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大家认识这幅图吗?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倡议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一带一路(OneBeltAndOneRoad,简称“OBAOR”;或OneBeltOneRoad,简称“OBOR”;或BeltAndRoad,简称“BA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今天的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浪潮,积极对外开放。古代的中国经济政策又是怎样的呢,古代的经济政策又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高考链接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资本主义萌芽、古代中国主要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这两个方面。从命题角度上看,主要侧重于考查考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进行知识迁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兼具,以选择题为主。要注意中外经济发展的比较,注意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材料一: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战国材料二:“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算缗”、“告缗”。—汉材料三:“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商人贩卖货物必须取得路引,否则“重则杀身……”,承担名目繁多的商税。—明思考:据材料可得知封建社会推行哪几项经济政策?材料四:海禁很严,前期仅四口通商后只有广州一处—清中国古代为什么要推行重农抑商呢?一、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1、自主归纳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奴隶社会)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秦汉到明清井田制(土地国有)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井田制瓦解土地公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田里不鬻。——《礼记·王制》下面两段话说的是什么意思?一切土地属于国家、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制瓦解的原因是什么?2、井田制瓦解的原因是什么?①生产力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根本原因)②周王室衰微,土地转让关系发生变化③战争频繁,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井田制趋于瓦解④各国的税制改革(直接原因)秦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质就是承认土地私有合法化。鲁国“初税亩”:3、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三种形式封建社会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国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四川巡按孔贞一言:蜀昔有沃野之说,……近为王府有者什七,军屯什二,民间仅什一而已。──《明神宗实录》(万历)嘉庆时,大学士和珅占地达80万亩,就连他的两个家丁,也占有土地6万亩。道光时的大学士琦善,拥有土地高达256万余亩,占地之广超过和珅三倍。问题1:上述材料反映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下的什么现象?封建土地制度的顽疾—土地兼并问题2:结合教材和材料思考,土地兼并带来什么危害?4、土地兼并危害:国家:经济上国家财政赋税收入减少;政治上社会矛盾激化,引起社会动荡。农民:大量自耕农破产,几无立锥之地。面对土地兼并,历朝政府态度如何?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统治?5、历朝统治者采取抑制土地兼并: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明朝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鱼鳞图册)采取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抑制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但只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二、重农抑商(重本抑末)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1、最早提出:2、含义:商鞅变法(战国)汉代的晁错说:“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实行“抑商”政策的目的是什么?3、目的:①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②维护专制主义政权的经济基础。(根本)自然经济决定重农抑商实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内容促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4.表现战国: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政策提出)汉代:盐铁专卖、均输平准、算缗及告缗均输即调节运输,平准即平抑物价。在郡国设置均输官,负责管理、征发征收来的租赋财物;在京师设置平准官,总管运往京师的货物,除皇室所需外,其他物资作为国家资本,贵买贱卖,调节市场。武帝时抑制商业的措施。算缗就是向工商业者收税,交易额每2000钱为一算,为120钱;手工业品按其值,每4000钱一算,隐瞒不报或不实的,一经查出没收缗钱,罚戍边一年。鼓励知情者揭发,查实后给告发者所没收的缗钱一半,叫告缗。古称禁榷制度。根据文献记载,源于春秋管仲相齐时的“管山海”政策。到了西汉武帝时期,为解决国家的财政危机,实行盐铁官营和榷酒等经济政策,官府在全国各盐产地和铁产地,设置盐铁官,管理盐铁的生产;官府通过控制盐铁等重要商品的生产、流通和销售,从而达到了政府垄断利源的目的。随着这套政策的实施,专卖制度形成体系并趋于定型。专卖制度4.表现战国: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政策提出)汉代:盐铁专卖、均输平准、算缗及告缗唐朝: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官商分利官商分利盐铁官营弊端重重,有权的官吏常欺压、勒索百姓,“官商分利”应运而生,凡官营和专卖中感到棘手的经营环节或经营单位,一律承包给商人,分部分利润给商贾,使得开支减少、效率提高。唐宋以来,官商分利运用的日益广泛,出现了盐引、茶引等各种禁榷商品的专卖凭证。4.表现战国: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政策提出)汉代:盐铁专卖、均输平准、算缗及告缗唐朝: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官商分利明清:继承专卖制度、抑制民营手工业及商业继承传统的专卖政策,独占专利要求官员留心劝导,以让百姓重视农业对民营手工业、商业采取重压:征收重税,设置关卡以律法轻贱商人5、评价:2).明清时期:弊大于利。这一政策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加剧了土地兼并,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1).在封建社会初期(明清以前):利大于弊。对农业、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极作用,从根本上说重视农业是正确的。三、“海禁”与“闭关锁国”1、“海禁”原因:明朝初年,东南沿海倭患日益猖獗,危及明朝统治,明太祖下令实行“海禁”。2、“闭关锁国”原因:直接原因: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西方殖民者向东方的殖民扩张3、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贸易。严格限制绝对禁止4、评价:一种消极防御,暂时的稳定扼杀了海外市场,阻碍了资萌芽发展,使中国长期落后于西方施复夫妇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施复夫妇由小手工者发展成为机户。——明朝小说《醒世恒言》在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问题1:以上材料反映我国明朝在经济领域出现什么变化?国家政策劳动力国际市场国内市场资金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农民极端贫困,无力购买商品,缺乏国内市场。国家重农抑商政策,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国际市场的扩大“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海禁”技术文化专制,缺乏实用性人才问题2: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问题3:封建制度如何阻碍发展?认识•正确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错误的政策阻碍经济发展。•经济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国情,从实际出发。•中国发展需要世界,要融入到世界市场的洪流中。单元小结——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部分,农业是主体,手工业和商业是补充,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3、明清时期虽然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是由于封建制度的束缚,特别是受到封建王朝“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严重阻碍,发展异常缓慢。
本文标题: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377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