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第三次创新的机遇在哪里
在“中国企业自主创新年会”上,众多专家学者及政府要人都提出了企业与大学相结合,走产学研的道路,大学和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对中国校企合作的体制进行创新。在这个方面,方正的改制问题备受关注,这个问题已经困扰方正十余年之久。抱着改制的初衷,方正□香港□有限公司□后改称为方正控股□刚刚成立之时,王选和从那时起即担任方正控股总裁的张旋龙一道,促成了方正控股1995年在香港的上市。2001年“国务院企业试点改制方案”出台,根据这个新方案,以北大、清华为试点的校办企业将实行校企分离,方正改制的计划也纳入了这个整体改革的盘子。2002年北大资产经营公司成立并接管改制工作,把学校所持的国有资产全部划转到资产经营公司,两校不再以出资人身份对其控股或参股的企业进行管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认为方正体制问题解决的时间过于长久,妨碍了方正的发展。同时他认为方正仍然需要高举IT的旗帜,而对方正董事长魏新所说的专业化基础上的多元化目标提出质疑。他说,微软销售380亿美元,现在我国的软件加起来也没有380亿元,北大这个企业哪怕只销售50亿,也会令人感到自豪。魏新对此的回答是:“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为什么会去搞其他的东西?一个根本的原因是当时介入传统行业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竞争环境。”这暴露了企业文化与文化的冲击,也是商人与学者观点的碰撞。者以企业行为代替学术行为,以企业家风格代替学者风格,但是这种替代过程是一个碰撞的过程,这种碰撞正是校企结合的矛盾点。科技部秘书长张景安对于校企合作也是又喜又忧,他在会上说:“世界一流的企业没有一个不是跟好大学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而中国还没有找到校企合作的体制,规模还不够。”品牌推广观念需要颠覆另一需要进行观念颠覆性创新的方面在品牌推广。中国企业在很多时候都误解了品牌推广的真正含义,如今那种靠砸大把的钱去换几秒钟黄金广告时间或一句广告词,就期待企业收益非凡的举动已值得推敲。品牌推广需要颠覆性的创新,需要用理性的思考来进行创新。今夏的空调大战或许能说明品牌的重要性。以科龙为主流的空调企业,在这场价格战中把自己的利润调为零,当年以低价著称的品牌必须保持150元的差距才能卖动产品,以这个价格卖100万台就相当于赔了1亿,最后导致了中国整个空调业400个品牌中能够生存下来的不到40个。这种残酷竞争中,企业必须依靠自己品牌强势的地位才能获得持续的资本能力和营业能力。所以科龙把品牌战略作为第一考虑点也就不足为奇了。有一个例子很生动地说明了品牌推广颠覆性创新的重要性。东盛的白加黑感冒药在过去进行品牌推广时,主要强调的是收视点,在收视点最高的《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中间段时间投放广告,5秒广告的费用在50万人民币左右。通过研究白加黑的市场定位发现,使用对象基本上是白领,这些人基本都在九点、十点才有时间看电视,而且基本上天天都在网上工作。东盛于是把广告时间从晚上《新闻联播》调到《晚间新闻》,并在互联网上进行推广。如此一来,广告费用大大减少,传播效果却大大提高。对于品牌的终端推广,东盛也有一招创新。有一些企业都是给药店的促销人员一定费用,但是通过调研以后发现,在药店从事工作的售货员对健康、文化有非常积极的需求。东盛创办了一本杂志,里面的所有文章全是药店售货员自己撰写。这个杂志最开始发行了三万,经过短短三年,现在发行达到了七万册。通过发展会员,满足他们对知识的需求,最后找到了和他们沟通的方法。东盛的董事长透露,“如果白加黑一盒拿出一块钱做终端推广,一年需要的资金会很大,但是通过这种方法一年大约需要500万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东盛品牌推广颠覆性创新的效果是以最小的成本得到了最大的收益。它以主流需求为出发点,而用边缘性、理性的手法对传统方式进行颠覆,帮助企业抢占“战略制高点”,这也是第三次创新浪潮中表现得相当醒目的一点。并购是点睛之笔方正集团的掌门人魏新在谈到方正拓展市场规模时点出一个词:并购。中国企业目前面临的一大问题是核心技术的薄弱。