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基于内化理论下的语文教学改革
龙源期刊网基于内化理论下的语文教学改革作者:李丽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3年第01期摘要:语文教学是我国各级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大学的语文教学是学生进行知识深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可以更好地把握语言的艺术性和魅力。因此,大学语文教学能否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和升华对语言的掌握和使用艺术手法关系到学生以后的语言表达和职业生涯的成败。本文将在内化理论的指导下对大学语言的教学改革进行实质性的探讨。关键词:语文教学内化理论教学改革引言大学语文是全国高等院校所有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之一,是一门综合性强,知识面广的基础文化课。很多大学语文的教材为院校自己编订的教材,文章的选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各种题材的文章都会出现,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学生要学会欣赏每位作家不同的写作风格和技巧,如何去有效地组织行文的逻辑,以及作者怎么通过艺术性的语言文字去抒发自己的情感,从而全面提高自己对语文的掌握和语言表达技巧。由此可见,大学语文教学需要语文教师从作品的写作背景、写作技巧、文章结构、语言修辞和美学等多方面进行阐释。目前教育界对于语文其他教学板块的改革进行得可谓是五花八门,但是对于大学语文教学的实质性改革还是很少见。本文将在语言学内化理论的指导下,从内化理论的有关概念和特征出发,对当前高校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的分析,并对此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法,希望可以让大学语文的教学更加有效化,合理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更多文学素养合格的人才。一、有关内化理论的整体概述(一)内化理论的概述法国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迪尔凯姆第一次提出了“内化”这个名词,这个词语的基本含义就是指社会意识向个人意识转化的一个过程,也就是社会意识的众多形态移植于个人的意识中去的一个过程。前苏联的维烈鲁学派代表人物维果斯基进一步发展了有关内化的理论:有关人类的一切高级心理机制最初都是作为人类的外部交际形式出现的,后来经过个体的一个内化的过程逐渐转化为一个个体的心理过程,简单地说内化是一个将外部的实际动作转化为内部智力的一个过程。在内化理论的指导下,我们不难发现:主体将客观知识经过整合理解转化为自己内部知识的一个过程就叫做内化。把这样的一个过程类推到语文教学中,那么每个学生就变成了每个内化的主体,而学生学习的语文知识就是需要内化的客观知识,大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把语文理论知识经过自己的理解和吸收,建立起适合自己的语文知识框架体系。(二)内化的基本特征龙源期刊网在知识内化的过程中,一般会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第一,知识内化完成以后会在头脑中有一定的稳定性。一般来说,被内化以后的知识,在学生的头脑里会具有稳定不变的特征。知识被内化的程度越高,那么其稳定性的程度就越高,在一个人的记忆上的表示会显示为接近一条直线的曲线。第二,内化的过程具有无形性的特征。内化的过程是一个人在无形之中的吸收理解的过程中进行和完成的。第三,知识内化的过程具有无意识的特征。知识在内化的过程中,内化的主题是没有意识刻意去进行内化的,但是这个过程还是发生和完成了。二、当前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语文教学的理论化当前的大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还是采用了传统的纯理论板书,解释的“填鸭式”教育手段,大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维意识,对于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麻木不仁了,在教学过程中纯粹地去解释理论性的知识要点和专业术语,不能很好地引领学生从美学和技巧,修辞等角度欣赏汉语语言写作的魅力,所以对于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已经是充耳不闻了,语文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比如,在大学语文上有《诗经》一课,如果语文教师对于这些大学生还是传统的文言文解释,朗诵和死记硬背,那么学生肯定已经听不进这些陈词滥调,对于这些民族国学精粹的理解和掌握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二)语文教学的纯文本化很久以来,大学老师的语文教学还是延续了初级和中级阶段的文本教学模式,即使在多媒体教学的PPT课件中也都是语言文字的文本,选取的辅助教学素材也只有音频文件,没有配套的视频教学课件。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唯一音频材料也就是磁带,这也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例如在《红楼梦》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通常会播放一段关于名著里面的诗歌朗诵,或者是播放电视的主题曲,可是学生在只有听觉的局限内并不能很好地去学习。(三)学生的被动学习很多学生在经历了多年的语文学习之后感觉语文也就那么一回事,对于其中名篇的写作技巧,创作动机,时代意义和语言风格等深刻的问题并没有很好地理解,加上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明确大学语文学习的目的和目标,语文教学培养的目标也就不能很好地实现。三、内化理论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改革(一)分组互动的比赛教学课堂龙源期刊网内化理论的第一重要特征就是被学生内化后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所以语文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对于已经学过的知识要不断地进行巩固内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例如在讲授《诗经》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根据从《诗经》中选取的《关关雎鸠》这一篇章的爱情主题,我们就让各个小组回忆自己学过的古诗中有关爱情主题的诗歌进行比赛,通过这样的形式,李商隐的《锦瑟》,李白的《怨情》,李之仪的《卜算子》等众多的爱情诗歌就会被学生朗诵出来,通过这样的知识内化,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诗歌文学就会有更加深刻的记忆和理解。(二)户外活动式的教学课堂内化理论的第二个特点就是知识在内化的过程中具有无意识的特点,所以语文教师也可以在学生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进行自己设计的语文教学。例如,当今天学生都进入课堂以后,教师突然说今天天气不错,我们一块在户外走走吧,然后带领学生在学校的池塘旁边散步,看着垂下的柳条,绿油油的小草铺满校园,和煦的春风吹拂着脸庞……这时候教师在学生有了自己的切身感受之后告诉大家这就是我们要讲的《春》的这篇课文,现在我们回到教室,大家把自己对于春的感觉讲述出来,这样在学生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就实现了教学目标,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三)探讨开放式的教学课堂内化理论的第三个特征就是内化的过程在无形之中进行,所以教师也可以采用开放探讨式的课堂让学生对于一个主题进行探讨,在这个相互探讨的过程中将语文知识进行内化,转化成自己的知识理论。例如在讲授《红楼梦》的时候,课文选取的是关于林黛玉初进贾府时候的情景片段,课文里面有很多对于人物形象和服装的描写语言,如果直接让学生去解读,学生肯定兴趣全无,为此,我们可以先播放一段电视连续剧的片段,通过这样声图并茂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让学生先自己讨论这些重要人物的重要形象特点和服装特点并进行总结,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开始对照课文中的描述来验证自己的描述是否正确,就这样在无形之中,学生就可以对于《红楼梦》的创作技巧,语言的丰富性和文学价值牢记在心了。四、结语大学的语文是各个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和升华的重要课程。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我们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课程教学的改革上,在内化理论的指导下,探讨出更多适合大学生语文学习和教学的手段,提高大学的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涵养,培养更多的合格大学生人才。参考文献龙源期刊网[1]FreireP.(1972).PedagogyoftheOppressedHarmondsworth,UK:Penguin.[2]AndrewLynn.AppreciatingCinema[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5.[3]张庆林.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本文标题:基于内化理论下的语文教学改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085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