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阅读专项训练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阅读专项训练《骆驼祥子》名著阅读测试题及答案1.《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北京(籍贯)人。1951年,老舍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的作品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发展中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与茅盾、巴金的长篇创作一起,构成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三大高峰。2.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骆驼是他的外号。这部作品被誉为“抗战前夕中国最佳的长篇小说”,描写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三次买车又三次失望,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3.《骆驼祥子》是老舍最钟爱的作品,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4.《骆驼祥子》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他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但是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到小说结尾,祥子已经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5.《骆驼祥子》还写了其他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而有些心理扭曲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以及大学教授曹先生和他所受的政治迫害。6.以旧中国北平为背景,描写了人力车夫由人堕落为“兽”的悲惨遭遇的长篇小说是《骆驼祥子》。祥子买车卖车的三起三落是这部作品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的两位女性是虎妞和小福子。小福子是一个美丽、要强、勤俭的女子,后因生活所迫沦为娼妓,终因不甘生活的屈辱而含恨自缢。7.《骆驼祥子》通过描写正直好强的青年车夫祥子由希望、受挫、挣扎到绝望,最终堕落成城市垃圾的悲惨遭遇,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批判了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8.祥子是老舍笔下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形象,他本是农民,进城后以拉洋车为生。虎妞是祥子的妻子,也是车厂主刘四的女儿。9.《骆驼祥子》中祥子失望土地后流落到北平拉车。10.《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在兵荒马乱中被抢走了车,却冒险牵回了三匹骆驼。11.祥子的第一辆车被抢走以后,千辛万苦积攒的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被孙侦探给洗劫了。12.“我算明白了,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是老马的感叹。13.在《骆驼祥子》中,既是剥削者又是被剥削者的是虎妞。14.有一个人因一个不及格的分数,告发了曹先生,这个人是阮明。15.祥子买的第二辆车因安葬虎妞而被卖掉。16.样子的车被当兵的拉走后,他一直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就在祥子在茶馆里等着去看夜场电影的曹先生时,他遇到了老马小马;他们的悲惨情景把祥子最大的希望给打破了。18.祥子不拉刘四爷的车却能住在人和车厂的原因是(B)A.刘四爷想招祥子为女婿B.祥子很勤劳,常帮刘四爷干活C.虎妞爱上了祥子D.祥子死皮赖脸硬要住19.《骆驼祥子》中的刘四爷是怎样看待虎妞和祥子的结合?(B)A.很支持B.坚决反对C.没意见D.不管不问20.《骆驼祥子》中的二强嫂是怎样死的?(D)A.难产死的B.气死的C.饿死的D.被二强子踹死的21.《骆驼祥子》中的虎妞死去后,祥子接着到谁家去拉包月?(A)A.夏先生B.王先生C.杨先生D.刘四爷22.《骆驼祥子》中祥子的结局怎样?(A)A.给死人送殡B.给曹先生拉洋车C.要饭D.摆地摊23.《骆驼祥子》祥子命运的三部曲是(B)A.积极向上——自甘堕落——浪子回头B.积极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C.不求上进——积极向上——自甘堕落D.不求上进——有所发愤——积极向上24、《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在曹太太家的生活怎样?答案:吃得饱、有间宽绰的屋子、饭食不苦、主人对他很客气25、请问小说的题目“骆驼祥子”主要包含哪些含义?答案:以“骆驼祥子”来命名有三层含义:(1)点明小说的主人公——祥子;(2)概括著作的一个主要情节——骆驼祥子称号的得来。(3)揭示主人公的性格——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沉默憨厚。26、请简单介绍小说围绕祥子主要讲述了哪些故事?答案:三起三落:(1)奋斗三年挣钱买了车→被十几个大兵抢了车;(2)卖骆驼又攒了买车钱→被孙侦探抢了买车钱;(3)结婚后靠虎妞买了车→最后下葬虎妞卖了车。27、试结合祥子的相关事例分析其形象性格前后有着怎样的变化?答案:由人变“兽”,人生道路上的三部曲:(1)在自食其力的劳动中充满自信与好强;(2)在畸形结合的家庭中痛苦无奈地挣扎;(3)在极度绝望中扭曲了灵魂堕落成走兽。2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发生在祥子身上的一件事。答案:祥子一次送曹先生去看电影。在茶馆里碰见了饿晕倒在地的老马和他的孙儿小马。老马是一个有自己车的车夫,他的悲惨遭遇给祥最大的希望蒙上了一层阴影。他隐约地感到即使自己买上车仍然没有好日子过。29、有人说:假如曹先生能及时回京,虎妞不死,小福子不死,祥子就不会走向堕落。你同意吗?请结合小说谈谈自己的理解感受。