中国制造型企业的最初竞争力源于低成本的要素供给,以设备引进和技术模仿等方式获取生产技术,在产业链的低价值环节从事装配型的劳动密集生产。这种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模仿致使中国自主开发能力低下,只能在低端市场打价格战,而与外国强势企业竞争的能力越来越弱。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中国应允了加入WTO的承诺后,外国强势企业登陆中国,迅速占领中国企业处于技术薄弱的领地,中国企业由于丧失了竞争力,为了生存而不断地被这些大企业所并购,使中国越来越靠近“世界工厂”。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这样描述中国企业面临的压力:“巨人正在过河,跨国公司准备登陆中国,加入WTO已经第三年,留给中国企业的日子不长了,应该抓紧最后的时间,好生整合,好生创新。”并购被视为一条整合创新的捷径,通过并购已在某市场占领制高点的企业或与外国强势企业合资而达到切入新市场的目的。方正是中国第二大PC制造商,但由于没有核心技术而处于产业链的下游,只掌握工业设计和周边技术,严格意义上说是一些大规模的加工组装,所具有的功能性能力只是在渠道和制造方面。近年来,PC领域的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由于方正PC不掌握关键技术而无法形成差异化竞争,只能被迫参与价格战,导致利润日益摊薄,但由于PC业务能为方正集团带来大量的现金流而不能舍弃。这种处境让方正这项业务的发展方向只能有两个:一个是加大投资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另一个是沿着IT产业链向高端环节挺进。而方正把战略重点放在后者。这个战略重点的关键就是并购与合资。方正向IT产业高端环节转移的第一阶段是收购珠海多层电路板公司。第二阶段是投资芯片,采用资本整合的方式与外国锗硅芯片的技术领先者进行合资生产。珠海多层电路板公司的多层电路板产品远销欧美市场,具有强大的研发实力,技术实力在国内名列前茅。方正对其购并目的在于利用资本实力和产业组织能力,将这一利润远高于PC组装的业务做大,在短期内建为国内最大最强的印刷电路板企业。而与外国强势公司的合资,使芯片生产线投产后将成为方正集团三五年后盈利的一个重要来源。并购与合资是一种规模创新,也是一种优势创新。家电行业竞争的历史都是大品牌吃小品牌,强势品牌吃弱势品牌。现在已经进入了另外一个阶段,是强者之间的并购,使公司成为业界航母。此外,方正也采取同样的手法进入另一个与IT毫不相干的领域:医药。方正通过购并重组而拥有的西南合成制药、大新药业等制药企业,将医药与医疗重组为系统产业链。方正这一次的创新尝试是想整合各方资源构建一个医疗医药平台。广东科龙电器有限公司通过收购英国的LPT公司而进入了汽车设计领域。姑且不论这些尝试最终成功与否,但它至少说明了一个事实:企业可以通过并购与合资得到多元的发展,开拓多元的市常这也许为企业发展遭遇瓶颈提供另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汽车产业和IT产业与外国强势企业相比,在很多方面处于弱势地位。汽车产业今年遭遇价格寒流,使汽车企业更清楚冷静地看待自己的发展道路。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的副总裁赵福全在会上说:“我们看到了面临的压力,但是我还是相信,面包会有的,而且还是奶油的!”他的话得到了热烈的掌声。这番话是以华晨越来越光明的前景作为后盾的,这个后盾的动力之一就是与宝马公司的合资经营,在沈阳生产宝马3系列和5系列。与宝马合资经营让华晨达到了“名利双收”的效果,并迅速进入了汽车高端市场,同时华晨的名字也与宝马紧紧连在一起,因为宝马的光环而得到了很大的升华。京东方科技集团与东盛集团也都有非常清晰的战略并购原则,并且合资与并购让这些企业在生命低潮时期注入了新的活力。并购被企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手段越来越多地运用。中国企业在积累了资本和制造能力之后,通过购并方式快捷地向产业链上游转移,以较高的生产效率和低成本在较高价值环节获得规模效应。知识产权是支撑“如果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以想象一个国家的经济最后是不能顶住大风大浪的”,会上,厉以宁向中国企业提出警示。