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师德《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师如母,师如父---------------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一扇铁门,让本该欢乐的学校,隔绝于世,犹如监狱一般。正如它的名字------“池塘之底”,无人关注,教育寒冷而残酷。马修老师的到来,就像阳光,穿透水面,照亮这阴暗的塘底。开始的时候,池塘之底的孩子们被学监称为魔鬼。为什么原先天真的他们会恶作剧,打架,争吵?想想,本不是他们的错吧!从小就生活在或贫穷,或冷漠的家庭,缺少父母的教育和关爱。稍微长大一点,当他们还不知道人世,还分不清善恶时,他们就像囚犯一样,身与心都关在了池塘之底,而面对的是严苛的教条和冷酷功利的校长。在这种种的外界因素影响下,孩子们的心,逐渐蒙尘,而他们的怪异性格,在我看来,更多的是在保护自己真实的内心,等待有人来驱除风雪,带来阳光。就在这时,马修老师来了。孩子们起初不友善的对待,没有让马修像其他老师一样变得刻板冷酷,马修懂这些孩子。为什么?我想,马修作为一名老师,是真真正正的把学生当成孩子来疼爱。他可以包容孩子们的胡闹,并引导他们往正确的方向前进,他发掘孩子们的潜能,创造机会让他们来展现自己,他做到的不仅仅是关爱学生,更多的是以父亲的角度来为孩子们照亮未来的路。作为一名老师,教书是其二,育人才是其一。若只是单一的不断的向学生灌输知识,那和池塘之底其他刻板的学监有什么分别呢?培养了一个考试的机器,还是好的,倘若教育出人格不全却掌握顶尖才能的人,无疑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举个例子,熊猫烧香病毒的作者李俊,他是个电脑高手,如果进入IT公司发展,想来前途也是一片光明,可惜确利用自己的才能来危害社会,害人又害己。所以,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更多的应该是在人格个性的培养。如何以德育为主?这诚然是个问题。毕竟现如今这个社会,还是应试教育。但何不试试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呢?日常的学习生活还是以老师个人为主,能够好好的育人,桃李遍天下,就算一时的鹤立鸡群,以后看到自己的学生成长为多么正派的人,难道不是当老师的一种自豪吗?我觉得,这需要老师不再只是老师。老师更可以是学生的第二父母,参与到学生的人格建立与成长中。有一句话值得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学生再坏,可能是之前的环境使然,那么既然之前的环境让他们人格出现偏差,老师就可以创造出一个更加温暖的环境来融化他们心里的寒冰。一个人的心总会有温暖的地方,学生更是如此,如果老师用爱,用真心来温暖学生,学生迟早都会感觉到,就算是公认的顽固不化的学生,也有不为人知的伤痛。如剧中的皮埃尔,在所有同学都喜欢上了新来的马修老师时,他仍和老师作对,可马修老师并没有给他打上不可教育的标签,而是不停的感化他,并努力发掘他的音乐天赋,使他在日后终于成为一个世界闻名的指挥家。这,就是德育的魅力所在。最让我感动的是最后一幕,马修老师因为失火事件而被迫离开,但他带走了孤儿佩皮诺,并收养了他。佩皮诺总是执着与在星期六等待父亲的到来,可他的亲生父亲一直都没有来,而马修带走小佩皮诺的那天正好是一个星期六。影片借此告诉我们,马修老师在学生们的心中就是像父亲一样的存在。我想,如果我有幸成为一名教师,师如母,师如父,这就是我今后的目标。
本文标题:师德《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028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