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给排水/暖通与智能化 > 浅谈我县城市排水防洪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浅谈我县城市排水防洪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公用事业市政设施管理股城市排水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它对保障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改善城市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繁荣发展,确保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城市排水设施主要包括城市排水管网(雨箅子、雨水井、检查井、排水口等)、河道、防洪设施。为了更好地发挥城市排水设施功能,确保城市排水设施畅通,保证雨污水管道的完好,减少城市道路积水现象,发挥城市排水设施功能,减少环境污染,保证环境质量。我股室结合实际情况对城区排水设施现状进行了调研,现分析如下:(一)县城区排水管网现状1、城区现有排水管道合计长公里,其中污水管道合计长56公里,雨水管道公里,雨污合流管道合计长公里,雨水管道(包括雨污合流管道)城区内所有雨水排放河中,污水管道将城区的污水收集,经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入东江流域。2、城区现在城市防洪设施共3处,分别是五行园小游园、东泉小游园、云头桥公园。3、中心城区河道共6.6万平方米(其中包括九塘江、寿江、浙水江),河道临近菜市场、居民区,导致各类杂物、2生活污水、垃圾淤泥、两岸杂草和生活垃圾乱扔乱倒,对河道造成堵塞,水资源带来污染。雨水季节,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道淤泥出现大面积堆积,河道被堵塞,河床变高,雨水不能及时排出。(二)城区排水设施建设未统一规划管理近年来,加大了对排污设施的投资,配合城市道路的建设,铺设了大量的污水管线,并修建了污水处理厂,使污水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城区内一部分污水得到了处理。但随着老城区人流量增多、建筑增多、排水管网建设时间长,排水沟小,积压淤泥较多,容量不足、雨污不分离和管网系统复杂且缺乏相应的管道资料,所以缺乏养护管理,造成管道漏水或堵塞严重,管径偏小,生活污水不能尽快排除,尚未形成独立完善的排污系统,大部分污水仍排入雨污合流或直接排入水体。县城内学校、宾馆、餐饮、洗车等用水排污量大,部分场所排污设施不完善,沉淀池、化粪池未设或未按标准建造,时常引起堵塞外溢,污染路面,炎热季节,臭气熏天,给路人带来极大不便,严重影响城市市容。其中第一完全小学北门未按要求连接地下管网,导致污水外溢严重。城区部分道路由于县自来水公司、电力部门地下管线(包括自来水管、弱电管线等)施工处理不当,占用排水沟,严重阻碍了排水畅通。另外新城区管网连接存在问题,道路与道路联接处排水设施未接通,如三江大道与卢阳大道、三江大道与新建滨河3路、汝城大道与津江路等交汇处,其中汝城大道管网低于津江路70CM左右,三江大道与人民医院段堵塞500余米,山体绿植被损坏,施工不规范或人工挖掘的沟渠将山体底部切断,在雨水浸泡和岩土风化的影响下,坡体内聚力明显降低,导致坡体失去受力平衡,导致坡体松动和下滑。其中汝城大道、桂枝路、三江大道、九龙大道等路段遇连续暴雨时,易引起突发性山体滑波。(三)排水管网养护工作未严格落实日常养护工作是保证排水管寿命的有效方法,排水管道的渗漏检测则是一项重要的日常管理工作,如果管道渗漏严重,将不能发挥应有的排水量。但目前由于缺乏资金保障及技术支持,排水管网的养护工作难以落实,养护单位对于地下管网的实际状况不了解,养护工作难以发挥作用。此外,许多小区对于雨水与生活污水的分流工作都没有落实,下游的分流管道自然无法发挥作用,生活污水也由雨水管道排出,积累了大量的淤积物,雨水管道的排水断面会大幅减小。(五)管道堵塞的原因分析1、道路坡道偏小、流速偏低以及增设交叉井造成管道堵塞。2、管道施工时未按标准施工,管道承接不严或清理不干净,接口处有砂浆或土石挤入下水道,造成下水道的沉淀与淤积,久而久之,发生堵塞。有些施工单位随意将泥浆水、水泥等直接排入污水管道中,造成管道堵塞。3、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等进入下水道,卡死管道而造4成堵塞。市民对排水系统不加爱护,各种食物、残渣、油脂结成块堵塞管道,有的甚至污水没有将沉淀处理直接排入城市排水主干管道中,造成淤泥堵塞。4、管道使用年限较长,一些树木的须根伸入管理缠绕管道壁造成淤堵,一些菌类植物在管道中大量繁殖,久之形成了堵塞。(六)排水防涝管理相关制度建立不完善建立了排水设施施工备案及施工排水许可制度,但不够完善,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管理制度未严格落实,严重影响了排水防涝管理工作的开展。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城市重要道路、关键易涝点进行实时监测是保证排水防涝管理工作有效性的重要举措,但监控探头安装过程中,位置不合理导致探头没有达到预期的监测效果,影响探头观测的精准度,排水系统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七)相关部门间的联动机制不健全,排水防涝管理工作中协调性不佳。城市的防汛设施管理工作职能划分不够明确,相关部门间的联动机制不健全,实际的防汛管理工作中,相关部门协调沟通工作不及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防汛工作的正常开展。