在此次创新年会上,到会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韩启德,全国政协副主席王癣教育部科技司司长谢焕忠、北京市副市长范伯元、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及科技部秘书长张景安等人,都提出了以产、学、研结合为基础,建立知识产权制度的观点。中国加入WTO是“第三次创新革命”的大背景,这种来自强势竞争的压力迫使中国企业为了生存而开始第三次创新浪潮,与计划经济时代以“封闭状态下自主创新”为特征的第一次创新浪潮和改革开放至今以“开放状态下全面引进”为特征第二次创新浪潮不同的是,这次浪潮以“开放状态下自主创新”为特征。方正拥有的激光照排系统是一项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技术,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方正的激光照排技术迅速产业化并被市场广泛接受,至今,方正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占据了国内80%以上的市尝海外华文90%以上的市场,中文照排市场份额全球第一。方正软件在美、英、德、日及世界各地已拥有近百家全球合作伙伴,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高科技产品打入发达国家市场,特别是方正RIP软件,这在中国企业中是非常罕见的。方正董事长魏新说,“一项原创性核心技术托起了一个企业,开创了一个市场,改变了一个行业。”正是由于这项原创技术,使方正从此崛起,这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为方正集团提供了十几亿利润,奠定了方正的软件产业,也为方正向更多领域发展,进行资本换技术的构架性创新,及进行整合市场资源和并购提供了最雄厚的资金基矗而UT斯达康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是拜小灵通所赐,UT斯达康通过占领一些独创性技术而占领了最原始的市场,并通过不断创新来巩固和开拓新的市场,这就是吴鹰的“颠覆性技术”。“我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最有价值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厂房、设备、流水线,而是知识产权。”张景安着重指出这一点。知识产权在一定意义上,抓住了企业自主发展的命脉。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一味地依赖于外国强势企业的技术,会造成在技术失去自主权而形成外国企业对高端市场的垄断。这一点在汽车市场表现得比较明显。“中国人需要有自己的品牌”,奇瑞公司的副总经理许敏说,“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理应成为世界汽车强国,而不是国际汽车巨头的附庸。”汽车市场因为WTO的承诺会更加开放,发达国家的汽车市场已趋于饱和,中国作为目前和将来容量最大、增长最快的新兴市场而倍受关注。各大汽车集团纷纷来华投资设厂,企图主导中国的汽车工业和汽车市常今年的汽车市场很动荡,以前以卖方为主的市场逐渐转移成买方市常对于这种改变,北京大学企业与政府研究所所长路风认为是“供给多样化了,品牌多样化了。更重要的是这几年中国出现了自主开发的企业,因为这样的变化,所以原来的垄断体制正在崩溃。”华晨通过金杯客车的生产,积累了原始资金,并以此为后盾开发完全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华牌轿车。而奇瑞公司从创建以来一直秉承自立自强、创新的企业精神,它的QQ、东方之子和旗云三款轿车都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中国的汽车要发展,就必须打破技术垄断,拥有核心技术产品开发能力。”许敏说。但对于汽车行业,留给中国企业的时间太短了。“中国自主开发企业面临的对手太强大了,没有办法,自主开发企业必须有一种勇气,甚至是疯狂的精神,能在非常短的时间赶上来。”路风说。peewwa理财
本文标题:第三次创新的机遇在哪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39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