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页共17页常规X线检查技术第一节X线摄影的基本知识一、解剖学基准线(一)标准姿势(解剖学姿势)人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下肢并拢、足尖及掌心向前、两上肢下垂置于躯干两侧。在X线摄影中,无论患者处于何种体位或动作,均应以解剖学姿势为定位的依据。(二)解剖学方位1、近头侧为上,近足侧为下。2、近正中矢状面者为内侧,远正中矢状面者为外侧。3、近心脏侧为近端,远心脏侧为远端。4、近身体腹面为腹侧(前面),近身体背面为背侧(后面)。(三)解剖学关节运动1、屈伸运动关节沿腹背轴运动,组成关节的上下骨骼相互靠近或远离,角度减小时为“屈”。相反为“伸”。2、内收、外展运动关节沿冠状面运动,骨向正中矢状面靠近者为“内收”,反之者为“外展”。3、旋转运动骨环绕矢状轴做旋转运动时称“旋转运动”。骨的前面向内旋转时为“旋内”,相反为“旋外”。(四)解剖学基准线(面)1、矢状面将人体纵断为左右两部分的面称“矢状面”。2、正中矢状面将人体左右等分的面称“正中矢状面”。3、水平面与地平面平行的将人体横断为上下两部分的断面称“水平面”。4、冠状面将人体纵断为前后两部分的断面称“冠状面”。冠状面与矢状面垂直。5、水平线人体直立时,与地面平行的线。6、正中线将人体左右等分的线。7、矢状线与水平线相交,与正中线平行的线。8、冠状线与矢状面垂直相交,将人体前后分开的线。9、垂直线与人体水平线垂直的线二、X线摄影学基准线(一)头颅体表定位线1、听眶线(ABL)即人类学的基准线,外耳孔上缘与眼眶下缘的连线。2、听眦线(OMBL)外耳孔中点与眼外眦的连线。听眦线与听眶线约呈12°~15°角。3、听鼻线外耳孔中点与鼻前棘的连线。听鼻线与听眦线约呈25°角。4、瞳间线两侧瞳孔间的连线。与水平面平行。5、听眉线(SML)外耳孔中点与眶上缘的连线。听眉线与听眦线约呈10°角。6、眶下线(IOL)两眼眶下缘的连线。(二)1、中心线X线束中,居中心部分的那一条线称“中心线”。2、斜射线在X线束中。中心线以外的线称“斜射线”。3、焦-片距X线管焦点到胶片(成像介质)的距离。4、焦-物距X线管焦点到被照体的距离。5、物-片距被照体到胶片(成像介质)的距离。第2页共17页三、X线摄影体位与方向(一)命名原则1、根据中心线入射被照体时的方向命名,如:中心线经胸部后方第6胸椎水平垂直射入探测介质的体位称为胸部后前正位。2、根据被照体与成像介质的位置关系命名,如:左胸部紧贴成像介质的体位称为左前斜位。3、根据被照体与摄影床的位置关系命名,如:人体的上身左侧紧贴摄影床称为左侧卧位。4、根据被照体与摄影床的位置关系及中心线入射被检体时与探测介质的关系命名,如:人体仰卧摄影床,中心线经人体一侧水平射入探测介质的体位称为仰卧水平侧位。5、根据被照体姿势命名,如:胸部前凸位,小儿双髋的蛙氏位。6、根据某部的功能命名,如:颈椎的过伸过屈位,下颌关节的张口与闭口位。7、根据摄影体位创始人的名字命名,如:乳突劳氏位、髋关节谢氏位等。(二)摄影方位1、立位被检者身体呈站立位姿势,矢状面与地面垂直。2、坐位被检者身体呈坐位姿势。3、半坐位在坐位姿势下,背部向后倾斜时称“半坐位”。4、仰卧位为被检者背侧向摄影床的卧位姿势。5、俯卧位为腹部向摄影床的卧位姿势。6、侧卧位人体右侧向摄影床的卧位姿势称为右侧卧位;人体左侧向摄影床的卧位姿势称为左侧卧位。7、斜位身体长轴与摄影装置平面呈一定角度的摄影体位。(三)摄影方向中心线入射被照体时的方向称为摄影方向。1、矢状方向为中心线与身体矢状面平行的入射方向,如:前后方向为中心线经被照体的前方射入,从后方射出;腹背方向为中心线经被照体的腹侧射向背侧。2、冠状方向为中心线与身体冠状面平行的入射方向,如:左右方向是中心线经被照体的左侧射向右侧的方向;右左方向是中心线经被照体的右侧射向左侧的方向。3、斜射方向为中心线从被检体的矢状面与冠状面之间入射,从另一斜方向射出的方向。如:左前斜方向是中心线经被照体的右后方射向左前方的方向;右后斜方向是中心线经被照体的左前方射向右后方的方向。4、上下方向(轴)为中心线经被照体的头侧射向尾侧的方向。5、切线方向为中心线入射被照部位时与病灶边缘相切的方向。6、内外方向为中心线经被照体的内侧射向外侧的方向。7、外内方向为中心线经被照体的外侧射向内侧的方向。