的转变。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①对学生的学习来说,要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由控制者变为帮助者,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由仲裁者变为促进者;②对课程及教师自身的发展来说,教师要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由实施者变为开发者,由执行者变为决策者。——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1.2职业发展的要求教学内容的演化:程序设计→简单操作(文字输入)→复杂小任务→主题学习→项目学习→???教学形式的演化(照片)班级授课(知识批发)→探究性学习(感受)→研究性学习(分析)→分组讨论(交换与综合)→项目研究(独立自主与主动学习)来自学生的观点硬件条件的演化中华学习机AppleII(6502)IBM-PC(8086\80286\80386\80486\奔腾100等等)1.3个体发展的要求根据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理论,人的需要层次由低往高排列依次为: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感和爱的需要(如感情,亲情、爱情、友情);4.受人尊重的需要(如名誉、社会地位);5.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如事业);环境条件方面:生存→提高→发展;心理成长方面:受尊重→成就感→毕生的事业;返回2.教师专业化的内涵2.1教师应该是专业人员;2.2教师应该是发展中的人;2.3教师应该是学习者;2.4教师应该是研究者;2.1教师应该是专业人员专业人员:传统观念认为:学者即良师,只要有知识、有学问就可以做教师,而没有意识到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知识和学问,还要有与教师职业相应的品格和技能、有对教育规律和儿童成长规律的深刻认识、有不断思考和改进教育工作的意识和能力。由此,传统教师观受到挑战并逐步地被打破,新的教师观建立起来,并贯彻到真实的教育活动中去,使不符合教育规律的东西逐步地被革除。新的教师观强调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特别是创新意识与能力,关注教育过程,注重教育意义的实现。专业特性:教育学科应该被看作是教师共同的专业。因为教育人、全面的培养人的素质、创新意识与能力,是每个教师都要承担的共同任务。因此,我们应当树立这样一种专业意识,即把教育看作教师共同的专业特性。2.2教师应该是发展中的人专业成长:教育学的理想是:在师生共同生活的世界中教学相长,学生在教师的发展中成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新课程改革极为强调师生要结成“学习共同体”。教师教育一体化:是指教师的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了一个整体。一个教师接受了职前完整的师范教育,并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书,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发展已经完结,这仅仅是开始。教师仍然需要持续学习、持续发展,特别是在未来学习化社会,学习正在成为教育的主要形式,“学习包括一个人的整个一生,也包括全部的社会。”2教师虽然在生理上已经达到成熟,但在心智上却具有无限发展的空间,因而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案例:朱非、徐刚老师的个人发展方向)2.3教师应该是学习者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动摇:新的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教学生学将逐渐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这对教学而言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合作建构;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与学生相互理解、相互启发、教学相长,上课也不是单向度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随着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渠道的多样化,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彻底动摇。教师需要重新定位,以学习来促发展,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现代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进行研究性学习:美国的布莱克曼(Blaekman)曾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下了一个定义,不论时代的如何演变,不论是自发的还是受赞助的,教师始终都是持续的学习者,此种学习就是专业发展。布克(Barke)也认为:学习的特权以及帮助他人学习的特权,乃是教师工作中最令人感到兴奋与刺激的部分。两位学者强调的都是教师是学习者的这个观念,这里面不但包括了学生的学习,也包括了教师本身的学习。因此,一个教师必须是个有效的学习者,如果教师本身不了解学习的意义与目的,缺乏学习的要领与方法,就谈不上指导学生学习,也谈不上专业化发展。(案例:朱立雪老师、刘凯老师的培训报告)2.4教师应该是研究者研究回归教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如果教师的教育教学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深化和提高,就容易在固守旧经验、照搬老方法的窠臼里不能自拔。早在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指出:从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来看,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职责趋向一致。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现代社会情势迫切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教师必须从知识的传授者、道德示范者的传统角色中挣脱出来,赋予教师角色以新的内涵,向研究型教师发展。教育与现场情境不可分离:20世纪80年代,汇聚着反思型教师、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运动在欧美广泛兴起。这个观念来自专业人员即研究者的启示。其基本假设是:教师有能力针对自己的教育行动加以反思、研究、改进,教师有能力根据自已的实际情境加以批判改进,提出最贴切的改进建议。由教师来改进自己的专业实际和教学情况乃是最直接、最适切的方式。(案例:张娇莲、张浩老师的优质课研究)返回3.