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堂·导入观察以下图片,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你有没有听过“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那你知道这句话是出自哪本著作的吗?就是《礼记·学记》,今天我们再次接触这篇著作中的另外两篇文章《虽有嘉肴》和《大道之行也》,让我们探寻一下其中蕴含的真理。课堂·导入戴圣(生卒年不详),字次君,祖籍梁国甾县(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出生于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西汉时期官员、学者、礼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后世称其为小戴。作者·简介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yáoqiǎngyuèxiào1.注音字·词·音注意停顿(读出节奏和韵味)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新课·讲解注意停顿(读出节奏和韵味)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新课·讲解(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1)虽有嘉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6)故曰:教学相长也(7)其此之谓也即使好,美用鱼肉做的菜。吃,品尝(味道)甘美最好的道理好处所以,因此不通,理解不了。反省自我勉励促进表示推测语气。大概,恐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此……之谓也”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2.理解词义字·词·音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新课·讲解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道了自己不懂得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兑命》曰:“学学半。”《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其此之谓乎?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新课·讲解1、通假字《兑命》曰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2、古今异义A、虽有至道古义:即使。今义:虽然。B、不能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意义。C、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D、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字·词·音3、词类活用A、不知其旨也名词作形容词,甘美。B、不知其善也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字·词·音4、一词多义学学学半音xiào,教学学半向别人学习其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恐怕不知其旨也它的字·词·音虽有佳肴类比引入逐层论证引用作结弗食佳肴,不知其旨弗学至道,不知其善学知不足,教后知困不足自反,知困自强——学学半,此之谓教学能相长实践出真知新课·讲解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问题·探究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写作·特色1、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文章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对偶句。2、有较强的逻辑性。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层层递进。课堂·小结《虽有嘉肴》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①大道:②之:③与:④修: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不译。jǔ,通“举”。培养。新课·讲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译文]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①亲:②矜:③寡:④孤:⑤独:⑥分:⑦归:第一个“亲”用如动词,以……为亲。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通“鳏”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职份,指职业、职守。女子出嫁。新课·讲解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译文](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藏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但是也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奸诈之心不会兴起,盗窃财物和作乱害人不会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①恶:②是故:③谋闭:④乱:⑤贼:⑥作:⑦外户:⑧闭:⑨大同:wù,憎恶。因此,所以。奸邪之谋。指造反。指害人。兴起。泛指大门。用门闩插门。指理想社会。新课·讲解通假字选贤与能与通“举”,选举矜寡孤独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字·词·音一词多义亲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故人不独亲其亲父母谓是谓大同叫做予谓菊认为修讲信修睦培养盖简桃核修狭者修长兴谋闭而不兴发生水波不兴起字·词·音闭谋闭而不兴故外户而不闭关独矜、寡、孤、独老而无子的人故人不独亲其亲只乱盗窃乱贼而不作造反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战乱字·词·音词类活用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意动用法,以……为亲,以……为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养形作名,老年人、壮年人,儿童字·词·音1.我们该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也?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天下为公:天下是公有的(天下是天下所有人的天下)。问题·探究2.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大同”社会的特征?(1)人人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天下无恶天下为公问题·探究问题·探究要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4.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资料宝袋拓展·延伸先秦典籍,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等五本儒家经典的合称。大道之行也社会纲领基本特征理想社会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社会关爱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谋闭不兴盗乱不作外户不闭是谓大同宝贵财富课堂·小结
本文标题:《礼记》两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432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