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电视节目的创新原则与路径选择(新)
电视节目的创新原则与路径选择中国传媒大学培训学院李再军电话:13701125840微信:13701125840E-mail:leezaijun@sina.com新浪微博:老舍茶馆lee个人简介高级编辑。历任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总策划;中央电视台总编室研究处(节目研发部)研究员;中央电视台音像资料馆研发部研发主管。中国传媒大学培训学院教授;兼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监管中心“监听监看”评审专家组成员;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中国3D电影电视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研究协会”常务理事、办公室主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3D(立体影像)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研究总监;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影视艺术专业招生专家组成员;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客座教授;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立体影像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美国探索·发现频道(Discovery)《探索中国》项目编剧1、电视节目生产的批量化要求与实际存在的“作坊式”生产的矛盾;2、关于“新闻无学”的新闻教育以及涉及到的几门“伪学科”对我们的影响;3、本讲中所说的“新闻”概念是广义的“新闻”,即“大新闻”概念;4、关于“学习”与“复制”及“可操作性”。关于本课的几点说明:1、哲学家:“每个人只谈自己的经验”;2、农业社会小生产方式背景下的“所谓学习”;3、一个奇特的中国现象——运动队的教练多是或全部是运动员出身,而美国的游泳队教练却不会游泳,但却并不妨碍他们拿金牌!研究运动力学的,研究运动心理学的等等,研究泳衣材料材质的等等。(1)、审美的三个层次:A:创造美,B:欣赏美,C:鉴赏美.鉴赏美最高,但不一定会创造美,但可以指导你创造美!马未都的鉴赏能力。(2)、文学创作者和文学批评家的关系,音乐家和歌手的关系等等,搞反了,弄拧巴了!(3)、中国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的“奥秘”在哪儿——在于学生的优中选优,给予若干倾斜。所谓的“一俊遮百丑”!引申至中国的农村和城市的差别。4、个性化:所谓的“闺蜜们”对“哥们儿、姐们儿”的爱情和婚姻的“摧毁性破坏!”;5、关于学习的层次:山村农妇的理想与达尔文的悲剧。你可以成为超越白岩松的你,但你永远不可能成为另一个白岩松,白岩松只有一个。这就是说:你可以学习任何人,但你不可以复制任何人!所谓的“强调操作”,是指你自己在掌握了新闻传播的理念之后对于你自己的操作。问题在于,关于新闻、关于电视节目的本质理念,你掌握了多少?本课可以归结为三句话:1、什么是新闻?新闻的价值在哪儿?新闻是要人关注的,关注什么?什么人在关注?新闻节目传播、传达、彰显了什么样的精神文化价值?2、什么是电视节目?电视节目的价值在哪儿?电视节目是要人看的,看什么?什么人在看?电视节目传播、传达和彰显了什么样的精神文化价值?例:从《舌尖上的中国》的文化品位到《夕阳红》节目的“老年再婚”问题的报道。3、电视节目究竟是怎么“发生”的?有没有一个基本的程序或者叫模板?不会最好但不会最坏。一、电视节目创新的实践与理论案例1:关于《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上的中国》成功在哪里?现代与传统之间——回溯了传统;游子与慈母之间——连接的文化脐带;漂泊者与故乡之间——找到了根的感觉;庙堂与江湖之间——庙堂的奢靡与平民的艰辛(采松茸的藏民,挖藕的安徽农民,种芋头的浙江老农,卖馍馍的陕北老汉老黄......)。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1)、风格上——在这个喧嚣与浮躁的时代,让人们的心回归于平常与平淡”;(2)、文化上——在现代与传统之间,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在远方的游子与故土之间,在漂泊的人生与梦中的家园之间,找到了一条连接的纽带;(3)、哲学上——现代人已经没有了故乡(无论是物理的还是精神的),被放逐的乡愁背影正在渐行渐远。。。。。。”