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化学必修一化学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礼县实验中学王翔【授课题目】: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教材分析】:离子反应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中第二章的第二节内容,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以后所要学习到的许多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中,都可能涉及到这部分内容。以电解质的定义为起点,离子反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共存问题,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等都和它密切相关。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几乎年年考。本届内容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授课,第一课时应该要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进行强化,学会书写电离方程式,并得到酸、碱、盐的相关定义,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第二课时要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实质,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知道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有关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等知识点。【学情分析】:由于现形初中、高一用的都是是新课标教材,本节中电离、离子化合物的概念在初中都有涉及,因此溶液导电原因分析、电解质及酸、碱、盐的的相关定义对大部分同学来说都是能够容易的掌握的,让学生掌握好这些知识,并且能够区分常见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课时分配】: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够发生电离,学会书写电离方程式;2.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定义,并能正确的区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3.知道酸、碱、盐的定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回顾初中有关物质解离的知识,学会电离方程式的书写;2.通过练习,能认识常见的电解质;3.能够自主的从酸的定义得到碱和盐的正确定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举一反三的良好学习习惯;建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通过自主探究,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程,体会化学学习的乐趣。【课程类型】:新授课【教学重点】:电解质、非电解质的相关定义;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教学难点】: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定义;酸、碱、盐的相关定义。【主要参考书】:人教版化学必修一(2007年3月第三版)《学业质量测评》《优秀教案》《教材知识详解》《高考高手》【直观教学用具】:黑板,教学挂图。【主要教学方法】:探究式合作教学,引导教学。【主要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要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板书】【过渡】【副板书】【生答】【讲解】【学生】【教师】【学生】【讲解】【板书】【讲解】【过渡】【讲解】【板书】【讲解】【板书】在学习物质的分类时,我们曾提到过,化学反应除了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4种基本类型外,还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氧化还原反应,另一种是离子反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离子反应。第二节离子反应首先请大家根据已有的知识来判断,下列物质哪些能够导电?为什么?Cu、NaCl固体、NaCl溶液、蔗糖水、酒精溶液、石墨、CuSO4溶液能够导电的物质是Cu、NaCl溶液、石墨、CuSO4溶液。回答的非常好,而且我们知道,石墨与Cu能够导电,主要是由于存在能够自由移动的电子;而NaCl溶液、CuSO4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着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那么请大家想想,这些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是如何产生的呢?为什么NaCl固体不导电而NaCl溶液能够导电?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微观世界,看看NaCl固体在溶解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打开课本30页,图2-9,请大家积极思考,根据图片通过对物质的分类一节的简单回顾,引出主题——离子反应。通过讲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通过图片【讲述】【板书】【小黑板】【学生】【小结】【讲解】【板书】【过渡】【板书】【讲解】【板书】【小黑板】【学生】【讲述】【活动】【学生】【板书】【引导】所示信息来讲一个故事。举手发表各自看法大家的故事都讲的非常有意思,那么现在请你们来听我的: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村子叫做“烧杯”,村子里住着一群活泼善良的年轻人“水分子”,有“水分子‘甲、乙、丙、丁’……”,也有“水分子‘A、B、C、D’……”,他们快乐的生活在一起。一天,村里来了两位外乡人,这是一对好兄弟叫做“氯化钠”,哥哥“Cl-”,弟弟“Na+”,从这天起,两兄弟就和“水分子”兄弟共同生活了,慢慢的,“Cl-”发现自己更喜欢和“水分子‘甲、乙、丙、丁’……”相处,而“Na+”却总是和“水分子‘A、B、C、D’……”玩在一起,于是,村子里的格局变了,兄弟组合“氯化钠”散了,“Na+”和“水分子‘A、B、C、D’……”组成了新的组合——“水合钠离子”,“Cl-”也与“水分子‘甲、乙、丙、丁’……”构成新团体——“水合氯离子”。好了,我的故事讲完了,或许没有你们的精彩,但是请大家思考一下,故事中的情节与图片所示的信息一致吗?一致!既然一致,那么我们就把故事里的信息进行提炼,现总结如下:在没有加入NaCl固体时,水溶液中的水分子是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当加入NaCl固体之后,水分子就包围NaCl固体并分布在固体表面。这时候,由于水分子的作用,减弱了氯化钠晶体中Na+和Cl-之间相互吸引的静电作用,使Na+和Cl-脱离氯化钠晶体表面,进入水中,继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水合,生成了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我们把这种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1.