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方向3.1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3.2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技术素养3.3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3.4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道德3.5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3.6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研究素养3.1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什么是信息素养?(国外的界定)所谓信息素养,是个体能够“认识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从根本上说,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是那些学会了如何学习的人,他们知道知识是如何组织的,知道如何去寻找信息,知道如何利用信息,所以他们知道怎样学习。他们是能够进行终生学习的人,因为他们总是为新的需要寻找着新的信息(和希望)。”——AmericanLibraryAssociation.为什么要提信息素养?(现状)从宏观上说,是社会实践的需要;从中观上说,是教育实践的需要;从微观上说,是信息技术教育实践的需要;3.1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把握“信息素养”需要辨析有关概念:信息素养与计算机素养信息素养与技术素养信息素养与科学素养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信息素养与媒体素养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怎样的信息素养(PPT)信息处理能力(收集、加工、存储、发布和评价)(搜狗拼音输入法)(信息搜索的发展1.2)信息交流能力(学生——信息技术工具——教师)问题解决能力(运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信息判断能力(信息污染、滥用、安全)适应性自我学习、终身学习能力3.1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如何发展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有效途径——终生学习坚持教学反思(教研图)坚持校本培训(培训图)3.2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技术素养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信息获取、加工与表达信息安全3.2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技术素养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应用网络技术基础因特网应用基础(邮件)网站设计与评价多媒体技术基础(多点触控技术视频)(触控和成象技术)多媒体信息采集与加工多媒体信息表达与交流虚拟现实技术(交互)3.2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技术素养问题求解与数据库管理技术计算机编程与问题求解用计算机解决问题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管理与数据库数据库应用系统数据挖掘(发现有价值的信息)人工智能技术基础了解(计算机文化)人工智能基本概念知识表示与机器学习推理与专家系统问题求解初步符号运算普通教师10大基本教育技术技能文字快速输入——搜狗输入法信息搜索——Google、百度表达讲演——Word、PowerPoint可视化思维——概念图、思维导图教学评价——rubric、电子档案袋人际交流——e-Mail、QQ、MSN工作反思与叙事——Blog(博客)网上百科全书——Wikipedia课程设计——Moodle学习环境设计——多样化云计算辅助教学平台(云3.3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课堂管理课外活动信息技术特长生信息技术教师的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继续教育参加教研(网上虚拟教研组)信息技术学习资源的管理机房管理校园网管理课程资源管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协调管理整合课的配合与管理3.4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道德道德责任、职业发展、社会定位修养职业缘起信息道德责任职业定位与发展的途径良师、益友、人梯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公正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爱心(耐心)的对待每一个教学问题的解释威信、威严、权利的自我树立与把控创新意识与精神的形成与传递协作、竞争、荣誉在教科研过程中对待合作、竞争、荣誉的态度,和适当压力下的心理反应。如新旧观念的矛盾、个人和集体利益的矛盾、本职和兼职工作的矛盾。更新观念,开拓进取,树立正确的职业荣誉观。3.5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多元智能理论与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生观美国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的核心成果之一,就是该项目研究所所长霍华德·加登纳教授(HowardGardner)于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理论改变了传统智力理论(仅以语言和数学智能判断人的智力水平)造成的认识上的局限,揭示了一个更为宽泛的智力体系——多元化智能的存在。从这一智能新概念出发,对智力意义的界定是: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新问题的能力;寻求特定问题的答案以及迅速有效地学习的能力;对自己所属文化做出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由于加登纳教授的研究成果对世界教育界和心理学界的重要意义,被《纽约时报》评为美国当今最有影响力的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也被中国心理学界的权威人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两位最伟大的发展心理学家之一。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从而进一步指导教育实践。3.5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建构主义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观建构主义可谓流派分呈,体系复杂。但各流派在一个基本问题上是统一的,即建构主义不再将知识看作绝对现实的知识,而认为知识主要是个人对知识的建构,也就是个人创造世界的意思,而不是发现源于现实的意义。但这里产生了分歧,分成了个人、激进和社会建构主义,于是就有了:支架式教学抛
本文标题: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点建议_(华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0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