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代宗师——忆回族医家赵炳南先生韩世荣书照片摘要赵炳南(1899—1984),回族,祖籍山东德州,生于河北宛平。幼年多病,14岁拜北京丁德恩为师专攻外科,刻苦学习医药典籍,学习外科医术和方药炼制,终于成为一名医术精湛,深得人民信赖的皮外科专家。他对红斑狼疮、白塞氏病、湿疹、银屑病、神经性皮炎、慢性瘘管、溃疡的防治和研究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创制了许多外治疗法,特别是黑布药膏疗法治疗瘢痕疙瘩,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他行医、带徒、传授医术。著有《赵炳南临床经验集》,是他数十年学术经验的总结。他还先后参加皮肤科学的编写。兼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皮肤学会委员等职,为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多次受到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委员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赵炳南先生(1899—1984),是全国著名的皮外科专家,从医6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皮外科治疗的独特风格。一生勤奋好学,诲人不倦,为中医学发扬光大作出了贡献。是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中国皮外科三大名医之一。领军中国中医皮肤外科大步前进。笔者就赵氏生平、学术思想、医德以及对党和人民的贡献作以下初步探讨。1、师承授受奠基业绩赵炳南先生,学名赵德明,回族,经名伊德雷斯,祖籍山东德州,1899年出生于河北宛平(今北京市)一个贫苦的家庭。他自幼身体羸弱多疾,在5~7岁仅3年时间先后患过天花、痢疾、麻疹、发过疟疾。数次大病,均由他隔壁的王二大妈(不识文墨,但粗晓医理,多知多会)精心治疗方得痊愈。赵氏后来回忆说:“我的童年生活饱尝了人间的痛苦与疾病的折磨,是今天的少年儿童难以想象的”。特殊的人生经历使他深深懂得生命的珍贵,在幼小的心灵里已播下了立志做一名为他人解除病痛的医生的种子。在幼小的童年失去了启蒙就读的大好时光,但也培养了对赵氏中医中药的浓厚兴趣,在以后的私塾就读期间,有空就到王二大妈那里帮她熬药、配方子,有时帮着上山采药,这样的长期接触中,耳濡目染,也就学到了不少简单的药方。王二大妈那高尚的医德,娴熟的医术,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在赵氏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强烈渴望学医的种子。赵氏8岁入学,共读过六年私塾,后来因家贫辍学。被迫过早地走上社会。少年时期的赵炳南目睹饥寒交迫、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劳苦大众,心灵受到极大震动,这更加坚定了他立志做一名医生为民众解除病痛的信念。14岁经人介绍拜北京德善医室丁德恩先生为师学医,专攻外科。在当学徒期间,早起晚睡,不仅要伺待老师,还要照顾师兄,每天都要干20个小时,艰苦的生活,繁重的体力劳动,并没有改变赵氏的求知欲望,每当夜深人静,大家熟睡之时,他就挑灯夜读,疲乏了,用冰片蘸水点一下眼角,醒醒神又接着念。就这样自学完《医宗金鉴》、《外科名隐集》、《外科准绳》、《疡医大全》、《频湖脉学》、《本草纲目》等医籍。对于皮、外科一些基本功,如熬膏药、摊膏药、搓药捻、上药面、炼丹、针刺、化腐生肌等多种方法和操作技术逐渐娴熟。他刻苦努力、孜孜不倦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丁老先生,故尽得其传。1920年北洋政府举办中医考试,赵氏考取“医士”,获得行医执照,几年以后又进行考试,在数百人中只取十三名,赵氏名列其中,不久先师谢世,遂与诸师兄共同应诊。