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策略
智慧•务实•激情•诗意——2017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策略研讨河北衡水中学李军燕16:542提纲目录智慧备考——研思务实备考——策略激情备考——力量123第一部分智慧备考•一、考纲研读•1、关注顶层设计•2015年《中国高等教育》2015年第Z2期•《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强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育人导向》•2016年10月11日《中国教育报》第3版•《探索构建高考评价体系全方位推进高考内容改革》•2016年10月14日教育部网站公布•《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16:544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强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育人导向•《中国高等教育2015年第Z2期》智慧备考—考纲研读16:545•历史可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通过古今中外对比,指引学生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历史学科可以从历史和世界的角度,考查我国法律的历史发展变化,以及法律在世界各国的重要作用、意义和影响,通过对比,凸显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优越性,提升学生对我国宪法的认同感……•历史可以考查对中华文明长期历史进程中的事实观点、思想思潮的理解和判断等……智慧备考—考纲研读16:546•考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是简简单单地考查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要遵循继承、弘扬、创新的发展路径,注重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实现考试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目的。•在命题中……文科试题也要考查创新能力,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具体问题,独立思考、自主判断,能够将不同形式的试题材料转化为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并且多角度综合运用相关学科原理和方法探究问题,辨析不同观点,符合逻辑、规范地进行表达和阐释,或者能够找到新发现、得出新规律、提出新结论。智慧备考—考纲研读16:547《探索构建高考评价体系全方位推进高考内容改革》《中国教育报》2016年10月11日第3版•“一体”即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智慧备考—考纲研读16:548通过三方面举措逐渐完善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支撑体系•第一,修订完善考试大纲,固化改革成果、彰显改革方向。•第二,改进评分方式,加强评卷管理,完善成绩报告。……一是科学制定答案及评分参考。创新大型主观题的评分理念和技术,通过基于能力的评分方案设计,克服主观题评分的模糊性,提高能力考查的效果。二是进一步加强对评卷工作的指导。……•第三,加强国家题库建设,提升命题科学化水平。智慧备考—考纲研读16:5492016-10-14智慧备考—考纲研读16:54102、具体变化:强调唯物史观1凸显发现问题2能力规范细化3智慧备考—考纲研读16:5411•(1)强调唯物史观•原考纲表述为“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考纲表述为“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智慧备考—考纲研读16:5412警惕“老毕”现象历史虚无主义智慧备考—考纲研读16:5413智慧备考16:5414智慧备考—考纲研读16:5415历史虚无主义表现•第一,否定黄土文明(中华文明)•第二,“告别革命”,颂扬改良。•第三,“侵略有功”,反抗有罪。•第四,“反思历史”,“重新评价”。•第五,否定前30年,“非毛”“反毛”。•第六,否定英雄,“戏说”“戏谑”。•第七,反咬一口,攻击马列。智慧备考—考纲研读16:5416在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中明确教学内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开放、连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之路必然性•中国人民的抗争史、探索史颂扬•中国建设道路是探索中逐渐形成的•中国近现代的理论成果,特别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合理性科学性•对革命英雄人物的客观、历史地评价智慧备考—考纲研读16:5417在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中明确认知方法•要历史地看:历史情景•要辩证地看:一分为二•要唯物地看:客观反映•要正面地看:多看积极•要创新地看:结合现实智慧备考—考纲研读16:5418智慧备考—考纲研读16:5419熟悉唯物史观内容——理论指导意义重大•理论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理论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理论四:阶级、国家、革命、民族•理论五:评价历史人物智慧备考—考纲研读16:5420主要内容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人类社会的进程。2.与生产力一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的现实基础,规定者社会形态的主要特征3.一定的社会形态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4.社会制度的发迹是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5.现实存在的具体社会形态是复杂的,每一个阶段都既有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形态,又存在着其他社会形态的残余和萌芽6.社会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7.研究历史必须要从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出发,详细的占有材料,揭示其内在联系,得出相应的结果。智慧备考—考纲研读16:5421主要内容8.人类社会及其构成成分均以总体的联系方式存在,要从研究的对象的整体出发,从研究对象内部的相互作用于矛盾和研究对象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研究。9.历史过程中一切社会历史因素是相互作用的10.构成历史过程的各种社会现象也是运动与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一切,用辩证法的观点去把握对象的本质联系与内部矛盾,又要把研究的对象提到一定的范围之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准确地把握对象。智慧备考—考纲研读16:5422主要内容11.社会历史事物的发展变化,有进化(改革)和革命两种方式12.社会历史发展根源是在于种种复杂的内外部矛盾13.在客观历史进行中,环境创造人,人又创造环境14.社会历史的研究是主客体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过程智慧备考—考纲研读16:5423史观之间的关系•虽然近年来考试突出文明史观、全球化史观、现代化史观等角度,但唯物史观作为最基本的一种史学观念,仍是其他史观的基础,是学习研究历史的基本史观。•不排斥其他史观。智慧备考—考纲研读16:5424(2016年新课标全国Ⅲ)31.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智慧备考—考纲研读16:5425•(2016年新课标全国Ⅱ)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智慧备考—考纲研读16:5426•2016全国Ⅰ卷40.评价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总体评价:多角度提出缓解人口压力的方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分别评价:•康有为的主张是缓解人口压力的传统方法,但向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大量移民不可行;严复的主张符合时代发展方向,但当时条件尚不具备;节制生育有可取之处,但未认识到人口因素的积极面智慧备考—考纲研读16:5427不教条不僵化•晚年的恩格斯说:“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作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作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裁剪各种历史事实,那么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智慧备考—考纲研读16:5428关于唯物史观的几个误识纠正•唯物史观不是“阶级斗争决定论”•唯物史观不是宿命论式的“经济决定论”•唯物史观不忽视精英人物的历史作用•唯物史观不是历史终结论•唯物史观不是抽象的社会学公式智慧备考—考纲研读16:5429•历史学科能力的最高体现•更能体现选拔功能•能力要求体系更加完整•发现问题与创设问题•(作答给自己留好路)智慧备考—考纲研读(2)凸显发现问题16:5430(2016年全国新课标Ⅰ卷)41.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据卢梭《社会契约论》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智慧备考—考纲研读16:5431(2016年新课标全国Ⅲ)41.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智慧备考—考纲研读16:5432•(2014全国新课标Ⅰ卷)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第二十一章两条战线、两个战场•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3.平型关大捷•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智慧备考—考纲研读16:5433(3)能力规范细化1.获取和解读信息45%•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2.调动和运用知识30%•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智慧备考—考纲研读16:5434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智慧备考—考纲研读16:5435•(2016年新课标全国Ⅲ)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智慧备考—考纲研读16:5436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智慧备考—考纲研读16:54373.描述和阐释事物5—10%•客观叙述历史事实。•正确解释历史事物。•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4.论证和探讨问题10—15%•发现历史问题。•论证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前三项约占分值的85%•符合试题易中难比例一般3:5:2的命题习惯。智慧备考—考纲研读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379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