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校本项目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研发课题申报表(2009年度)课题名称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校本项目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所在单位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课题负责人周英芳通讯地址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高教区松涛街208号申请日期2009、5、20起止年月2009年5月——2010年3月苏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编制1申报者的承诺自愿申报参加本课题研究工作,认可所填写的《申报表》为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并承诺对所填写《申报表》所涉及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同意课题管理方拥有本课题开发成果的完整产权和所有处置权。该申请如获准立项,在研究工作中,接受课题管理及其委托的有关部门的领导,并对以下约定信守承诺: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政府签署加入的相关国际知识产权规定。2.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尊重他人的知识贡献,恪守学术道德,维护学术尊严,遵循科研规范,标明课题研究的支持者(非课题组成员)。3.课题名称、课题的组织、课题研究的主体内容、研究成果形式与课题申请书和立项通知书相一致,若有重要变更,必须向课题管理方提出书面申请并征得同意。4.正确表达课题成果,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规范使用中国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数字及外国语言文字。5.遵守财务规章制度。按照委托合同的约定,合理有效的使用项目经费。负责人:说明:一、本申请书一式三份,其中一份原件,二份复印件,复印件请用A4复印纸,于左侧装订成册。二、本表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申请者签章处,不得用打印字和印刷体代替。三、本表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和管理职责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2一、申请人资料课题名称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校本项目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课题负责人周英芳性别女民族汉出生日期1970、07职称讲师职务教师研究专长教育、教学研究学历研究生本专业从事年限6所在省(市)江苏省苏州市工作单位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电子信箱Zyflmy@21cn.com通讯地址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应用教研室邮政编码215123联系电话69173156课题组成员姓名出生年月专业职务研究专长学历职称工作单位、部门王顺华1970.12部门主任教育、教学管理与研究研究生高级讲师园区工业技术学校教学工作部章虹1971.10教师课程与教学研究本科高级讲师园区工业技术学校专业建设部陈玉英1975、10教师教育管理与研究本科讲师园区工业技术学校专业建设部琚敏敏1982、11教师教学研究本科助理讲师园区工业技术学校专业建设部3二、课题设计论证1.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本课题研究目标:通过对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设计、运用的反思性研究,开发和设计出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项目课程资源,让学生在具体项目的完成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交际和交流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交往情境,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和实践,培养符合未来劳动市场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从而,提高中职生运用计算机的综合能力,在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提高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本课题研究内容:(本课题所涉及到的子课题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子课题一:《计算机及网络基础项目课程开发探索》本课题通过对中职生应具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关键知识和能力方面基本因素的分析和再组合,开发、设计出包含这些知识点的具体活动项目方案和教学资料,在实施、验证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设计,编写出相应的项目校本教材。子课题二:《Excel项目课程开发探索》通过对中职生应具备的excel操作系统的知识体系和关键知识点的分析和再组合,开发、设计出包含这些知识点的具体活动项目。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这些项目的具体运用和实施,验证、总结能培养出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关键能力的、行之有效的excel项目模块并编订成册,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资源。子课题三:《Powerpoint项目课程开发探索》通过对中职生应具备的powerpoint操作系统的知识体系和关键知识点的分析和再组合,开发、设计出包含这些知识点的具体活动项目。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这些项目的具体运用和实施,验证、总结能培养中职生计算机应用基础关键能力的、行之有效的powerpoint项目模块并编订成册,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资源。子课题四:《Windows项目课程开发探索》通过对中职生应具备的windows操作系统的知识体系和关键知识点的分析和再组合,开发、设计出包含这些知识点的具体活动项目。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这些项目的具体运用和实施,验证、总结能培养出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关键能力的、行之有效的windows项目模块并编订成册,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资源。子课题五:《Word项目课程开发探索》通过对中职生应具备的word操作系统的知识体系和关键知识点的分析和再组合,4开发、设计出包含这些知识点的具体活动项目。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这些项目的具体运用和实施,验证、总结能培养出学生计算机基础关键能力的、行之有效的word项目模块并编订成册,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资源。本课题主要观点: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和教育职能的改变,促使中职学校必须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目标,代替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促使中职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重视对学生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以适应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因地制宜的运用项目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项目教学法之所以成为近年来职业学校教学方法改革热点的原因之一。本研究拟通过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进行项目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和研究,以期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既适合中职生的实际特点,又贴近社会和企业需求的,能提高学生计算机综合素质的项目教学方法,开发出适合本校学生的、可推而广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具体项目设计和活动方案,最终开发出相应的校本课程,总结与计算机应用基础有关的课程资料,使之能够在广泛的范围内得以推广。