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五民粹主义思潮•一、民粹主义的起源•二、民粹主义产生的原因•三、民粹主义的特征•四、当代中国的民粹主义事件•五、对民粹主义的点评一、民粹主义的起源•民粹主义最初出现于19世纪下半叶,几乎在北美和东欧同时兴起。19世纪末,美国西南部农民试图当地控制政府的激进主义行为,俄国知识分子和东欧农民对平均地权的强烈要求被认为是第一代民粹主义。•20世纪六七十年代,民粹主义的旋风差不多刮遍了世界五大洲,它成了一个游荡世界的幽灵,从西欧到南美,从西亚到北非,而拉丁美洲庇隆和阿连德等人领导的民族复兴运动则被视为第二代民粹主义复兴的象征。•80年代,尤其是90年以来,民粹主义再度在东西两半球,尤其在东欧和北美,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从而形成民粹主义的第三次高潮。民粹主义的内涵•学术界对民粹主义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少学者认为,民粹主义一词从本世纪60年代后便走出学术领域而成为一个通俗的术语,关于民粹主义的讨论已经超出了学术领域,民粹主义成了一个万能的术语,它无所不包,可以用以指各种不同的现象。•民粹主义既是一种政治思潮,又是一种社会运动,还是一种政治策略。•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民粹主义的基本含义是它的极端平民化倾向,即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以此来评判社会历史的发展。它反对精英主义,忽视或者极端否定政治精英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作为一种政治运动,民粹主义主张依靠平民大众对社会进行激进改革,并把普通群众当作政治改革的唯一决定性力量,而从根本上否定政治精英在社会政治变迁中的重要作用。平民化便成为民粹主义政治运动的本质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群众性的社会政治运动都带有民粹主义的性质。•作为一种政治策略,它指的是动员平民大众参与政治进程的方式。这种政治政策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强调诸如平民的统一、全民公决、人民的创制权等民粹主义价值,而对平民大众从整体上实施有效的控制和操纵。民粹主义的基本含义•民粹主义认为平民的利益被社会中的菁英所压制或阻碍,而国家这个工具需要从这些自私自利的菁英团体复原健康,用来改善全民的福祉和进步。•一、极端平民主义。以穷人的是非为是非,“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强调服从大众情绪,反对精英主义,否定精英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合法性存在于群众运动之中。•二、反对在间接民主基础上的代议制民主。要求普通民众直接参与政治决策过程,要求直接的“大民主”。•三、要求“均贫富”。“同样是人,有人富甲天下,有人一贫如洗,这太不公平了”,不惜以无偿没收等暴力手段实现均富目标。•四、视革命道德至高无上。认为道德只存在于底层大众之中,底层大众的裁决就是正义;认为道德高于法律,高于程序,特别崇拜那些从底层崛起的道德型、魅力型领袖。•五、诉诸街头运动,诉诸暴力,热衷于“推翻”、“革命”。多数人的行动哪怕杀人放火,也是正义。二、当代中国民粹主义产生的原因•农民起义和任侠精神的历史影响•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民粹主义•当今中国在实现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贪污腐败、贫富分化、司法不公、暴力拆迁、官黑勾结等问题,形成了有利于民粹主义滋长的土壤和气候。•媒体对民粹主义的刻意渲染三、民粹主义的特征•一、崇拜人民,反对精英•苏文先生曾在《不要民粹主义,但能要“精英主义”吗?》一文中指出:民粹主义的特征是:它认为五个人只要一致决定就能剥夺第六个人的财产或生命或个人意志。•二、广泛的批判性•民粹主义的批判性是非常广泛的,它不局限在政治领域,同时还包含了经济、社会、伦理、哲学、文化等各个方面,而且在各个地区民粹主义批判的内容也不同。譬如:挪威、瑞典、芬兰、丹麦等高福利北欧国家,民粹主义批判的焦点就在高税收及移民政策上,而对于意大利、俄罗斯等民族分裂国家,民粹主义批判的重点就落在了地区民族认同的问题上了。三、民粹主义的特征•三、情感至上、缺乏理性•民粹主义用的是道德主义而非实用主义的思维方式。而运用这种以道德伦理为标准的思维方式所带来的后果就是缺乏理性的集体行为。四、当代中国的民粹主义事件•著名的网络民粹事件之一:2004年上半年的“富人原罪论”。•这一年,互联网热炒私营企业主的“原罪”,引发激烈争议。原罪是指一些私营企业主“第一桶金”来路不明。互联网论坛给私营企业家的原罪画出了众生相:利用价格双轨制牟利的倒爷,倒卖农地的影子老板,强制拆迁的恶霸,上市圈钱坑害股民的财富枭雄,官媒勾结的黑心老板,黑白两道的刘涌式企业家,赖昌星式走私巨富。四、当代中国的民粹主义事件•著名的民粹事件之二:“炮打茅于轼”。