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商业化进程中的中国类型电影研究
龙源期刊网商业化进程中的中国类型电影研究作者:曹毅梅郝君来源:《商情》2011年第43期【摘要】“类型电影”的产生源于美国好莱坞商业电影,作为一种影片制作方式,在好莱坞曾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中国的类型电影也有属于自己的历史与成就,也存在着发展中的困境与盲点,这需要中国电影人一步一步在实践中进行探索与开拓。【关键词】中国电影;商业化;类型电影;发展途径在好莱坞电影的发展史上,出现了一类具有某些相似特征的类型电影,其影响力延续之久、票房成绩之卓越可以说是好莱坞电影的另一奇迹。中国的类型电影也有属于自己的历史与成就,也存在着发展中的困境与盲点。这需要中国电影人一步一步在实践中进行探索与开拓。一、中国主要类型电影的发展状况改革开放后,以好莱坞电影为首的海外电影的引进对中国电影市场形成了的猛烈冲击。一方面,好莱坞电影场面宏大、视觉冲击力强,在迅速吸引中国观众眼球的同时给国产电影带来了巨大的票房压力;另一方面,中国电影人也开始对中国电影的制作模式进行反思,并对商业电影的制作进行尝试。在对中国类型电影开端的确定上,一直没有一个权威统一的标准。但是,只要我们谈及中国类型电影,香港电影就是一个不能回避的话题。香港电影拥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类型电影,像无厘头式喜剧电影和功夫电影等等,在世界类型电影中已经占有一席之地。(一)主旋律电影“主旋律电影”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它的特征有:反映主流意识形态,倡导国家政策,体现主流价值观,情态表现积极向上,表现历史与现实的健康趋势等。1989年出品的《开国大典》以及后来出品的《焦裕禄》、《唐山大地震》等都是主旋律电影的标志性作品。作为建国60周年的献礼大片,《建国大业》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从抗日战争结束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筹备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召开及征选国旗国歌的历史。2011年上映的建党90周年献礼电影《建党伟业》,重点展现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故事。这两部电影的制作几乎囊括了中国电影界所有的制作精英,演员阵容也空前强大,汇聚了国内所有实力明星。新时期的主旋律电影在追求这些特征的同时也愈发重视电影的商业价值,《建国大业》上映后获得4.3亿的票房,《建党伟业》的单片单场票房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11万。当我们仔细观察这些“主旋律电影”的导演、演员、出资方乃至政府及每一环节的运作时,都会发现在政龙源期刊网府的参与指导下,这种模式化、批量化的生产已经使主旋律电影日益形成一种中国特有的类型电影,并且,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仍然会继续保有自己的地位。(二)中国西部片中国的西部片并不是纯粹的好莱坞式西部片,它是以中国西部地区为背景,以展现西部风土人情、生活状况、民族性格为主的类型电影,大多都呈现出一种现实主义风格。1991年,何平导演的《双旗镇刀客》被认为是中国西部片最典型的代表,该片影像风格和故事元素颇有美国西部片的特点,电影上映后赢得了不俗的票房和口碑。2010年上映的由姜文导演的电影《让子弹飞》主打“喜剧、西部、传奇”的概念,讲述川西匪帮故事,在新疆取景,尽显中国西部风情。尽管在地域上香港没有实实在在的西部,但是香港电影人也曾将目光投向过中国西部这片土地。例如徐克导演的《新龙门客栈》,影片的主场景位于孤零零的沙漠中,无疑在视觉和心理上带给观众典型的西部苍凉感观,在人物刻画、气氛营造、打斗场面上也无不精彩绝伦。近年来,中国电影人在对西部电影的探索中,出现了以《美丽的大脚》、《可可西里》和《图雅的婚事》等为代表的一批新西部片,无论在造型还是画面上,它们不再以西部的“漫天黄沙”或“衣衫褴褛”为表现重点,而是以新的方式集结西部元素,以新的视角展现新的个性。(三)中国戏曲片中国电影的开山之作《定军山》便是一部戏曲片,导演任景丰请来有“伶界大王”之称的谭鑫培主演了取材于《三国演义》的京剧片段。