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江苏自主创新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
自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方针后,江苏和许多省提出了建设创新型省份的目标,据初步统计全国已有20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城市。对于各省和城市建设创新型体系,《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有明确要求:即“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经济学人面对这些要求和需求,至少有三方面的任务:调查研究,从学理角度对“自主创新”现象作理论解释和评论;配合政策研究,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一点思路性的对策建议;根据实践,进行新的理论探讨。本文第一、二部分,对我省自主创新的现状、特点和建设创新型省的思路作一个初步综合和点评。第三部分,是对区域创新体系问题进行的初步学术性探索。目的,是为学会同仁研究自主创新能力问题提供一块垫脚石。一、我省自主创新的现状关于自主创新的评价指标。国家统计局设计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主要是反映潜在技术创新资源、技术创新活动、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和技术创新环境四方面的状况。潜在技术创新资源指标系列,反映人力资源存量和经济资源存量状况,目前主要采用“工程技术人员数”、“工业增加值”和“产品销售收入”等指标。技术创新活动指标系列,反映研发、技改、技术引进和推广等环节的经费投入状况,目前主要是采用“科技活动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研发活动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等指标。衡量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指标系列,主要是反映其各种要素产生的实际成效,目前主要是采用“申请专利数量占全国专利申请量比重”、“拥有发明专利数量占全国拥有专利量比重”、“新产品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等指标。衡量技术创新环境指标系列,主要反映企业所处地域的信息化水平、市场竞争程度、政府部门的扶持和金融机构的支持等状况,目前主要是采用“财政资金在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的比重”、“金融机构贷款在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的比重”等指标(新浪网,2006年3月)。现在尚未见到国家统计局关于衡量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设计,我们这里参照衡量企业指标设计的原理和省统计局的分析资料,从区域和企业两个层面,对我省自主创新状况作一个初步的描述。区域层面,包括对全省、省辖市、主要市和南北中三板块和开发区的情况,给出一个总体概念。企业层面的情况是实质性的,从与沿海部分省市比较的角度,提供一些数据资料(以下统计资料,凡未注明的都来自省统计局、省发改委和省科技大会,文中不再一一说明)(一)全省层面的状况:在省区中居前列但绝对水平不高1.技术创新成果2004年全省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达到2.35万件和1.13万件,分别比2000年增长2.81和1.76倍,总量分别占全国的8.43%和7.46%,居全国第三位。2004年全省共承担国家基础研究计划项目753项,其中光电功能晶体结构性能的研究等3个项目列入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计划;一批重要科技成果获奖(29项获国家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3项;189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同时,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环境明显改善2004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5899.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3.8%。总量占全国的18%左右,居全国第二位。2005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792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4.3%,比2000年提高了7.3个百分点;总体水平,正从加工装配的低端逐步向基础材料、关键元器件、产品研发设计等高端攀升。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新经济增长点,高新技术园区和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初具规模,部分高新技术产品群逐步形成优势。2005年全省工业、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到45.5%和55%,比“九五”提高3.2个和1.5个百分点。2.技术创新活动2005年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617亿元,是2000年的3.2倍。2004年全社会R&D费用由2000年的13.05亿元增加到213.98亿元,占全国的11.9%,总量居全国前列;R&D费用占GDP的比重,2004年为1.38%,低于全国的1.44%,更低于上海的2.29%;2005年为1.48%,比2000年提高0.63个百分点。2004年大中型企业中设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占总数的49.7%,比2003年提高近2个点,科技活动支出312亿元,占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60.2%,比上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专利申请数3878件,占全社会的16.8%,比上年提出1.5个百分点。3.潜在技术创新资源2005年全省有普通高校115所、在校生124万人,都居全国第一。“十五”以来全省高校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120多万人。目前全省各类技术人员300多万人,在我省工作的两院院士有94位,研究生以上学历、副高以上职称的高层次人才22.5万人,归国留学人员3万多人。2005年全省有各类科技机构3584个。2004年已建国家及省级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50个;已建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35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台128个两项的总量都居全国第一。有47个市县区进入全国科技进步市县行列;2所高校进入国家“985工程”、11所高校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国家重点学科达89个。2004年全省科技活动人员的绝对数达到33.53万人,位居全国首位。比位于第二、三两位的北京和广东两省分别多3.33和4.24万人。4.技术创新环境2004年政府科技拨款26.79亿元,是2000年的2.11倍,占地方财政支出的2.04%。