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桃花源记陶渊明一填空1.本文以_______________为线索,以_____顺序,从_________,到________,再到_____________,描绘了一个寄托作者__________的世外桃源。从_____________一句可看出,桃花源中人不愿外界打扰,希望过和平安宁的生活。2.“渔人”的行踪:发现桃花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寻(迷失)桃花源渔人进出桃花源时间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社会理想不足为外人道也进入桃花源访问(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离开桃花源3.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_________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______离开桃花源时,他_________,但再来寻找时还是_________。4.第2段中作者从____,____,____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5.陶渊明,_____(朝代)时人,字_____,又名_____,自号“__________”,世称__________。不复得路怡然自乐处处志之欲穷其林心情活动穿戴东晋元亮潜五柳先生靖节先生二出自本文的成语:理想中的美好境界。现用来比喻一种虚幻的超脱社会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境界。: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形容高兴而满足。:形容隐居或人迹不到的极偏僻的地方: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鸡鸣狗叫之声互相听到,形容人烟稠密。世外桃源落英缤纷怡然自乐与世隔绝无人问津鸡犬相闻豁然开朗、怡然自乐、黄发垂髫、豁然开朗、黄发垂髫通假字便要还家词类活用复前行:甚异之:欲穷其林:处处志之:要,同“邀”,邀请。向前。名作状。对……感到惊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尽。形作动。做记号。名作动。一词多义1.舍①便舍船②屋舍俨然2.志①处处志之②寻向所志3.寻①寻向所志②寻病终4.其①欲穷其林②得其船离开房屋做记号记号寻找随即,不久??①武陵人捕鱼为业5.为②不足为外人道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6.并①并怡然自乐:②并驱如故:①忘路之远近7.之②甚异之③闻之8.乃①乃大惊:②乃不知:作为对、向对、向全部一起,一同???于是,就竟然,居然古今异义1、缘溪行2、芳草鲜美3、说如此4、阡陌交通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6、无论魏晋7、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8、遂与外人间隔9、各人复延至其家1.缘:2.鲜美:3.落英:4.缤纷:5.异:6.欲穷其林:穷,7.林尽水源:8.仿佛:沿着,顺着。新鲜美好。落花。一说,初开的花。繁多的样子。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惊异,诧异。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尽。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走到头了。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9.才通人:才,10.豁然开朗:11.俨然:12.属:13.阡陌交通:交通,14.相闻:15.悉:16.黄发垂髫:17.具:18.要:仅容一人通过。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整齐的样子。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交错相通。可以互相听到。全,都。指老人和小孩。详细。同“邀”,邀请。19.咸:20.妻子:21.绝境:22.遂与外人间隔:遂,间隔,23.无论:24.为具言:为,25.叹惋:26.延:全,都。与世隔绝的地方。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不要说,更不必说。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感叹惋惜。邀请。妻子儿女。27.语云:28.不足:29.便扶向路:抚:向,30.志(之):31.及郡下:及,32.诣:33.规:34.未果:告诉(渔人)说。不值得,不必。就顺着旧路(回去)。先前的。做记号。到了郡城。到。拜访。打算,计划。没有实现。35.寻(病终):36.(说)如此:37.问讯:38.问津:随即,不久。像这样。询问消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询问渡口。【重点语句翻译】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5.阡陌交通,鸡犬相闻。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7.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8.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9.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10.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1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13.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4.诣太守,说如此。理解分析1.文第一段描写桃花林景色的作用是什么?突出了桃花林的奇、美的特点,开篇就渲染出一种神秘色彩,为下文写渔人进访桃花源做了铺垫。2.渔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①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②为桃花源外面的世界变化之大,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3.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①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②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4.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做着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①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似无、似真似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境界。②同时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5.在桃花源中,作者虚构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桃花源的特点)?作者虚构了这样一种理想社会:6.结合背景考虑,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这个美好的世外桃源用意何在?①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政治黑暗、连年战乱)的不满。①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②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③社会平等,和平安宁,人们精神境界怡然自乐。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7.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①这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②但他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只能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什么?答案参看上文第5题8.作者为什么虚构一个世外桃源?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评价?(5/7)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①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②没有压迫,没有战乱。③社会平等,和平安宁。这一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观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但这理想境界不过是一种理想化了的小农经济下的田园生活,而且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空想。9.“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观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或: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只要答出要点“对和平的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即可)10.“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如果把这些内容一一写出来,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如此”包含渔夫自“缘溪行”直到“处处志之”,由入而出的所有经历和见到的种种。此处若再一一写出,就会导致文章前后内容重复,拖沓冗长。11.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说明了什么?说明桃花源神奇美好,令其向往。1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渔人对桃花源人说了些什么?请根据你的历史知识和对课文的理解推测。一是重大历史事件,如陈胜、吴广起义…。二是当时动乱、黑暗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痛苦的生活。13.千余年来,中国的读书人,一直把桃花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这是为什么?14.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15.你认为作者在《桃花源记》和《饮酒》(其五)中,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①没有阶级,没有剥削,②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③人人自得其乐、和谐美好的社会。16.渔人穿过山洞,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派祥和的景象请你谈谈渔人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围绕“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们生活,社会风尚”等回答或围绕“美丽富足,和平安宁,自由快乐,尊老爱幼,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回答也可。可以参看第5题答案17.文中最后写刘子骥“规往”,“未果,寻病终”,后无人“问津”,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18.每个人都曾构想过自己的理想,请用恰当、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你的理想王国。19.上海世博会湖南馆的展示主题为“都市桃花源”,即取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之意境.请结合文意和本届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谈谈你对这一主题的理解例:城市可以为生活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问题提供创意性的解决途径,用人类的智慧和理性来实现人与自然、与城市的完美融合。《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1.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奇异景象]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5.描写桃花源人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的句子是: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叹惋的原因是: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7.交代桃源人来历【避世原因】的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8.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9.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10、表明“村人”关心渔人的到来的是: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11、表明桃源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的句子是: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12、表明桃源人长期与世隔绝【或表达世事变迁快的意思】的句子是: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3.表明了渔人的总体感受;而则表明渔人的背信弃义。14.“老有所终”、“幼有所长”是“大同社会”的特征之一,《桃花源记》中哪一句话具体描绘了这样的生活画面?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豁然开朗诣太守,说如此15.表明桃花源与外界通道狭窄的是:初极狭,才通人。16.描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幸福生活】的句子是:17.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7.有人说,语段【甲】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句没有写人,却处处写人,请简要分析。(3分)文章以交错相通的田间小路,可以互相听到的鸡鸣狗叫声,从侧面就表现了桃花源内井然有序、和睦安定的社会生活状态,表达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
本文标题:《桃花源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234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