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04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
深圳市代市长李鸿忠在深圳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2004年2月24日)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深圳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03年的工作回顾2003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视察深圳的重要指示,按照省委对深圳提出的建设国际化城市的目标定位,把握机遇,扎实工作,克服了非典疫情带来的预想不到的困难,经济网站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出人意料的好成绩,圆满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一)沉着应对,果断决策,夺取了防治非典阶段性重大胜利。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坚决贯彻中央、省和市委的指示精神和工作部署,把防治非典作为当时的头等大事,及时启动应急处理机制,全市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广大医护人员恪尽职守、舍生忘死,有效控制了疫情的蔓延,取得了发病人数少、治愈率高、死亡率低、没有一名医护人员感染的好成绩。大力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抗非典疫苗、药物、试剂、检测仪器的研究开发,在深圳市及全国的抗非典斗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加强对外来劳务工的保护,果断处置有关突发事件,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坚持防治非典和经济建设两手抓,及时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保障了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二)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综合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率创8年以来新高。据初步核算,全年实现本市生产总值2860.51亿元,比上年增长17.3%,人均5.39万元,增长7.5%。工业增加值1500.13亿元,增长23.5%。本市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增速为8年来最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946.49亿元,增长2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1.77亿元,增长16.3%。地方财政收入337.27亿元,同口径比增长15.6%。实现了“五个1000”的重大突破。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173.99亿美元,增长34.6%;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065.16万标箱,增长39.8%,跃居世界集装箱枢纽港第四位;机场旅客吞吐量1084.28万人次;年度新增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金融机构新增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突破1000亿元。三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482.79亿元,增长45.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8.93%。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产值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5.85%。软件业实现产值291亿元,出口5.9亿美元,同比增长45%以上。研制成功世界首例获准生产的基因抗癌药物。以海港和空港为龙头的现代物流业蓬勃发展,深圳港货物总吞吐量突破1亿吨,深圳机场货邮行吞吐量40.66万吨。六大物流园区建设加快,物流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第三方物流服务初具规模,物流企业总数达到2538家。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产业稳健发展,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070亿元,贷款余额5434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9.5%和23.4%。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交易活跃,黄金加工和交易两旺。商贸、旅游、会展等服务业健康发展。市场流通畅旺,重点商贸企业销售额的平均增幅达30%,连锁经营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超过40%。以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为契机,大力开展广深珠旅游联合促销,开通个人港澳游,全年接待游客428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95亿元,旅游外汇收入13亿美元。成功举办第五届高交会、第二届中国(深圳)消费商品采购大会、第八届中国(深圳)国际电机电子零部件采购展及一大批专业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东江水源工程铁石泵站及管道工程建成,北线引水工程按期动工。保供电输变电工程、西部电厂6号机组及一批以大代小机组如期建成投入运行,保障了电力供应。广东液化天然气一期试点工程开工。地铁一期、会展中心、盐田港区集装箱码头三期、蛇口港区集装箱码头二期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盐坝高速公路B段、107国道宝安段改造竣工通车。完成了贯通特区内外的“一横八纵”城市干线路网规划,若干骨干项目已开工建设。机场老候机楼改造完工投入使用。制定实施一批事关经济长远发展的重大政策。以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为切入点,制定了《关于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决定》,提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54条具体措施。出台了《支持金融业发展若干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中国国际期货经纪公司等一批重要金融机构迁址深圳或在深设立。制定了《关于支持发展产业集聚基地的若干意见》,服装、钟表、模具、家具、黄金珠宝等产业集聚基地已完成选址和初步规划。出台《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全市新增私营企业2.27万户,比上年增长33.6%,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深圳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实施了为大企业提供便利“直通车”服务的制度,加大了清费减负力度,切实降低企业营商成本,投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三)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加快,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在国有经济布局战略调整、产权主体多元化、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和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能源集团等5家大型国企完成国际招标招募工作,引进一批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出台加快市属企业调整与改组的“1+7”文件,东部集团等14家市属一级国企完成整体改制,机场集团等5家国企全面完成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市属上市公司重组工作稳步推进。出台“经营者年薪制实施办法”、“建立长效激励机制的指导意见”和“十条禁令”,建立重大失误追究制度,强化激励与约束机制。市属国有企业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文化体制、行政体制、投融资体制等各项改革继续深化。认真落实“文化立市”战略,制定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工作方案,改革文化管理体制,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培育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深圳报业集团管理运行机制,组建深圳广电集团和发行集团,积极筹备“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交通、环保、教育等领域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新成绩,与香港地铁公司签定了轨道交通4号线建设管理的原则性协议,创造了国内地铁建设新模式。