电离:能够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把NaCl固体投入到水中,我们表面上观察到的是信息,从中抽象出概念。通过实际的练习引发学生讨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总结出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时应注意些什么?学生板书练习并改正,强化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同时为引出酸、碱、盐的定义做好铺NaCl固体的溶解,但这个过程的实质是在水分子的作用下NaCl电离出了Na+和Cl-,并结合水分子形成水合离子。这些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就是水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现在我们不仅知道了溶液中是如何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还知道了溶液导电的实质,环环相扣,一个问题的解决必然会产生一个新的问题:究竟什么样的物质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能够发生电离呢?换言之,这些能够电离的物质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导电?我们初中时曾见过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导电的实验现象,不仅如此,如果将NaCl、KNO3、NaOH等固体加热至熔化,它们也能导电。因此,酸、碱、盐能够导电的条件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酸、碱、盐能够导电的条件:水溶液或熔化状态。根据上面所说的,我们把能够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2.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与之相对应,可以得到非电解质的定义: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例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NaCl溶液能够导电,所以NaCl溶液是电解质;2.铜片、石墨能够导电,所以铜片、石墨是电解质;3.SO3的水溶液能够导电,所以SO3是电解质;4.BaSO4是难溶性物质,水溶液几乎不导电,因此BaSO4是非电解质。讨论,并以“开火车”的形式回答。注意事项: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研究的对象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2)SO3、CO2等物质的水溶液能够导电,是由于这些物质溶垫。根据观察得到所需要的定义,并学会相关的方法。于水后的产物能够发生电离,该物质本身不是电解质。3)BaSO4、AgCl等物质难溶于水,水溶液导电性差,但是它们溶于水的部分能够电离,是电解质。4)电解质的主要类型有:酸、碱、盐、水和活泼金属氧化物。5)能够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NaCl溶液),电解质本身不一定导电(如NaCl固体)。既然我们研究得到能够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同时导电的原因是发生了电离,那么我们就应该把电离的定义补充完整:电解质能够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1.电离:电解质能够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明确了什么是电解质,就可以将电解质的电离用一个等式来表示,下面我们还是以NaCl的电离为例,生成的水合离子为了书写方便,任然用离子符号表示:3.电离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表示电解质电离过程的式子。NaCl=Na++Cl-有关电离方程式,必须要注意两个问题:○1左边书写化学式,右边书写离子符号,中间用“=”相连。○2满足质量守恒、电荷守恒。[例2]:写出下列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HClH2SO4NaOHBa(OH)2K2SO4NH4ClCaCO3请七位同学上黑板书写:HCl=H++Cl-H2SO4=2H++SO42-NaOH=Na++OH-Ba(OH)2=Ba++2OH-K2SO4=2K++SO42-NH4Cl=NH4++Cl-CaCO3=Ca++CO32-以上所给出的物质,都是我们常见的酸、碱、盐,那么它们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就让我们接着来探讨:HCl=H++Cl-H2SO4=2H++SO42-大家观察以上两个方程式,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从盐酸和硫酸的电离方程式中可以看到,它们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都是H+。4.酸、碱、盐的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叫做酸。下面请大家自己根据酸的定义,来得到碱、盐的定义。根据自己的理解,举手进行回答。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叫做碱。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金属离子或者铵根离子(NH4+),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作业课本P33:3、4、8板书设计第二节离子反应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1.电离:电解质能够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酸、碱、盐能够导电的条件:水溶液或熔化状态。2.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注意事项:1)、2)、3)、4)、5)3.电离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表示电解质电离过程的式子。NaCl=Na++Cl-○1左边书写化学式,右边书写离子符号,中间用“=”相连。○2满足质量守恒、电荷守恒。4.酸、碱、盐的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叫做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叫做碱。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金属离子或者铵根离子(NH4+),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教学反思有关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知识的重中之重,对于这部分内容,尤其是对电解质概念的理解,是教学上的难点。本节课给学生例举常见的电解质,分析得到有关电解质的注意事项,帮助其加深对定义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式;同时通过适当的练习,归纳出酸、碱、盐的定义。总的来讲,本节课比较成功,学生掌握情况良好;不足之处是课堂上略少激情,缺少了使人眼前一亮的闪光点。
本文标题:化学必修一化学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121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