(八)预警预报信息准确度有待提高台风、暴雨等气象灾害是导致城市出现内涝的重要原因之一,自然灾害预警预报体系建设都还处于初级阶段,气象监测点的分布及监测工作还存在着比较许多的漏洞,而气象5灾害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因此预测工作比较复杂,预警预报信息准确度不高。相关部门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城市气象监测网络,积极引用先进的气象预测技术及设备,提高预警预报信息的精准度,更好的为城市排水防涝管理提供服务。结合以上存在的问题,现建议如下:(一)全面普查城市管网,科学制定建设规划。对地表径流、排水设施、受纳水体、排水口等情况进行全面普查,建立管网等排水设施地理信息系统。制定城市排水防洪设施建设规划,明确排水出路与分区,科学布局排水管网,确定排水管网雨污分流、管道和泵站、河水清淤与治理等排水设施的改造与建设,加强与城市防洪规划的协调与衔接,将城市排水防洪设施建设规划纳入城市总体服务网系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二)建立完善的水位调控和预降方案。加强对河道水位的调控,充分发挥城区河道的作用,理清相关单位的职能分工,针对城区河道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水位调控方案,挖掘城区河道蓄水及输送能力,对于提高城市排水防涝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更加有利。在城区排水、内河控污、景观建设等等工作中,建立明确的管理机制,有效的协调好长期的环境保护工作与短期的防汛安全工作之间的关系,在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下,城区河道的水位可能会迅速上升,为了满足河道的排水需求,可以提前开启截污闸门,暂时不考虑排污问题,但在正常天气下,必须做好截污工作,不得6随意打开截污闸门,保护水体环境。河道景观尽量布置在堤岸上,非主干行洪河道可以适当布置,为了保证内河河道的防汛安全,可以设计多级堤岸。(三)建立健全的联动机制,为排水防涝部门之间协调工作提供基础保障。各单位要把城市排水防洪工作作为改善民生、保障城市安全的紧迫任务,切实落实人民政府的主体责任,加强排水防涝工作行政负责制,明确城市排水、建设、交通、水利、气象、消防、环卫、防洪、市政等部门是城市排水防涝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在城区防涝与水利防汛工作中,各主要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参与,将城区防涝与水利防汛工作衔接起来,明确城市排水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建设部门要加强统筹,指导监督城市排水防洪规划、设施建设和相关工作,水利部门要加强对堤坝等防洪设施规划、建设的指导和监督;其他部门各司其职,共同做好城市排水防洪工作。(四)完善防汛防台应急机制及相关的城市排水制度条例。建立暴雨内涝监测预警体系,制订、完善城市排水和暴雨内涝防范应急预案,明确预警等级及相应的措施和处置程序,健全应急处置的技防、物防、人防措施;针对城市交通干道、低洼地带、危旧房屋、建筑工地等重点部位,要切实防范,设立必要的警示标识;要加强应急能力的教育和预警信息宣传,经常性地开展应急演练。结合国家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修正自身的相关制度条例,严格落实排水许可制度、城市污水监督检查制度、排水设施验收制度等等,7提高城市排水防涝管理工作的效率。(五)加大防洪防汛工作的资金投入,加强排水管网的养护及河道的清淤工作。排水管网是城市的血脉,它们的养护清淤工作十分重要,应加大资金投入,严格落实日常的清淤养护工作,基于此,城市政府部门应加大防洪防汛工作的资金投入,完善排水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借鉴其他城市在排水管网养护清淤工作中的优秀经验,做好日常的清淤养护工作,尽可能延长排水管网的使用寿命,保证管网排水通畅。此外,内河河道清淤是提高河道行洪及调蓄能力的有效方法,相关部门必须对城区内的河道进行系统的规划,保证清淤工作顺利开展。(六)加强排水管网的日常巡视检查。成立巡查小组,对巡查人员开展专业的技术培训,既能熟练掌握管道检查的基本技术,又能熟知必要的专业知识。巡查中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把检查井、雨水口坍塌及井箅等市政设施列入检查重点。检查井、雨水口坍塌及井箅丢失、损毁不仅容易造成排水不畅,更容易影响交通和行人的安全,发现问题应及时更换和维修。为防止污水接入雨水口,把临街商业店铺排水情况作为巡视重点,道路沿线的房屋改建商业店铺时,个别餐饮业或小店铺,为了减少对周边住户的影响,通常会将废水单独排放,施工废水往往含有泥土、砂石、水泥浆等易凝集、沉淀的物质,淤积后清疏困难,将造成管道逐步堵塞,影响整条8管线。雨水口分布广,为防止雨水口的堵塞,应加强管理,禁止油脂含量高、杂物多的污水接入雨水口.(七)对老城区排水进行总体规划,加快推进雨污分流管网改造与建设。由于老城区部分排水管道建设年代较早,管径较小,行洪排涝能力低,且改造难度较大,建议按照郴州市《城区排水专业规划》进行改造,在雨污合流区域加大雨污分流排水管网改造力度,以雨、污分流为重点,建设雨污分流的排水管网,以减轻城区排水及防汛压力,实现水资源科学管理。
本文标题:浅谈我县城市排水防洪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264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