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六章佛塔主讲:孟凡超2塔的由来第一节中国佛塔第二节多姿多态的佛塔第三节山河塔影第四节佛塔的延伸第六章佛塔3塔的由来塔是佛教的一种专有建筑。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得到成佛以后到各地传教,活到80岁高龄,最后在传道的路上得了重病,死在树林中的吊床上。他的的弟子将佛的遗体火化,烧出了许多晶莹带光泽的硬珠子,称为舍利。在佛教中认为只有经过修炼获得人生真谛的佛,才能在遗体火化后出现这样的舍利,所以舍利成为代表佛的宝物,佛的众弟子把这些舍利拿到各地,把他们埋在地下,上边堆起一座圆形土堆,在印度梵文中称为“窣堵波”,实际上是埋葬佛骨舍利的纪念物,成了信徒们顶礼膜拜的对象。“窣堵坡”译成中文称“塔婆”,后来称为塔,塔成为佛教的一种特有建筑。4第一节中国佛塔这种“窣堵波”随着佛经传人中国,但是它的圆盖式的形状并没有在中国流行。塔既然是象征佛的实体,一种受佛徒膜拜的纪念物,按中国人的传统心理,它应该具有崇高的、华丽的形象,而这种形象在中国就是多层的楼阁。5在汉朝墓穴中出土的明器中就有楼阁的模型:三层或者四层的楼,每层都有伸出的屋檐和挑出的阳台,上面有四面坡的屋顶,门窗和阳台栏杆上还有花纹,使楼阁显得很华丽。于是中国原有的楼和印度传进来的牢堵波相结合便产生了中国式的塔,多层楼阁在下,楼顶上置放窣堵坡形式的屋顶,称为塔刹,这就是早期中国楼阁式佛塔的形象。这种塔作为佛的象征受到佛徒的膜拜,所以它和印度沸教石窟中的塔柱一样,被安置在佛寺的中心,成为一座佛寺的主要建筑。山西大同石窟中的楼阁山东高唐汉墓明器河北望都汉墓明器河南陕县汉墓明器汉代明器中的望楼6山西应县木塔现在留存下来的木塔只有山西应县佛宫寺的释迦塔了,俗称应县木塔。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至今已有900余年历史。木塔五层,高67.31米,平面八角形,全部为木结构,历近千年,经多次地震,仍屹立于寺中。7塔内底层的中央佛坛上供奉着高达11米的释迦牟尼全身像,其佘四层亦供有大小佛及菩萨像。塔本为埋葬佛骨舍利的纪念物,自从有了佛像的塑造之后,具体的佛像对于参拜信徒来说自然比舍利塔更具有吸引力,所以应县木塔内出现了供奉的佛像。当佛像进人厅堂而产生了专门供佛的佛殿之后,居于寺中心位置的塔逐渐让位于佛殿而被移置于佛寺的其他位置,或在佛殿的四周附近,或另立于旁院称为塔院,但它仍具有佛的象征作用,并以其高耸的形象吸引着广大信徒。山西应县木塔8砖塔木结构的楼阁式佛塔造型宏伟,结构严密,能抵御地震灾害,但它最怕火灾,尤其是高塔木构更容易遭受天空雷击而毁于火,所以到唐朝佛教兴盛时,很多木塔都被砖、石结构代替,但它们的外形仍保持着木结构的形式。砖、石不怕火,因而此类塔留存下来的较多,而砖材采集、制作、建造都比石料便捷,因此古代砖塔比石塔更为普及。陕西西安的大雁塔江苏苏州罗汉院双塔河北定州开元寺塔比较著名的有:建于唐朝的陕西西安兴教寺的玄奘塔、陕西西安的大雁塔、建于宋朝的江苏苏州罗汉院双塔、河北定州开元寺塔等。9在南方地区,也有用砖造塔身而外面用木屋檐、木栏杆的,这种砖、木结构的结合既有利于防火,又更多地保持了木楼阁的外貌,即使遭到火灾,也只烧掉塔的木构外檐,修复起来比较容易,例如上海龙华寺塔、江苏苏州报恩寺塔皆属此类。上海龙华寺塔建于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塔身八角形,上下七层,总高40.55米。塔身为砖造,每层的屋檐和阳台栏杆都用木结构,屋檐挑出很远,屋角高高翘起,檐下阳台下都有斗拱挑托。塔身的每一层墙面上都作出木柱、木梁,四面开门可走出塔身到阳台,阳台木栏护都用透空花格作装饰。塔虽不高,但比例端庄,总体造型极富南方建筑轻巧秀丽的风格。砖木塔10琉璃塔也有的在砖造塔的外面镶贴琉璃砖瓦而成为琉璃塔,例如:河北承德须弥福寿之庙和北京香山都有此类楼阁式琉璃塔。11全部用石料建造的塔较少,其中大型的有福建泉州开元寺双塔,较小型的有浙江杭州的闸口白塔。石塔12综观上面所介绍的佛塔可以看到一个现象,中国固有的楼阁和印度传入均牢窣堵波相结合而形成了中国的楼阁式塔,但在这种佛塔的发展中,无论楼阁还是牢堵波,形式都有了变化。