8、背底方向为中心线经被照体的足背射向足底的方向。9、掌背方向为中心线经被照体的手掌射手背的方向。10、前后方向为中心线被照体的前方射向被照体的后方的方向。11、后前方向为中心线被照体的后方射向被照体的前方的方向。(四)摄影体位1、正位被照体矢状面与成像介质的长轴平行,中心线经被照体的前方或后方入射,同时从后方或前方射出的体位,如头颅的前后或后前位、脊柱各椎体段的前后或后前位、胸部的前后或后前位,腹部颌盆腔的前后位、四肢的前后位等。2、侧位被照体冠状面与成像介质长轴平行,中心线经被照体的一侧入射,从另一侧射出的体位,如头颅的左右侧位、脊柱各椎体段的左右侧位、胸部的左右侧位、四肢的侧位等。3、斜位被照体与成像介质呈一定的摄影角度,中心线经被照体的左、右后方或左、右前方入射,从左、右前方或左、右后方射出的体位。如:胸部左前斜位、胸部右前斜位、腰椎右前斜位、胸骨斜位、颈椎右后斜位等。第3页共17页4、轴位中心线与被照体长轴平行的摄影体位,如髌骨轴位、跟骨轴位等。5、特殊位枕顶位、鼻颏位、额鼻位、前凸位、切线位等。四、体表解剖体表解剖是指在人体的表面上看到或扪到的固定标志点,并且这些标志点与体内的某一解剖部位或脏器有对应的关系。摄影时根据人体体表的固定标志点,可以确定肉眼不可见的人体内部的解剖部位。(一)颈部1、颈部的边界颈部上方以下颌下缘、乳突至枕外粗隆连线与头面部分界。下方自胸骨上窝、锁骨、肩峰向后到第7颈椎棘突为界。以上与胸部、上肢、背部分界。2、颈部体表标志颈部体表标志因年龄、性别和个体而异。儿童和妇女呈圆形,成人男性骨性标志突出。3、舌骨位于颈中线最上方,相当第4颈椎水平。4、甲状软骨成人男性在上缘处构成高突的喉结,其后方正对第5颈椎。5、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下方。临床上常在此处作急救气管切开或用粗针头穿入,以解救窒息。它的后方对第6颈椎,它是喉与气管、咽与食道的分界点。(6)胸骨颈静脉切迹相当于第2、3颈椎水平;锁骨上窝位于锁骨中1/3分界处上方。(二)胸部1、边界胸部的上界是由胸骨颈静脉切迹,沿锁骨到肩锁关节,再从此连线往后到第7颈椎棘突。胸部下界相当胸廓的下口,胸部和上肢的界限是三角肌的前缘。2、形状胸部外形与骨骼、肌肉和内脏发育状况有关。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宽短型和狭长型。宽短型胸部特点是胸骨下角较大(最大到120°),肋骨近于水平;胸骨较宽,胸骨上凹不明显;胸围较大。狭长型胸部特点是胸骨角较小(90°~100°),肋骨倾斜角较大;胸骨狭长,胸骨上凹明显,胸围较小。不同类型的胸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内脏器官的形状。如狭长型胸廓的人,膈穹隆较低,而心脏近于垂直。一般胸廓呈锥形,基底较大,其形状与年龄及性别有关。婴儿胸廓矢状与横径相等。此后横径逐增长,胸廓横断面呈肾形。老年人的骨骼和肌肉萎缩,肋骨倾斜角增大,胸廓相对变长,胸骨下角变小。到性成熟期,男女胸廓有明显区别,女性胸廓短而圆。胸廓也因发育不良造成先天性畸形或病理性变形。如佝偻病可引起胸骨前突(鸡胸),肋骨与肋软骨相连处形成珠状突起(串珠胸)。脊柱的病理性弯曲,如脊柱侧突也可造成胸部变形,胸椎结核可形成驼背,胸膜或肺内病变可使胸廓变形,严重肺结核胸廓扁平,肺气肿胸廓呈圆桶状,慢性脓胸、胸膜渗出病变致使胸廓运动受限呈扁平状。这些体表外形的变化,在X线摄影的体位设计、摄影条件选择时,是经常要考虑的因素。3、体表标志胸骨柄与胸骨体处形成向前突的胸骨角,两侧连接着第二肋骨,可作为计数肋骨的标志。胸骨角相当于第4、5胸椎水平,后方对着气管分叉处。胸骨柄中分处相当于主动脉弓的最高点。剑胸关节相当于第9胸椎水平,剑胸关节可表示胸膜正中线的分界,也可作为心下缘膈肌和肝上面的前分界线。锁骨外1/3处下方为锁骨上窝,窝内可触及喙尖。肩关节做曲伸运动时,可感到喙突在移动。锁骨下方自第二肋骨开始可摸到各肋。由胸锁关节到第10肋软骨角稍后划一线,即可标出肋骨与肋软骨的交点。第2、3肋骨呈水平,往下各肋骨逐渐斜行,第2前肋间最宽,第5、6肋骨最狭。肋骨的最低点相当于第3腰椎水平。男性乳头对第4肋骨,相当第7、8胸椎水平。女性乳头位置低,个体差异较大,不宜做体表定位点。在左侧第5肋骨间锁骨中线内侧约2cm处,可见心尖搏动点。