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寡人之于国也》课后进阶练习
《寡人之于国也》自主学习任务单完成人:柳莹一、学习指南1.课题名称:人教版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第八课《寡人之于国也》1.发现课堂疑难点,答疑解惑。2.课外延伸拓展,技法迁移。二、学习任务课后进阶练习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数罟不入洿池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兵.刃既接兵:兵器、武器B.或.百步而后止或:或许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制止、约束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3.对下面每组句子加点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或百步而.后止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④河东凶亦然.A.两个“而”相同,两个“然”也相同。B.两个“而”相同,两个“然”不同。C.两个“而”不同,两个“然”相同。D.两个“而”不同,两个“然”也不相同。4.下列句子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5.下列句子与其他各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树之以桑B.申之以孝悌之义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D.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二、类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庄暴见孟子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语.暴以好乐语:告诉B.直.好世俗之乐耳直:只是C.举疾首蹙.而相告曰蹙:收紧D.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王:诸侯王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今之乐犹古之.乐也②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B.①今王鼓乐于.此②有复于.王者曰C.①可得闻与.②然后快于心与.D.①不若.与众②以若.所为,求若所欲13.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3分)()例:今王鼓乐于此A.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B.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C.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D.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14.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文中这样写的作用是用庄暴不懂得音乐与政事的关系,说明音乐在政事上的重要性。B.听了孟子的问话“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时,“王变乎色”。“王变乎色”的原因是为自己不喜欢先王之乐而爱好世俗之乐而羞愧。C.孟子说:“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今之乐犹古之乐也”,在孟子看来,其问题不在爱好新乐或古乐,而在于能否施行仁政。D.孟子由欣赏音乐推及欢乐,技巧十分高明。“臣请为王言乐”,这里的“乐”当解释为“欢乐”,而不能解释为“音乐”,是因为“言乐”的内容包括两个:一是王鼓乐,二是田猎。这两件事,都归结到是否与民同乐上。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技法迁移巧设譬喻,迂回曲折[文本回顾]孟子长于言辞,在辩论中经常设譬,陈述事理,辩论是非,增强论辩的形象性和说服力。本文本意要讲施行“仁政”,却从反面入手,使梁惠王在不知不觉中跟着他走。如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以“好战”为喻,启迪梁惠王思考,“五十步笑百步”之喻巧妙地指出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其实与“邻国之政”只是程度上有差别,本质上都是虐民暴政,要从根本上使国民增加,必须施仁政、行王道。文章的第二处比喻是最后一段揭露统治者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孟子把它比喻为拿刀杀了人却说“不是我杀的,是刀杀的”。通过比喻,统治者的这种荒谬观点自然不攻自破。[技法点拨]比喻是用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打比方的一种修辞手法。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比喻是为了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进行解说,以帮助人们深入理解。它可以化未知为已知,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易懂,化平淡为生动形象,以更好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如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皑皑的白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钩,是一种弯刀,从明亮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含有渴望参加战斗之意。此诗运用比喻使画面更形象生动,更易于彰显诗歌的主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美文赏析站在历史之上的巨人穿越过时间的河流,你依然被世人敬仰。二千多年亦不曾改变。历史的漩涡中,闪亮的是你那思想的光芒。都说乱世出枭雄,不只是所军事上,你就是思想上、政治上的枭雄。战国时期,一个混乱的时期,一个无主的时期,一个嗜杀的时期,只有你才提出“人性本善”这一主张,只有你才会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也只有你才会说人人都可以行“不忍人之政”。该说你太善良呢,还是天真呢?善良是肯定的,但天真也是有的,不然为什么会游历各国,而且去游说齐宣王、梁惠王。你明知他们有称霸的野心,有嗜杀的本能,却妄想用“人性本善”去感化他们,这不是天真又是什么?曹交曾问过你“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你说“然”。当你确切地知道尧舜时代的仁政究竟是什么样子吗?我想你未必清楚,你只不过是虚构一套自己认为的仁政思想.可若说你虚构,却又有些不实,因为当时确是“疱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也许是你对这些现实的不满才构想出一套“不忍人”的仁政来吧!你留给后人的是一部充满了你的思想主张的书——《孟子》,虽然并非都是你所作,却可以代表你的思想和风格。《孟子》一书中论辩居多,而当公都子问你:“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你却说:“我岂好辩哉?不得已也。”好一个“不得已”,因为“不得已”而“好辩”,因此也就形成了文章的特点。顾炎武曾说“邦无定交,士无定主”,一般游士,都肆无忌惮。是不是也因为你无定主,所以说话较随便些,在王宫大人面前,也敢抵掌而谈呢?大概也是因此,你的文章才会有如此磅礴的气势吧!为什么你会无所忌惮呢?难道单单是因为你是个游士,无定主吗?不是的,这其中还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修养,也是因为怎样的修养,才是你的文章沛然而不可御。孟轲,请允许我叫你全名,这比叫孟子更亲切。你是站在历史之上的巨人,“亚圣”之名当之无愧。你闪亮的思想会继续耀眼下去!孟子:当我们周围狼烟四起的时候手捧战国典籍,目视诸侯纷争。硝烟还未散尽,土尘又重重扬起。刀与戟相撞的声响,王与侯争霸的号角,合成战国流动的历史图画。我站在着历史的画面前,看着你昂着头挺着胸自信地走来。用你洪钟般的嗓音,诵读你传世的儒经。彻耳清心之音,拨开茫茫历史雾霭,穿越重重山水阻隔,震撼山川,响彻华史。多年的战乱,河山早已满目俯视中原大地,“民有饥色,野有饿殍”,你心中是怎样的酸楚。于是你慈悲的心肠,你为民请命的豪举,便显现在一次次的苦心游说中。你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王则勃然大怒:哼,君为轻?君为轻我当什么王?!你说,“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可梁襄王心里嘀咕:不杀人?不杀人打什么战,又怎夺得了天下!你又说,“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穷”者们于是以“善其身”来自我安慰,而“达”者们谁又能“兼济天下”?多数是明哲保身,躲得远远的罢。自古才子多孤独!任你跑破了鞋底,凭你走短了春秋;哪怕你说破了唇舌,还是话断了历史,仍然没有一个君王愿意实施你心中的王道。于是你由孤独变的孤傲了。齐宣王称病,你也称病。君王有什么了不起呢?“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可历史决定了你只能做思想的传播者,不能做“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了君王。你开始蔑视统治者,见了梁襄王后说,“望之不似人君。”要知道这样的话可能招致杀身之祸,可你不怕。难怪后来的李大诗人也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激越之语,是受到了你的影响的吧。“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周围烟尘这么重,你显然已经“昭”不过来了。你渐渐疲惫了,但仍心存希望,于是向当权者发出最后的“通牒”:“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齐国田氏却废姜氏而成为诸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仍然是齐国因“附于秦”得一夕安寝,失去民心失去警惕之心,“终继五国迁灭”。唉,他们不听,也只能随他们去巴。硝烟仍在不断地涌起,纷争还在无奈地继续。你也只能泪眼朦胧地心痛万分地看着哀鸿遍野尸骨满地。硝烟埋没你的救民之心,亦使你的爱民之情显得更为真切,使你想“兼善天下”的博大情怀显得更为高贵!关上孟子,我已被孟子感动得泪流满面。
本文标题:《寡人之于国也》课后进阶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190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