龙应台对成都旧城改造的批评:1、“成都还像成都吗?”2、担心它成为:“没有记忆,没有过去,没有性格的城市”。《舌尖上的中国》的“网络版”概括哥记录的不是美食,是由美食勾起的儿时的记忆;哥记录的不是美食,是由美食引发的浓浓的乡愁;哥记录的不是美食,是和美食相关连的已经过往的那些人、那些事儿……;哥记录的不是美食,是由美食而开始的一个家庭、一个乡里、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行走轨迹;不要因为走得太远,把我们的“开始”都给忘记!案例2:MBA咖啡厅的广告——“一切与咖啡无关”1、在17世纪的英国,咖啡馆被称作“便士大学”。2、波士顿的“伦敦咖啡屋”创办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份报纸“国内外公共事件报”(1690年,本杰明.哈里斯);3、咖啡馆作为法国的文化标志之一,见证了整个社会的繁荣与动荡。好的节目如同好的艺术作品,会让人产生一种思绪——思想,情绪;情绪的伴生——被忽略的文化心理;认知与体验——中国教育的缺失;“礼失求诸野”;——孔子“不要因为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黎巴嫩】卡里·纪伯伦回到出发点,进行冷静的思考和反思,则是一种最好的校正,看看我们是否已经离我们原来设定的方向走的太远,走的太偏,甚至走歪了,走错了…….是“舌尖上的中国”,还是“中国人的舌尖”,其实是大不一样的,你当让可以把它解读为“中国人的舌尖”,它也确实包括这个层次,且此类节目甚多,只是价值层次不同而已,所以我们更愿意把它理解、解读为“舌尖上的中国”。关于《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少了对于个人或个体的人与食材、食品、食物的关系的描述和阐释,而改为对整体的或群体的人(或者说“虚无的人”)与食材、食品、食物的关系的演绎,这样就有点滑向传统的“宏大叙事”的叙事手法。(其实不仅仅是手法),少了点具体的,可感的、生动对于人的的记录,也就是说少了点人的行为、人的情感,人的故事,落入到了“见林不见人”的旧的窠臼。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美国探索.发现频道(discovery)中的许多节目中也是没有人出现的,如何理解?画面中未必有人,但“叙述中一定有人”,这个叙述者可能是解说者,也可能是画面中的“隐身人”。这个自然一定是人眼中的自然,它已经被“人化了”。马克思把它叫做“自然的人化”或“人化的自然”。“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辛弃疾)案例3:《先生》《舌尖上的中国》与《先生》之比较——电视节目的“异质同构”《舌尖上的中国》内容层次结构题材(美食”)文化价值(乡情、亲情、回归、反思)节目视角:民间美食电视节目的异质同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与《先生》之比较:节目視角选择:(民国教育家)教育价值理念(回归到出发点、反思)《先生》内容层次结构题材:教育过节的时候,不要忘记给我们的孩子讲讲过去的事情:那个时候的天是蓝的,水是绿的,猪肉是可以吃的,牛奶是可以喝的,理发店是只管剃头的,谈恋爱是为了要结婚的,孩子们的爸爸都是确定无疑的,干爹和干女儿的关系都是很单纯的,马路上摔倒的大爷大妈是必须要扶的——做好事儿的人都是学雷锋的,拆民房、烧民房的事儿都是电影里的国民党、日本兵干的……好的节目如同好的艺术作品,会让人产生一种思绪——思想,情绪;“礼失求诸野”;——孔子“不要因为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黎巴嫩】卡里·纪伯伦这是一股社会文化思潮,除了《舌尖上的中国》,还有《先生》、《客从何处来?》、《中国汉字大赛》、《中华诗词大赛》等节目均属于这一类。案例4:《中国好声音》关于《中国好声音》:迄今为止最为优秀的真人秀节目,最成功的引进版权节目,它颠覆了自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以来的所有选秀节目。导师和歌手之间:互相尊重,双向选择——平等选拔机制: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人文意识:性情流露,爱惜人才,真实可爱;权力的制约和限制;真实、平等,公平、公正,关心、关爱,鼓励、褒奖,公平规则下的竞争纯真性情,是当下中国最为缺乏的核心价值观。