新中国成立之后,也出现了一批与中国独特戏剧文化相结合的类型电影,并在中国电影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戏曲片的摄制与放映,在满足当时观众观看愿望的同时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戏剧影像资料。中国戏曲片中不乏经典之作,例如京剧名家的代表作品《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宋士杰》,越剧小百花的《五女拜寿》,豫剧《朝阳沟》等。这些戏曲片可谓中国电影特有的一朵奇葩,更是好莱坞所没有的独特类型电影。然而,在当今以年轻人为主要消费群体的电影市场,票房成为了中国戏曲片发展的瓶颈。如今在各大院线,我们已经很难再看到类似于中国早期的戏曲电影,但是,一批以反映中国戏曲为题材的类型电影仍不时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它们大都以展现中国戏曲或者中国戏曲名家的成长历程为故事元素展开,例如2008年由陈凯歌导演的《梅兰芳》就是对这一类型电影的大胆尝试,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四)无厘头式喜剧电影龙源期刊网香港的喜剧电影是香港电影中发展较为成熟的类型电影。有香港“喜剧之王”、“无厘头”电影始祖之称的周星驰所出演的无厘头式喜剧不仅仅是喜剧电影的经典之作,更是新时期香港电影的代表。1994年拍摄的电影“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和《仙履奇缘》综合了喜剧、动作、爱情、奇幻、冒险等类型元素,因其奇思妙想的东西太多,一部影片已经装不下,因而一分为二,正是这两部影片把周星驰推到了后现代主义喜剧大师的位置,进而推动了无厘头文化在中国的流行。此后,由周星驰出演的多部电影,例如《九品芝麻官》、《食神》、《喜剧之王》等奠定了无厘头式的喜剧电影的在中国影坛的地位。这一类型电影善于发现小人物身上的特殊气质,在娱乐中透露出小人物生活的酸甜苦辣,看似无厘头的内容却折射出小人物的生活,与观众们在观赏影片时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但是,近几年无厘头式喜剧电影似乎陷入了一种困境,很少再有突破性的佳作诞生,周星驰的喜剧电影似乎成为一种无法超越的标杆。对于喜剧类型电影的发展,我们要对这一类型电影的叙事模式有足够的理解,还要依靠理论上的支撑和在实践中的创新,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突破的地方。(五)功夫电影中国功夫博大精深,很多外国人知道中国电影都是从功夫电影开始。功夫电影注入了中国传统的武侠精神以及中国的武术文化,不但有动作的紧张刺激,也讲究美学上的独特韵味。1949年,香港拍摄了第一部以传奇人物“黄飞鸿”为主人公的功夫电影。此后近50年内,以“黄飞鸿”为主题拍摄的电影超过百部并形成“黄飞鸿系列”,成为中国功夫片的一个著名品牌,也可以说是最早的功夫类型电影。上世纪70年代功夫巨星李小龙拍摄的4部半作品《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还有未完成的《死亡游戏》,更是将中国功夫在海外发扬光大。1980年,李连杰出演的香港影片《少林寺》是中国功夫电影史上的转折之作,它以“真实再现”的方式展现中国功夫,一反以往的花架式武打表演,让观众真正领略到了中国武术的真实魅力。1994年由成龙主演的《红番区》在美国公映后反响强烈,令他成功打入美国好莱坞。从《新精武门》、《醉拳》等功夫喜剧到《新警察故事》、《邻家特工》等警察片,成龙的形象已逐步被定型为不平凡的英雄,其电影中的武打场面,无论是拳脚打斗或是枪战,都是以“个人表现”为主,全由真人表演而非电脑合成的效果,已经逐步具备了类型制作模式。如今甄子丹已经成为中国功夫电影的中流砥柱,他主演的《杀破狼》、《叶问》、《锦衣卫》等影片,塑造了一个个拥有侠义心肠的硬汉形象。龙源期刊网中国功夫电影常以演员为中心,重视对演员形象的定性,故事情节也以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为主线,一个演员的作品可以代表一个时期发展的程度高低,是中国发展较为成熟的类型电影。(六)警匪犯罪电影警匪犯罪片是内地商业类型片中非常重要、又极其缺乏的类型,进入都市文明、工业文明后,如何在法制框架内重塑正邪斗争成为新时期编导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警匪犯罪片创新方面,中国导演努力做出了尝试,例如近几年出品的《硬汉》、《硬汉2》、《西风烈》等都是警匪犯罪片里不可多得的佳作。