政府科技拨款中,科学事业费支出6.46亿元,比2000年增长39.83%;科技三项费用19.91亿元,比2000年增长2.5倍。两项支出分别占财政支出的0.49%和1.52%(第073期江苏省统计局2005年12月05日)政府连续3年共安排17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应用和产业化。“十五”期间,组织实施各类研究开发项目共14000多个,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实施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包括省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示范工程、“三药”科技产业示范工程等。其中,省医药企业获得国家新药证书207份。完成销售额、实现利润均居全国第一位。10月22日国家统计局首度发布创新专项调查报告,在各地企业对所在城市创新环境评价的综合评分中,进入十强榜按分值高低排序依次是上海、杭州、青岛、深圳、苏州、北京、常州、烟台、广州、绍兴。(中新网)。(二)城市层面的状况:自主创新的差异十分明显反映我省自主创新的状况,需要进一步看自主创新能力区域的分布,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城市的水平。1.十三个省辖市的科技进步综合评价科技进步综合评价得分科技进步环境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南京市94.369.9130.5031.5522.40无锡市90.9210.2326.6029.7924.30徐州市77.656.6627.3122.4821.20常州市87.839.3827.9428.2422.27苏州市93.1410.0025.3033.8224.02南通市80.018.1226.0825.5020.31连云港76.136.7925.9824.1419.22淮安市69.766.5121.5422.1819.53盐城市70.506.6221.2724.0618.55扬州市78.637.7227.0124.8419.08镇江市85.348.4826.1228.4122.33泰州市79.617.4326.3625.1820.64宿迁市61.746.2818.0021.0716.39资料来源:江苏省统计局《统计分析资料》第010期2006年03月13日13个省辖市科技进步状况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综合评价得分在90分以上的南京市、苏州市和无锡市;第二层次,是综合评价得分在80--89分的常州市、镇江市和南通市;第三层次,是综合评价得分在70--79分的泰州市、扬州市、徐州市、连云港市和盐城市;第四层次,是综合评价得分在70分以下的淮安市和宿迁市。总的是科技进步水平差距较大,得分最高的市与得分最低的市,落差达32.62分。2.苏锡宁在江浙沪六大城市中也位居前列目前,在江浙沪中,上海、苏州、无锡、南京、杭州、宁波六个城市的自主创新水平相对较高,比较它们2004年的一些指标,可以对这个层次的自主创新状况有一个基本概念。以下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普查资料:(1)企业研发实力,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支出,上海92.8亿元、苏州36.02亿元、无锡32.17亿元、杭州27.91亿元、南京20.23亿元、宁波13.70亿元。六市研发投入总量占全国的20.2%,占江浙沪总量的66.7%。二其中企业研发投入的强度,无锡为0.68%列第一,南京0.65%列第二,其后依次为杭州、上海、苏州、宁波。(2)企业创新能力,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科技活动企业的比重,南京达16.4%列第一,其后依次为苏州、宁波、杭州、无锡、上海。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投入的人力总量,排序为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三投入的人员素质(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排序为上海、苏州、南京、无锡、杭州、宁波。四有创新活动企业平均投入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南京排第一。(3)企业技术创新成果,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的经费支出排序,依次是上海、苏州、无锡、杭州、南京、宁波。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排序,依次是上海、南京、苏州、宁波、无锡、杭州。南京新产品产值707.18亿元占同口径工业总产值比重高于其他五市(以上资料,引自陈幼英吴红梅“长三角城市企业创新能力排座次”,新华日报2006-03-24)3.区域分布:苏锡宁常扬五市R&D投入占全省的74.3%普查公报公布,2004年我省研发投入超10亿元的城市是:苏州36亿元、无锡32.2亿元、南京20.4亿元、常州15.2亿元和扬州10亿元,五市研发投入占全省的74.3%。显然,我省研发投入水平较高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工业基础好,交通便利、能源、资金等资源有一定优势和对外开放程度高的沿江地区城市。附录:广东山东浙江的研发投入。广东研发投入超10亿元的城市,是深圳82.8亿元、佛山25亿元和广州20.1亿元,都在珠三角,共127.9亿元,占全省研发投入的78.4%。山东研发投入总量的51.2%,集中在青岛41.4亿元和济南19.3亿元。浙江集中在杭州28.1亿元、宁波和绍兴均为13.7亿元,三市研发投入占全省总量的63%。(三)企业层面的状况:在沿海省区不落后但总体状况堪忧企业是区域自主创新的主体和微观经济基础,企业层面的状况我们通过与发达省区的比较来反映。1.与粤鲁浙三省工业企业的比较要反映我省企业的自主创新的状况,纵向同自己的历史状况比变化很大,有宣传价值但实际意义不多,略去。横向同发达国家和地区比差距很大,作为目标参照系,不作全面比较。现实可行的比较,是瞄准广东浙江和山东(直辖市不可比因素多,也略去)。省统计局利用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对粤苏鲁浙是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数据作了很好的分析,本文引用这些资料对我省企业层面的自主创新现状作一个介绍。(1)企业R&D投入总量和强度比较2004年粤苏鲁浙企业R&D投入及强度情况研发经费(亿元)R&D/销售收入比重(%)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亿元)强度(%)全国1104.50.56954.40.71广东163.10.56147.60.75江苏153.10.59137.00.77山东118.60.54112.20.76浙江88.10.4866.20.67资料来源:国家和各省已发布的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公报2004年,广东、江苏和山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为全国超过百亿元的三个省份,加上浙江,四省企业研发投入占全国的47.3%,其中广东占14.8%,江苏占13.9%,山东占10.7%,浙江占8%。以广东研发投入为基数,四省企业R&D投入比较系数为1:0.94:0.73:0.54。以R&D投入与销售收入比重评价企业研发投入的强度,江苏占第一位。广东、江苏、山东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投入水平在全
本文标题:江苏自主创新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17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