此间,赵氏博览历代外科名著,融汇各家之长,对皮肤、外科已有较深造诣。以后,由于其它原因离开了德善医室,回家筹资开设医馆开始行医,悬壶于北京西交民巷。曾任当时北京市中医公会外科委员、华北国医学院外科教授等职。以人道主义和高超的医疗技术,救治过无数的病人。赵氏在建国前已行医30余年。1956年,北京第一所中医医院建立,赵氏离开了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医馆,第一批参加医院工作。2、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赵氏开馆以后,由于经验丰富,技术高明,对病人认真负责,体贴入微,不计个人得失,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贫民百姓,都一视同仁,所以求治的患者络绎不绝。治疗皮肤顽疾痼症,每愈沉疴。如民国年间,清末皇帝溥仪患“白刃疔”(鼻疖),请求赵氏前往诊治,证见唇颊部红肿高大,疼痛难忍。赵氏采用中医提疔的办法,外用药捻加盖黑化毒膏,内服清热解毒托里透脓的中草药,三天栓出脓尽,一周后基本痊愈,未留疤痕。在此之前,赵氏还给溥仪的荣皇后看过病。后来傅仪要赵氏做他的御医,被他婉言谢绝了。1947年赵氏应聘出任华北国医学院名誉董事,外科教授。1955年,经卫生部傅连章同意介绍,赵氏给朱德委员长看过病,同时受到周总理的关怀和指示,给了赵氏无限的力量。在旧社会,皮外科患者多为勤劳辛苦的穷人,赵氏深知穷苦人看病不易,对那些无力就医者,他秉承“穷汉子吃药,富汉子还钱”的师训,免费看病赠药。他曾为一患背部蜂窝织炎的患者义务出诊,免费治疗,带上药每隔5~6天去一趟,经过二个月的细心治疗,疮面长平痊愈。家属与其邻居为了感谢他,上百人抬着一块木制义匾敲锣打鼓送至医馆。在赵氏行医生涯中,送来的木匾、玻璃匾、铜匾、银盾、银瓶不下百件,唯独此匾给他的印象最深。当然到赵氏医馆就医的也不乏达官富商之类的阔人,从中也取得了一笔可观的收入,赵氏将这些收入除了维持医馆业务外,主要为社会公共事业尽了不少义务。如当时的北平中医公会缺乏经费,他解囊相助;华北国医学院需要资金,他慷慨捐款;建立妇产医院,他竭力资助。但自己仍俭朴度日。解放后,他参加北京中医医院工作时,把自己的部分药材,器械和五间房的材料全部捐献给医院。1951年,北京各界人民响应抗美援朝总会号召,要求拥军优属,赵氏主动提出愿意免费为患病的烈军属诊疗,受到政府登报表扬。3、经验丰富疗效卓著赵氏常讲到一句格言:“知识不停留”。他学验俱丰,但他自己没有在现有的经验上停留,如用银花、生地烧成炭,清解血分毒热,就是他从临证中总结出来的。他常说:“皮肤疮疡虽形与外,而实发于内,没有内乱,不得外患。”他认为皮肤损害,与阴阳之平衡,卫气营血之调和,脏腑经络之通畅息息相关。因此治疗皮肤病特别强调从整体观念出发,从治疗难度较大的皮肤科疾患入手,开展了对红斑狼疮、白塞氏病、湿疹、银屑病、神经性皮炎、慢性瘘管和溃疡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对中西医病名,相互考证、对照,寻找更切合病情的名称和有效的治疗方药。他治病有胆有识,有攻有守。鉴于皮肤疮疡多沉疴久疾,他立法遣药切中,药少力专,抓住主证,迎头痛击。例如他治疗阴阳失调时选用天仙藤、鸡血藤、首乌藤、钩藤四味药配伍使用,可通行十二经,行气活血,通调血脉,舒筋活络,承上启下,以达调和阴阳之功。他将红斑狼疮辨证分为五型治疗,进行临床观察研究127例,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或减轻,有一部分已恢复了工作,死亡率明显降低,总的死亡率为1.5%,远比国外报告为低。在和皮研所共同观察的116例白塞氏病,进行了中西医两组对照疗法的研究,结果中药组治愈率高,疗程短,复发时间间隔延长,有的追踪7年未见复发。其它,对化腐托里生肌法的临床具体应用有着独特的见解。对天疱疮、红皮病性银屑病、淋巴结核、湿疮痈疽等疑难顽症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他不仅重视内治与方药的研究,而且特别强调外治的辨证和用药方法,对于外用药的配制和使用有独到之处,反映了他既重视整体,又不忽视局部的全面治疗思想。