•2006~2007年,经济学家茅于轼先后发表《只有富人得到保护,穷人才可能变富》、《关于民企原罪问题的对话》等文章,提出了“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的观点,引发网上洪水般批判浪潮。评论家笑蜀撰文说,以穷人的名义炮打茅于轼成为时尚。四、当代中国的民粹主义事件•民粹事件之三:2007年重庆“最牛钉子户”拆迁事件•法学家江平主张按法院裁决办事,遭到网上痛骂。•江平说,任何社会都要有一个基本秩序,需要有一个理性解决办法,这就是由法院最终裁决。关于拆迁补偿标准和拆迁是否涉及公共利益的问题,在争执不下的情况下,应由法院最后裁定。被拆迁的吴苹一家人说政府提出的“拆迁涉及公共利益”的说法不成立,难道吴苹说不成立就不能成立吗?什么是社会公共利益,不是个人决定的,应由法院决定。法院已经做出裁决就应当执行,这是最后的权威。如果法院的裁决不算数,社会就会陷入混乱。四、当代中国的民粹主义事件•民粹之四:事件2008年的杨佳上海袭警案•事件回顾:北京青年杨佳持刀闯进上海市公安局闸北分局,杀死6名没有防备的警察,重伤5人。2日,网上大量转载一个帖子,说杨佳之所以袭警,是因为此前他曾受上海警察殴打,致使其丧失生育能力,所以才报复。网络舆论一边倒倾向杨佳,称他为“义士”、“大侠”。对于如此严重的故意杀人案,很多人“坚决反对判处杨佳死刑”。•江平认为,尽管上海司法系统在杨佳案审判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相关证据不公开,审判过程不公开等,但杨佳杀了这么多人,判处死刑不存在问题。江平因此案再次受到民粹攻击。四、当代中国的民粹主义事件•民粹事件之五:2009年湖北恩施邓玉姣事件•事件回顾:湖北恩施州巴东县野三关镇雄风宾馆女服务员邓玉姣基于自卫,用刀刺死了无理纠缠她调戏她的镇政府官员邓贵大,刺伤镇政府工作人员黄德智。事件发生后,网上舆论一边倒支持邓玉姣,《邓玉姣刺官》、《烈女邓玉姣》、《侠女邓玉姣》、《生女当生邓玉姣》等大量文章传播全国,说邓玉姣“宰恶吏于当场,抒民愤于巴东”,“官逼民反,不得不反”。•恩施州公安局认为邓玉姣“防卫过当”,移送检察院,立遭全国网络猛烈攻击质问,支持邓玉姣的律师和大批网民前往巴东县声援邓玉姣。在网络压力下,该县法院宣判邓玉姣免予刑事处罚。随后,邓玉姣被安排到恩施电视台工作。黄德智被开除了党籍。四、当代中国的民粹主义事件•这一案件中,著名刑法学家、武汉大学资深教授马克昌根据掌握的证据,认为邓玉姣没有受到强奸,属防卫过当,结果遭到互联网猛烈指责,网上评论说他“晚节不保”。大律师张思之听到马克昌遭到网上谩骂,非常气愤。当年“四人帮”辩护律师之一、刑法学家苏惠渔说,马老是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马克昌意识到民粹情绪对法律的干扰将会导致恶劣后果,他曾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法律人如果迁就民意,法治肯定搞不成。他说,当你欢呼舆论审判胜利的时候,别忘了舆论审判的灾难有一天会落到你头上。四、当代中国的民粹主义事件•薄熙来式民粹主义•薄式民粹特点:操弄贫富对立、官民对立•薄式民粹方法:运动式唱红与黑打式打黑•薄式民粹出现并长期推行的原因分析•全面反思薄式民粹主义五、对民粹主义的点评•民粹主义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它强调平民大众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它把平民群众的愿望、需要、情绪等当作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肯定平民大众的首创精神。因此,从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方面来看,它具有积极的意义。五、对民粹主义的点评•但另一方面,民粹主义抹杀精英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应有作用,它强调对大众情绪和意愿的绝对顺从,哪怕这种情绪和意愿从长远看明显不利于社会进步时也坚持这种极端平民化的主张,它常常通过大众的普遍动员而对全部群众实施高度集中的操纵和控制。因而,从社会发展和平民大众的长远利益看,它又有着消极的意义。五、对民粹主义的点评•“民粹主义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现象,它有左的一面,又有右的一面;有进步的一面,又有反动的一面;有先进的一面,又有落后的一面。它有民主的内含,但最终极可能走向专制独裁;它有爱国的情调,但常常导致极端的民族主义;它反对精英政治,但结果经常是个人集权;它貌似激进,但实质上经常代表保守落后的势力。因此,民粹主义对于现代化和社会进步来说,或许是福音,但很可能是祸害。”••引自俞可平:《现代化进程中的民粹主义》思考题•你怎样看民粹主义者的“仇富”、“仇官”情绪?民粹主义是广大民众的福音还是灾难?课程论文•任选本课程中所介绍的某种社会思潮,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并结合自身体会,分析该思潮对青年学生与社会的影响,并对此进行评述,题目自拟。(要求手写,字数不少于5千)
本文标题:民粹主义思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041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