当左侧卧位时,心尖位置移往左侧,仰卧位心尖搏动点可升高一肋。肩胛骨根部对第3胸椎棘突,下角对第7胸椎。第4页共17页有关胸部的径线:前正中线通过胸骨两外侧缘中点的垂线;肋骨线通过胸骨两侧最宽处的两条垂线;锁骨中线通过锁骨中点的垂线;腋前线通过腋窝前缘的垂线;腋中线通过腋窝中点的垂线;腋后线通过腋窝后缘的垂线;肩胛线当两臂下垂,通过肩胛下角的垂线;脊柱旁线相当于各椎体横突尖端的连线;后正中线相当于各棘突的连线。(三)腹部1、边界腹部包括腹壁、腹腔及其内脏器官。上界从前向后为胸骨剑突、肋弓、第11肋前端与第12胸椎。下界从前向后为耻骨联合下缘、耻骨结节、腹股沟韧带、髂嵴与第5腰椎下缘。腹壁在后方为脊柱的腰部,前外侧壁均为扁平肌构成。2、个体差异腹部外形与腹腔器官的位置,随年龄、体型、性别以及肌肉、脂肪发育程度而异。矮胖型的人,腹部上宽下狭,膈、肝、盲肠与阑尾等位置较高,胃趋于横位;瘦长型的人则与此相反。小儿因各系统发育不平衡,膈位置较高,肝比成人比例大,骨盆在比例上小于成人,因此腹部外形比例较成人大。老年人因肌肉乏力,韧带松弛,故内脏下垂,位置低下,下腹部呈明显隆凸状。体位改变对腹腔器官位置的影响也很明显。卧位器官上移、膈上升。直立时,则相反。3、体表标志骨性标志有,剑突、肋弓、第11肋前端。在下方有耻骨联合、坐骨结节、髂前上棘、髂嵴。脐的位置不恒定,约相当第3、4腰椎之间。第三节常见摄影体位的标准影像所见一、头颅(一)头颅正位1、摄影要点(1)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床上,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床面,并重合于床面中线。(2)下颌内收,额部及鼻尖紧贴床面,听眦线垂直于床面。(3)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上,其长轴与床中线平行,胶片上缘超出颅顶约3cm。(4)中心线自枕外隆凸经眉间垂直射入胶片。2、标准影像显示(1)显示头颅正位影像,照片包括全部颅骨及下颌骨升支。(2)矢状缝及鼻中隔影像居中,眼眶、上颌窦、筛窦等左右对称显示。(3)顶骨及两侧颞骨的影像对称,距照片边缘等距离。(4)颞骨岩骨上缘位于眼眶内正中,或内听道显示于眶正中。内听道显示清楚,两侧无名线距颅板等距离。(5)颅骨骨板及骨质结构显示清晰。(二)头颅侧位1、摄影要点(1)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床上,身体长轴与床面中线平行。(2)头部侧转,被检侧靠近床面,矢状面与床面平行,瞳间线与床面垂直。(3)被检侧上肢内旋置于身旁,下肢伸直,对侧上肢屈肘握拳垫于颏下,下肢屈曲以支撑身体。(4)下颌内收,额鼻线(前额与鼻尖间的连线)与床中线平行。(5)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上,其短轴与床中线平行,胶片上缘超出颅顶3cm。第5页共17页(6)中心线对准外耳孔前、上各25cm处垂直射入胶片。2、标准影像显示(1)显示头颅侧位整体观影像,照片包括全部颅骨及下颌骨升支。(2)照片的上缘包括顶骨,前缘包括额骨、鼻骨,后缘包括枕外隆凸。(3)蝶鞍位于照片正中略偏前,蝶鞍各缘呈单线的半月状阴影,无双边影。(4)前颅窝底线重叠为单线,两侧乳突外耳孔、下颌骨小头基本重叠。(5)听眶线与照片长轴平行。(6)颅骨内、外板和板障及颅缝影显示清晰。(三)汤氏位1、摄影要点(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头部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2)下颌内收,使听眦线垂直台面,两侧外耳孔与台面等距。(3)胶片上缘与头顶平齐,下缘低于下颌骨。(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5)中心线向足侧倾斜30°角,对准眉间上方约10cm处射入,
本文标题:常规X线检查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090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