外贸和外资工作不断加强,外源型经济快速增长。外贸出口总额629.62亿美元,增长35.2%。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51.55亿美元,增长60.3%,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0%。出台《深圳市应对入世行动纲要》,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积极组织企业应对境外贸易诉讼。全面推进“大通关”工作,口岸通关效率进一步提高。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0.42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36.23亿美元,增长13.6%。宜家、欧倍德、塔吉特、汤姆逊等世界知名跨国企业来深投资。保税区和大工业区发展态势良好。深港合作走向深入,与内地合作更加密切。皇岗口岸旅检24小时通关顺利实施。深港西部通道工程正式开工,皇岗、罗湖、沙头角等一线口岸改造工程全面展开。抢抓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机遇,早做工作,3家香港中小银行正式申请在深设立分支机构,一批香港服务业开始登陆深圳,深港两地在服务领域的合作取得新进展。积极参与珠三角城市群规划,参与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扎实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合作更加密切。(四)“净畅宁工程”取得初步成效,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大力实施“净畅宁工程”,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落实市人大一、二号议案,制定实施标本兼治、责任明晰的“净畅宁工程”实施方案。全面启动了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大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力度,基本实现了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市容环境有所改善。出台了近期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八项举措,交通组织管理明显加强,在机动车辆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交通不畅的问题有所缓解。完善群防群治体系,深入开展严打整治专项斗争,狠抓打团伙、破大案的工作,强化流动人口、出租屋和娱乐场所管理,加大打击“黄、赌、毒”的力度。完成玉龙坑重大安全隐患整治,加强交通事故预防,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全年未发生重特大恶性安全事故。深入排查矛盾纠纷,重视群众来信来访,落实党政领导接访日制度,及时化解不安定因素,确保社会稳定。按照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要求,不断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召开全市规划工作南山现场会,强化规划的龙头地位、指导地位和调控地位。编制《深圳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和《深圳市干线道路网规划》,修订《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加强城市环境景观和建筑设计,规划深圳湾海滨景观长廊,加大对城市公园的保护力度,通过“国家绿化模范城市”验收和“国家园林城市”复查。严格控制土地开发规模。认真落实市人大“两个规定”,历史遗留违法建筑处理率超过50%。基本完成二线“插花地”行政管理权属移交工作。加快推进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龙华、龙岗撤镇设街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五)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居民收入和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万元,增长4.0%,农民人均纯收入1.13万元,增长6.2%。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汽车、住房等大宗商品及休闲度假、保健、文体等服务类消费持续增长。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继续加强,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企业年金参保人数有较大增长。建立了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人员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两区原村民纳入全市统一社保体系。失业员工保险金、离退休人员养老金100%按时足额发放。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努力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12000多名失业员工实现再就业,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2.6%。打击劳务诈骗和欠薪等违法行为,为劳动者追发工资等1.35亿元。大力落实“民心工程”。继续实施“同富裕工程”,加强困难群众的帮扶工作。降低了法律援助门槛,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住房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为60户特困家庭提供了廉租房。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市6区全部建成省教育强区,90%的镇建成教育强镇,增加45所省一级学校,新增8万多个中小学学位,提供1.5万个优质高中学位,多渠道解决非户籍人口接受义务教育问题。高等教育加快发展,深圳大学新增硕士点20个,并开始招收博士生。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办学质量稳步提高,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获国家批准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大学城西校区竣工启用,清华、北大、哈工大正式入城办学,在校全日制研究生近2000人。大力引进海内外各类人才,全年共引进户籍人才3万余人,海外留学生1200多人。文化事业成果丰硕,共获国际级奖项71个,国家级奖项186个。成功举办“深圳读书月”、“大剧院艺术节”、“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等一批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积极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疾病防控体系。办医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新增社区健康服务中心35家。广泛开展全民健身体育活动,成功举办第六届市运会,在第五届全国城运会上金牌数进入前10名。全面稳妥地推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各项指标创建市以来最好成绩。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监测服务,推行“在地统计”改革初见成效。档案工作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民族宗教事务、外事、对台、侨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在全社会掀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非典精神,深入学习抗非典英雄和黄联明、熊木春等英模的先进事迹,深圳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深圳市民行为道德规范》,在全社会启动“深圳关爱行动”,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基层组织、社区建设得到加强。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国防教育、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继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办理人大议案2件、建议383件和政协建议案3件、提案528件。配合市人大加强立法工作,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法规议案8件,颁布市政府规章5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严格实行政府重大决策法律论证。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坚持向市人大报告工作制度,自觉接受政协、民主党派和群众监督,支持鼓励新闻媒体加强舆论监督。主动听取市人大、政协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本文标题:2004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061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