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记叙文阅读补写心理描写
记叙文阅读之补写心理活动一、什么是心理描写?是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过程或内心的感觉.二、心理描写之作用:丰富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突出文章的主题三、心理描写的要求:符合身份、表现性格、结合环境、扣住主题。四:例如:1我手里捏紧一卷钞票,心情紧张地到银行去。等到从最高台阶的正金银行出来,看着东交民巷街道中的花圃种满了蒲公英,我很高兴地想:闯过来了,快回家去,告诉爸爸,并且要他明天在花池里也种满了蒲公英。丰富人物形象2“您已经给我了。”“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我没有理由了。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3、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可是,这能全怪我吗?深化文章主题五:心理描写的三个原则第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应写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必然产生的心理活动,而不能为心理描写而进行心理描写。第二,写心理活动,要防止左一个心理活动,右一个心理活动。第三,写心理活动,要努力写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六:怎样进行心理描写第一组、内心独白式内心独白,就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人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会对自己讲不同的话,这不同的话就能反映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如:第一人称1、“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2、这时我等得有些慌了,心想:妈妈究竟去哪了呢?她为何这么晚也没回来呢?也许去外婆家了,也许碰到同事了,也许…3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保佑我吧!我再也不踢球了,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手下留情,你让我过了这一关,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第三人称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直接叙述、交代和说明。写作时常用“他想”、“他回忆”、“她心里嘀咕”等词语引出。如: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第二组:利用幻觉式幻觉描写,人在特殊的精神状态下,眼前或耳边会有虚幻的画面或声音,把这些详细地描绘下来,就能十分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进行幻觉描写前时常要用一些提示语,如: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⑴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⑵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3)我好像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卷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第三组:情绪直觉式通过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情绪反应来体现心理活动感受。(1)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2)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第四组:巧用修辞法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和方法,可以增加语言的表达效果。如:我接过试卷,啊,九十分,心里顿时乐开了花。看着那红红的分数,我的心里像喝了蜜似的。人物心理描写常用方法:内心独白式利用幻觉式情绪直觉式巧用修辞式七:完成心理刻画的思维过程第一步明确写作对象第二步了解情节环境(情境)第三步揣摩(分析)心理状态第四步选择适当方法八:牛刀小试一1来到学校,你最要好的朋友没有通知你就转学了,你怎么想?2他把两手伸进裤兜,麻利地将兜翻掏出来,又把手摊开说:“啥也没拿啊!”他那一副“久经沙场”、处变不惊的模样,倒弄得我哭笑不得。我命令他跟我来到门厅里,开始询问。他今年14岁,家在离我们这个城市很远的地方。他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一年前开始了流浪生活,现在靠结伙偷窃为生。我望着这个瘦骨嶙峋、满脸大汗的少年,问他:“饿吧?”他眯眼看着我,仿佛我是个怪物。我为他泡了一碗方便面,端到他面前。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偷父”少年“眯眼看我,仿佛我是个怪物”。请揣摩少年此时的心理活动,并用第一人称描写出来。(3分)
本文标题:记叙文阅读补写心理描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428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