答案:不同意,《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代表的是祥子这一类生活在社会底层受迫害的人,即使这一个祥子凭借如此的巧合未堕落,只要现实未改变他终究不幸,更何况一定会有其他祥子一类的人堕落下去,这是大多数那个时代的“祥子”的命运30、祥子前后有什么变化?你认为造成祥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案:祥子开始是“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而后来变成了“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这是由封建社会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造成的。《海底两万里》名著阅读试题及答案1、凡尔纳是法国(国家)科幻小说家,他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他被公认为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2、《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的三部曲之二,其余两部是: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3、凡尔纳的作品形象夸张地反映19世纪“机器时代”人们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意志和幻想,并成为西方和日本现代科幻小说的先河,我国的科幻小说大多也受他作品的启发和影响。4、《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鹦鹉螺号”)_潜艇的故事。凡尔纳的小说之所以动人,原因在于构思巧妙,还在于情节惊险它们科学和幻想巧妙结合的成果。5、《海底两万里》书中人物寥寥,有名有姓的只有四个半即:船长尼莫、自然科学家阿龙纳斯、仆人康塞尔、捕鲸手尼德*兰,“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舰长法拉格特,只在小说开头部分昙花一现,姑且算半个;6、《海底两万里》中诺第留斯号潜艇是船长尼莫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钠)发电。7、《海底两万里》中人物在印度洋的珠场和鲨鱼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尼德*兰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他们在红海里追捕过一条濒于绝种的儒艮,它肉当晚就被端上了餐桌;8、《海底两万里》一书,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丛生,具有强烈的可读性,而且书中还包含了大量地理、历史、生物、物理、地质、气象、等方面的知识,小读者在阅读引人入胜的历险故事的同时,还能够轻松地获取科学知识。9、《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说了一句话来形容人类的进步:“人类的进步实在太慢了”。10、你还知道作者的那些作品?写出其中几部:《气球上的五星期》《八十天环游地球》《机器岛》《大木筏》《隐身新娘》等。11、尼摩船长认为红海和地中海中间会有一个阿拉伯隧道,他的理由是根据一些生物学现象进行了推理,继而进行了试验,证明了隧道的存在。12、在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鹦鹉螺号在海底航行了2万里。13、在鹦鹉螺号潜水艇中之所以能自由的呼吸是因为:鹦鹉螺号会定期浮出水面,进行换气,并储存一些新鲜空气。14、鹦鹉螺号困在了冰隧道里,海水在不断结成冰,很快,大家就要被压死,为了防止水的冻结,船员们采取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往冰上浇开水,从而降低结冰的速度,为走出困境赢得了时间。15、鹦鹉螺号(入口的扶梯上通有高压电),所以根本不怕野人的攻击。16、(康塞尔)是加拿大人,勇敢机智,捕鲸技艺天下无双。17、尼摩船长在海底用鲸鱼骨头(触须)做的笔写字。18、鹦鹉螺号是用(电)作为动力源的。鹦鹉螺号是用高压电击退了土人的进攻。19、鹦鹉螺号最快时速是(50)海里。鹦鹉螺号总计费用是四百五十万法郎。20、在托雷斯海峡遇到什么危险?撞上暗礁。鹦鹉螺号最后的结局是卷入漩涡中21、“大海就是一切,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七分之一。大海纯净清新、大海充满了生命力、大海具有宽广的胸怀、大海就是永恒。”这句话是尼摩船长说的。船长的国籍是印度。22、潜艇上的人睡的床是用(大叶藻)材料做的,潜艇上的人穿的衣服是用(贝壳类的足丝)做成的。潜艇上的人用来写字的笔是用(鲸的触须)做成的。潜艇上的人用的墨水是用(墨鱼或乌贼的分泌物)做的。23、请举例说出海底的三种植物:(裙带菜、海带、紫菜、石花菜、石花菜、鹅掌菜)24、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险情,请概括出3次险情。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25、请说出尼摩船长与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旅行的路线。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南极。26、简述《海底两万里》内容。生物学家彼埃尔·阿龙纳斯及其仆人康塞尔和捕鲸手尼德·兰一起随“诺第留斯号”潜水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书中主人公尼摩是个不明国籍身份的神秘人物,这艘潜艇异常坚固,利用海洋提供能源。阿龙纳斯了解到尼摩仍与大陆保持联系,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27、你认为尼摩船长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尼摩船长逃避人类,蛰居海底,而又隐隐约约和陆地上的某些人有一种特殊联系。他富有同情心,性格阴郁、知识渊博、带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
本文标题: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阅读专项训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301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