节目视角与规则设计:(关于人才选拔的)社会文化价值观题材(唱歌)《中国好声音》内容层次结构案例5:《爸爸去哪儿》节目视角与规则设计:(走进农村,走进自然、走进基层)社会文化价值观(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题材(亲子)《爸爸去哪儿》内容层次结构应该让“我爸是李刚”的那个李刚带上他的宝贝儿子走一趟《爸爸去哪儿》,让那个李天一的爸爸带上他走一趟《爸爸去哪儿》,也许他们就会学会尊重,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就不会再那么嚣张,就不会再去欺负别人家的女孩子!当然还有那些爸爸们也会受到相应的教育,他们就不会再去吸毒,再去嫖娼……案例6:《非诚勿扰》节目视角与规则设计婚恋交友《非诚勿扰》的内容层次结构社会文化价值观3、《非诚勿扰》与《非常了得》的比较:《非诚勿扰》的影响力《非常了得》影响力《扰》三层结构:《得》二层结构1、婚恋1、猜测真伪2、关于婚恋的对话2、娱乐3、社会人生价值观案例7:《非常完美》《非常完美》内容层次结构节目视角与规则设计文化价值理念:追求纯粹的爱情4、《非诚勿扰》和《非常完美》的比较:(1)、不同的传播目的——不同的价值选择;(2)、不同的情境设置和不同的规则设计。案例8:《新闻1+1》:《别再拿“首长”吓唬人!》题材:交通纠纷节目视角选择:为什么会拿首长吓唬人?领导作风、官民矛盾(社会价值指向)《新闻1+1》:“别再拿首长吓唬人”内容层次结构案例9:《新闻1+1》“中国人:英语应该怎么考?”案例10:《北京有个赵老太》1、作为能人来表现;2、作为精神层面的价值追求来表现。结论:视角不一样,主题就不一样;更准确的说,由于不同的精神境界和价值取向,就选择了不同的视角,从而出现了不同的主题或价值导向。题材:老年做调查节目视角选择:(老有所为)人生高峰体验(人生价值追求)《夕阳红》:“北京有个赵老太”内容层次结构那么,对于消息或者短消息报道,本身没有主观的评论,如何用三层次结构来解释?回答:选择报道或者不报道,本身就是一种态度,一种选择。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你为什么选择这个而不选择哪个,其本身就是一种态度,一种选择。题材:社会新闻节目视角选择:(垮塌原因)腐败工程(价值指向)案例11:短消息:“河南三门峡大桥垮塌”内容层次结构题材:老有所为?节目视角:不清楚(价值指向:不清楚)案例12:专题:《希望开始的地方》内容层次结构“三层结构理论”的实际应用•福建泉州惠安——《寻找逝去的辉煌》•1、院落门前的石碑;•2、古朴、优雅的《南音》;•3、陌生熟悉的地名;•4、多种共融的宗教文化;•5、特征明显的“营造”技艺;•6、似曾相识的民间食品;•7、客家人的相关知识。。。。。。5、关于央视庆国庆,走基层节目“你幸福吗?”(1)、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幸福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2)、幸福感所涉及的要素:收入、就业、住房、教育、环境、卫生、健康、社区生活、机构管理、安全工作、家庭婚姻关系、物价等。(3)、联合国2012年《全球幸福指数报告》:美国排名11,中国香港67,中国排名112。(4)、朝鲜版2011年幸福指数(生活指数)排名:中国第1、(100分)、朝鲜第2、(98分)、古巴第3、(93分)、伊朗第4、委内瑞拉第5、。。。韩国第152、(18分),美国第263(3分)、倒数第1。6、关于闾丘露薇与柴静新闻理念的争论(1)、采访者是否应有倾向性?(2)、采访者是否应具有表演性?(3)、采访是一种“到达”?•二、讲点文化:•(一)、文化的层级:•1、器物(技艺)文化•2、制度文化•3、意识形态文化•4、核心——价值观器物价观值意识形态文化(二)、文化——电视节目作为一件产品的附加值;电视节目策划的核心——文化价值理念;1、内容上——“干什么不吆喝什么”2、“借你口中言,说我心内事”。崔永元说:“无知时,我们无畏。沾了知识,我们体会到重新做人真好。我们崇尚知识以后,都掸了掸肩膀,扛上一捆文化做背景。还是那些家长里短,文化着说,就显得很有品位。”表面文章弦外之音《拾金不昧要不要回报》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远亲不如近邻》固守社会
本文标题:电视节目的创新原则与路径选择(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25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