同时,对所做的研究和探索进行理论上的概括和提升,总结出研究的论文。本课题创新之处:我们的实践研究是将目标定为在一般的中职生身上,是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中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门必修的文化基础课程来研究的。希望通过这次的探索和研究,寻找到一条既适应社会和企业对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又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切实能提高中职生计算机基础关键能力的项目教学方法,开发出适合本校学生的、可推而广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具体项目设计和活动方案,最终开发出相应的校本课程,总结与计算机应用基础有关的课程资料,使之能够在广泛的范围内得以推广。同时,对所做的研究和探索进行理论上的概括和提升,总结出研究的论文。52.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研究思路:本课题从现代社会、企业对中职学校所培养的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技能要求的调查和研究入手,探索中职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应具备和形成的关键能力的具体结构,进而在运用项目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实践探索,通过这些具体的研究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校本教材的编写提供可信、可靠的第一手资料。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收集有关项目教学法和校本课程方面的国内外的文献,以及其他学校有关计算机方面涉及运用项目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形成课题研究的基本理念。(2)调查研究法:深入职业院校和企业调查、分析当前社会对中等专业人才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具体要求,分析中职学校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方面教学的有效做法,研究中职学校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上实施项目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思路。(3)行动研究法:通过校本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中windows、word、excel和powerpoint各部分任务项目的开发和具体运用,形成校本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项目教学授课方法的具体模式,并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验证性研究。(4)经验总结法:在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方法的项目开发、运用、探索的基础上,从理性和实践层面上总结、提炼,形成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所使用的各种形式的课程资源。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1、研究实施阶段(2009.5~2010.1)第一阶段:(2009.5~2009.7)①在课题研究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上报课题委员会进行开题论证②调查、分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所涉及到的几个方面的内容和中职生应形成的关键能力。第二阶段:(2009.7~2009.9)整理研究资料,撰写windows、excel、word、powerpoint部分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点,分析探索,初步完成能体现这几个方面知识点的具体工作项目的设计与开发,小结研究初步成果,完成相应的教案设计。第三阶段:(2009.9~2010.1)①在项目设计的基础上,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修改调整,并付之实施,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验证所设计的项目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②在开发与运用校本性课程的基础上,根据项目教学法实施的具体情况,对相应的项目内容进一步调整和修改,完成与教研有关的论文撰写。2、总结、结题、鉴定阶段(2010.1~2010.3)整理课题研究相关资料,完善研究报告、课程资料和有关论文。6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1.我们拥有一支具有较强教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周英芳,1993、7毕业于河南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本科文凭。讲师职称,教育学学士、硕士。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并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或获奖。以独立或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或出版的论文有:1.《教育领域内的拨乱反正》(《教苑求真》1999、9),2.《更新教育观念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河南教育科学探索》2000、1),3.《以宽容精神构建中职学校中的师生关系》(《科技经济市场》2006、8),4.《基于校园网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个别化教学的课程教学设计》(《希望月报》2007.8○上),5.《中职计算机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究》(《教学交流》2007.12)。6.《加强实训室“6S”管理,促进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08年的市创意论坛和省创意论坛上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7.《加强实训基地“6S”管理,(提升)中职计算机实训成效》于2008、12发表于《中国科教创新导刊》。参与的教研课题有1.2004年3月参与许昌理工学校市级课题《如何加强和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德育工作》的子课题《从多元智能的角度看中职生的偶像崇拜》的研究工作,已于2005年9月结题,被评为二等奖。2.2006年6月起参与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市级课题《职业院校营造企业环境的实践研究》的子课题《职业院校引入企业‘6s’管理环境的运用研究》的研究工作,已于2007年12月结题。3.2007年主持的校级课题“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校本项目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已于2008年12月顺利结题并被评为校级优秀课题。王顺华,男,1970年12月生,本科学历,工学学士,高级讲师职称。94年6月毕业于华东船舶工业学院(现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系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苏州大学计算机技术专业2005级工程硕士班学生。08年2月任信息技术中心主任,现任学校教学工作部主任。现担任苏州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考评员,负责“计算机系统操作员(中级)”、“计算机操作员(高级)”、“电子商务员”、“助理电子商务师”、“计算机维修工(中级)”的鉴定工作。96年被苏州市劳动局授予苏州技工学校教坛新秀称号,97年被江苏省劳动厅授予优秀教师光荣称号,07年获校级优秀工作者。主要的教科研成果:市级刊物论文《浅谈教学改革之趋势》,2006年出版;主编《计算机操作系统标
本文标题: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校本项目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041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