在这里,我们将着重介绍黑帮电影。它属于警匪犯罪电影变化的产物,现在已经成为类型电影中重要的一支。在电影《英雄本色》里,周润发饰演的黑帮人物小马身披风衣,毫不畏惧地出生入死、以个人的意念作为行为准则,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无法实现的“梦想”。《古惑仔》系列则模仿了007系列,在大量辅助人物的衬托中塑造一位时代英雄,以帮会之间的斗争为背景,表述人物命运的际遇沉浮。系列中的每一个独立影片,如《人在江湖》、《猛龙过江》等,也都遵循了经典的叙事模式。香港的黑帮电影曾一度衰落,但是2002年《无间道》的上映挽救了它的危机。《无间道》三部曲的镜头运用、叙事手法及对人物间复杂关系的阐述、矛盾心理的表现,使过去的香港黑帮电影很难望其项背,成为黑帮电影史上真正的经典。黑帮电影在几度鼎盛、几度萧条中日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叙事模式:即便电影主人公不是普遍意义上的良好公民,但他总有一个或悲或残的经历令观众心生同情,总有一种作为良好公民的我们或许也不具备的人格让观众折服。每个人心中的侠义之情和正义之感在黑帮电影中得以满足,这也正是黑帮类型电影产生的受众基础。二、对于中国类型电影发展的探索尽管百余年来中国电影总体发展良好、百花齐放,然而,中国类型电影的发展却在曲折中前行,但是,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正是推动中国类型电影改良发展的动力。(一)电影运作体制的进一步改革类型电影起源于好莱坞商业电影,票房和商业利润是类型电影最基本的追求。好莱坞的“制作人专权”、“明星体制”等,均表现出商业化和电影产业化的本质特征。这也是好莱坞能大批量生产类型电影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并追求最大商业利润的体制保障。由于中国尚未有电影分级制度,因此,中国的商业电影很难像西方电影一样,通过运用各种商业元素吸引观众进入影院。所以,如何充分利用各种类型电影为观众提供多样式的电影产龙源期刊网品必然离不开中国电影制度的改革。中国电影几十年来的改革之路一直在努力中不断地进行着。我们只有明确认识到电影的商业属性,使中国电影产业在一个较为宽松的商业环境中发展,才能逐步进入类型电影的批量制作,才能做出具有中国电影特色的类型电影。(二)重视观众对类型电影心理需求的调查与研究类型电影的制作依赖于观众的心理需求和关注焦点的朝向。正是这些信息,给电影人提供了不同时期、不同观众对类型电影的不同要求。在类型电影发展过程中,某一时代的观众在某一时期对于某一话题或者某一焦点的关注,足可以使电影人创作出大量的类型电影来。例如,在美国宇宙飞船升空后,人们对于太空、宇宙以及未知世界和外星来客的好奇,促使好莱坞的导演们拍摄了《ET》、《星球大战》、《独立日》等一系列和宇宙及未知世界有关的类型电影。汶川地震后,冯小刚抓住人们关注的焦点,拍摄了电影《唐山大地震》,不仅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更创造了6.73亿的票房成绩,成为华语电影史的票房冠军。由此可见,中国类型电影的发展,需要电影制作单位在受众调查上投入大量的物力人力,我们对观众的心理需求掌握越多,就越有利于电影人制作出可以维持较长周期的类型电影。国家与国家的不同,文化与文化的差异,使每个国度人们的心理活动、爱好、信仰和关注的焦点也都有不同。这给了我们更为广阔的空间去发掘新的类型电影,这也是类型电影的生命力所在。(三)追求创新,发展各种新的类型电影中国类型电影的发展不能只停留在对好莱坞类型电影的模仿上。在亚洲,印度电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化电影。它将本民族的文化与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叙事方式和拍摄技巧相结合,使影片在商业运作和票房上都取得了较大成绩。作为拥有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国家,我们更应该致力于将类型电影与本国的文化进行有效和完美的结合,全面开发各种类型电影。
本文标题:商业化进程中的中国类型电影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230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