塔的演变原来三四层的楼阁现在发展到七层、九层甚至是十几层,所以在总体形象上有意地把每一层的宽度由下至上逐层减小,使塔的外轮廓呈现出一条斜线或者曲线同时把每一层的高度从下至上也逐层降低,通过这样的手段大大地加强了塔体向上的透视感,使佛塔更显得高耸。13置放在塔身之上的牢堵波也不是简单的那种半圆形的覆盆状了,它的形体被加高,在覆盆之上增加了多层的、含有佛教意义的相轮和宝盖等部分,在造型上或硕壮、或尖峭,注意与塔身、塔顶的结合,使之成为整座佛塔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除此外,无论是木构,还是砖、石建造的楼阁式塔,仍都保持着中国北方与南方建筑造型上的不同风格,例如每层楼屋角的起翘,北方塔显得平缓,而南方塔显得高耸;塔顶的塔刹,北方塔显得比较硕壮,而南方塔则显得尖峭。总之,经过工匠在长期实践中的不断创造,佛塔已经不是楼阁和牢堵波简单的相加重叠,而是相互融合成为一种新的佛塔形象。14第二节多姿多态的佛塔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所以在全国各地除了楼阁式的塔之外,还能见到其他不同形式的佛塔,主要有以下几种样式:15密檐塔砖造的楼阁式塔外表完全用砖造出木柱、木梁、木构出檐、木门窗的形式,在塔内也用砖砌造出楼梯,可以登至塔上,也有的在塔内用木结构的楼板与楼梯。这样的砖塔在外形上逐渐发生了变化,主要是将楼阁底层加高,而将以上各层的高度减小,使各层屋檐呈密叠状,使全塔分为塔身、密檐和塔刹三个部分,这样的塔称作“密檐塔”,它可以说是从楼阁式塔演变而来的一种新的佛塔形式。这类密檐式塔留存至今最早的是河南登封的嵩岳寺塔。16嵩岳寺塔此塔建造于北魏正光四年(523年),塔高约41米,塔身外呈现12边形,内部为8边形。塔身高二层,下面有一层很低的基座,塔身以上为15层密檐,顶部为石造的塔刹。奇怪的是这种12边形的密檐塔在全国再未发现而成为孤例。17唐朝留下的这类密檐式塔较多,陕西西安的小雁塔(建于707年)、云南大理崇圣寺千寻塔(建于824-839年)、河南登封法王寺塔都是这个时期的砖塔,平面为方形。这种塔多数为砖造的塔身,中间为上下相通的空筒,用木结构架设各层的楼板和上下的楼梯。小雁塔其中小雁塔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1487年地震,该塔从上到下被震裂,裂口最宽处有一尺,但1521年在一次大地震中,决裂的口竟然又被震合了。小雁塔历时千余年,经过70余次大小地震,最上两层被震毁了,原有的15层密檐如今只剩下13层,经过修缮加固,如今仍保留了13层的残损状。18宋、辽、金时期,这种密檐式佛塔在北方盛行,它们的形式与唐朝的这类佛塔有所不同,其中北京的天宁寺塔是这类塔的代表。天宁寺塔建于辽代,平面为八角形,塔内实心,塔的下部为台基与须弥座组合而成的基座,座上为塔身;塔身每面都有角柱、梁枋和门窗,还有附在塔身上的菩萨、天神等雕像。塔身以上为13层密檐,每层屋檐下都有成排的斗棋支托出檐,最上面以塔刹结束。整座塔从塔刹、密檐、塔身到基座,从出檐、斗棋、门窗到须弥座和菩萨、天神的雕像,全部都是由砖筑造和雕刻出来的,所以砖塔好比是一座大型的砖造佛教艺术品。19密檐塔除了很注意塔身的细部装饰以外,还都特别注重对佛塔整体外形的塑造。位于下部的塔身力求造型端正,而塔身以上占全塔最大部分的密檐则随着高度将每一层的出檐大小都往里做不等量的递减,从而使塔的外形成为富有弹性的曲线,直至塔顶,以高耸的塔刹作为结束。20除此之外,密檐的每一层檐口两角都微微翘起,云南大理崇圣寺千寻塔的每一层檐口都做成一条连续的曲线。经过这些处理,使比例粗壮的北方砖塔硕壮而不显笨拙,比例瘦长的南方砖塔高挺而不显尖峭。21喇嘛塔这是在藏传佛教地区盛行的一种塔,因为藏传佛教又称喇嘛教,所以称为喇嘛塔。塔的形状是下部为须弥座,座上有平面为圆形的塔身,再往上是多层相轮,最上面为塔顶。这种塔直接由印度传入,因为它还没有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所以比较多地保留着“窣堵波”的形式。22元朝统治者重视喇嘛教,因而这种喇嘛塔得以传到内地,北京妙应寺白塔就是这一时期建造的。白塔建于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比较真实地保持了喇嘛塔的典型形象。