在外治方面,经验丰富,方法独特,验方众多,以三种独特疗法为例:1、薰药疗法,即用松香、苦参等群药组成,共研粗末,以草纸卷药成卷,燃烟薰皮损外,能驱风止痒杀虫,治疗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皮肤淀粉样变、瘙痒症等;2、拔膏疗法,对27种皮外科疾患有独特的疗效,特点是使用方便,用法灵活,易于保存,价钱低廉,疗效可靠。对局限性肥厚角化性及神经疼痛性皮肤病疗效甚佳;3、黑布药膏疗法,药用黑醋、五倍子、蜈蚣等,按一定比例和配制方法熬炼成膏,摊于黑布上外贴,具有破瘀软坚作用,主治瘢痕疙瘩、痈疽、毛囊炎、乳头状皮炎等,这几种疗法中,薰药疗法与黑布药膏疗法是赵氏从民间收集总结出来的,拔膏疗法是赵氏首创的。五十年代,他以《黑布药膏治疗瘢痕疙瘩》的论文在波兰第十五届皮肤科学会上宣读,中国医科院皮研所使用黑布膏药治疗81例瘢痕疙瘩;其中显效26例,进步44例,无效11例。而现代医学至今对瘢痕疙瘩一病仍无满意疗法。4、突出的贡献特殊的荣誉赵氏讲到的又一句格言就是“经验不带走”。他把自己数十年的丰富经验和体会毫不保留地贡献出来,传给年青的一代。他献出保留多年的所有资料和手稿。由同志们协助编印成书。在他80高龄时,仍忙于诊务,为了继承他的宝贵经验,有时采用录音方式,讲一点录一点,然后根据录音材料整理成文。还将疗效较好的十种常见病整理成电子计算机语言,输入计算机,以备日后的临床、教学、科研应用。他的著作有《赵炳南临床经验集》(1975年),书中介绍了他的115个经验方,其中内服汤剂24方,丸、丹剂88方,膏剂5方,外用散剂18方,软膏剂30方,药油6方,酒、醋、水浸剂7方,洗剂10方,药捻7方。这些验方皆是赵氏60多年行医生涯中探索、研究总结出来的,药源易得,价钱低廉,疗效可靠。如他创制的多皮饮、全虫方、荆防方、麻黄方、凉血五花汤、凉血五根汤等至今仍是治疗顽固性皮肤病的特效方。该书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他还先后参加编审《中西医结合外科临床手册》、《实用皮肤科学》、《简明中医皮肤病学》、《中医外科学》等。另外,他在教学方面也是成绩卓著,直接和间接(读他的著作)跟他学习的学生遍及全国,有的已成为当今皮、外科的专家、教授。笔者亦是手捧他的《经验集》爱不释手,若遇到皮肤棘手疾患,用他的治疗方法和经验每愈沉疴。赵氏兢兢业业地工作67年,受到人民的尊重和信任。建国后历任北京第二中医门诊部、北京医院、北京皮肤性病研究所等单位顾问中医师,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兼皮肤外科主任,北京中医研究所所长,北京第二医学院中医系教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理事长,北京中医学会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皮肤学会委员。北京市二、三、四、五、七届人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并被选为北京第七届人大常委。还多次受到毛主席、周总经理、朱德委员长的接见。作者简介韩世荣,男,生于1953年4月,1971年从事医疗工作,1979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现就职于陕西省中医院皮肤科,被聘为科主任,中医皮肤主任医师,通信地信:西安市西华门20号,邮编:710003,电话:13152477818发表文章70余篇,出版专著22部。多次参加国际国内专业学术会议,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分会常委,陕西中医研究会皮肤分会主任委员,陕西中西医结合皮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皮肤性病分会常委等职。谢谢!
本文标题:赵炳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155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