塔下部为两层折角方形的须弥座,圆形塔身上为13层相轮,再往上有宝盖和一座塔形的小顶,全塔总高50.86米,全部为砖筑造,外表除总体造型和铜制的宝盖外几乎没有什么细部的雕饰,全塔为纯白色,总体造型深厚而富有气势。23金刚宝座塔这也是来源于印度的一种佛塔形式。在释迦牟尼得道成佛的印度陀伽耶建造了一座纪念塔,它的形式是塔的下面有一巨大宝座,座上建有五座小塔,分别供奉佛教密宗金刚界五部主佛的舍利,所以称为金刚座宝塔。24在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是北京大正觉寺的金刚宝座塔,该塔建于明成化九年(1473年)。塔下的宝座呈长方形,南北长18.6米,东西宽15.7米,高7.7米,四壁上下分作六层,最下层为须弥座,座上刻有佛教内容的石雕,以上五层均刻着成排的佛龛,宝座为砖造,外表包以石料。宝座之上立着五座石造的密檐式塔,中央塔有13层密檐,高约8米,四角小塔略低,均为11层密檐,高约7米。各塔的表面布满了佛教内容的石雕。25北京还有两座著名的金刚宝座塔。一座在碧云寺,地处北京西郊的香山,这座金刚宝座塔居于寺庙顶端。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平面呈大“品”字形,座上后部是五座密檐式石塔,一大四小。座上突出的前面部分又有一座小的金刚宝座塔和两座小型石造喇嘛塔,所以这座塔可以称为塔上加塔的金刚宝座塔的组合形式。宝座四壁和各座小塔身上均有佛教内容的雕刻装饰,从整体到细部都显得很华丽。26另一座是西黄寺的清净化城塔。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西藏班禅额尔德尼六世来北京为乾隆祝寿,暂住西黄寺,后来病逝于北京,清朝廷特在寺中建造班禅六世的衣冠石塔以作纪念。塔宝座高3米,座上中央主塔为喇嘛塔,四角配以四座经幢形小塔。塔上石雕集中于中央喇嘛塔的基座和塔身上,雕刻十分细腻。在宝座的南北方向各有一座石牌楼,它们与塔连为一个群组,增添了佛塔的气势。27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慈灯寺也有一座金刚宝座塔,建于清雍正五年(1727年)。在高耸的宝塔座上立着五座四方形的楼阁式塔,宝座和塔均为砖造。在宝座的四壁和塔身上都满布雕刻,而且在塔的各层屋檐和塔顶都用了黄、绿二色的琉璃瓦,使塔显得很华丽。28缅式塔在南传佛教寺庙中的佛塔与汉族佛寺塔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因为它是直接由缅甸、泰国等地传入,所以称为“缅式塔”。其中最著名的是云南景洪的曼飞龙塔。此塔建于1204年,在八角的基座上立着一座宝塔和四周八座小塔,塔身均为圆形,上下分为几段,粗细相间,很像细长的葫芦,顶上有尖锥状的塔刹。塔身为白色,塔刹贴金,刹尖有几层铜制的宝盖,中央主塔高16.3米,它的四周围着8座高约8米的小塔,形成一个群体,总体造型挺拔而秀丽。29另一座曼听佛寺塔也在云南景洪,它是在方形的须弥座上,中央安置一座大塔,四角安置四座小塔。这五座塔的塔身平面都是八角形,由宽窄不同的形体上下叠加,顶上收缩成尖锥状的塔刹。30云南德宏有一座允燕塔,在多层须弥座上,由中央一座主塔和四周40座小塔组成。大小塔身都是圆形,下大上小,好像一只铜铃,上面由多层相轮收缩至锥状塔顶,顶上覆盖着一座宝盖成为塔刹。基座和塔身均为白色,塔身与基座之间和相轮上端都有莲瓣装饰,用金属制造的塔刹,布满了镂空的花纹,四周都悬挂着铜铃。31我们可以比较一下藏传佛教中的喇嘛塔和南传佛寺里的佛塔,它们都是直接由印度、尼泊尔和缅甸、泰国分别传进来,都没有受到汉族传统文化影响,都比较多地保持着佛教窣堵波的原型。它们也都是由砖筑造,塔身洁白,但是它们的造型却大不相司,喇嘛塔浑厚而稳重,南传佛寺塔秀丽而灵巧,这就是因地区和民族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别。32单层塔、花塔及其他在各地寺庙中也可以看到一种单层的塔,唐朝留存下来的几座单层塔多为僧人的墓塔,它们多数为砖造,也有用石料建造的,平面多为正方形,也有六角、八
本文标题:第六章--佛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218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