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中国产品内贸易现状及其效应研究
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产品内贸易现状及其效应研究姓名:李春盛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国际贸易学指导教师:张明志20070412中国产品内贸易现状及其效应研究作者:李春盛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佟家栋.TongJiadong对外贸易依存度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利益分析-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对外贸易依存度是反映一国经济总体上与对外贸易联系程度的指标,人们对贸易利得的所有争论都或多或少地以该指标作为分析的依据.经济全球化普遍地提高了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经济发展需要借助对外贸易,依赖对外贸易实现经济的工业化和收入水平的提高.2.期刊论文陈晋文.ChenJinwen现代化进程中的对外贸易——以1930-1936年中国的对外贸易为例-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7,(2)三十年代是抗战前中国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阶段.文章以1930-1936年的对外贸易为考察对象,研究了这一时期贸易发展的各个阶段,即平稳发展阶段、艰难发展阶段和恢复好转阶段,并详细分析了各阶段形成的原因以及抗战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特点.这一时期的外贸虽然取得一定的成就,为其后的拓展开辟了道路,但还没有完全转入现代化轨道.3.学位论文何莉对外贸易与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机制分析与实证检验2007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是近些年经济界密切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迄今的研究涉及到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演变发展规律、差距构成以及产生原因等多个角度。但是,已有的研究大多从政府政策、地理区位、要素禀赋等因素入手,关于对外贸易与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研究尚不多见,且大多着眼于总体分析,忽略了外贸对地区经济增长差距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不可忽视的是,中国最近20多年的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对外开放,其中对外贸易的作用显得尤其重要。同样不可忽视的是,与区域经济增长非均衡相一致的,地区间对外贸易的不平衡发展。具体而言,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在贸易规模、贸易模式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而且,从时间上来看,中国经济增长差距的扩大与对外贸易的加速发展几乎是完全同步的。中国各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差距的现状,以及这种对外贸易发展差距对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正是本文关注的主题。本文在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将研究扩展到作用机制的考察,从总体影响和作用机制双重角度实证分析对外贸易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差距的演变趋势、产业和地区结构构成及收敛性。从演变趋势来看,与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演变趋势类似,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差距的演变基本上处于“U”字型走势之中;从地区结构来看,总体对外贸易发展差异主要是由地区间差异以及东部地区内部差异构成的;从产业结构来看,总体的对外贸易发展差异主要是由制成品贸易上的差异造成的。基于新古典经济理论的收敛性分析表明,总体来说,1978-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存在β收敛,但是不存在σ收敛,同时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俱乐部收敛特征。接下来,本文从总体影响和作用机制双重角度分析了对外贸易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综合已有的相关研究,本文对索洛模型作了进一步扩展,在MRW趋同检验方程的基础上增加对外贸易因素,采用趋同核算框架具体分析对外贸易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总体影响。实证分析结论表明,从各因素对中国省份劳均GDPσ收敛和β收敛的影响来看,物质资本投资和对外贸易是导致中国省份经济发散的主要因素,而趋同效应和人力资本投资则是促进中国省份经济收敛的主要因素,即对外贸易扩大了中国的地区经济增长差距。为了分析对外贸易影响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机制,本文从前沿生产函数入手,将产出增长分解为投入要素增加、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三个部分。进而指出由于各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存在差距,其对当地投入要素增加、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的作用差异必将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产生影响。据此,本文将对外贸易影响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机制归纳为三个,分别是:资本积累、技术溢出和制度变迁。并且,本文还分别从这三个机制的角度实证分析对外贸易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从机制角度的实证分析表明,各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对资本积累、技术溢出和制度变迁机制的作用均存在较大差异。从资本积累角度来看,“对外贸易--资本积累--经济增长”机制在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通过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通过资本积累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从技术进步的角度来看,国际R&D溢出对不同地区的影响不同,进口贸易渠道的国际R&D溢出对东部地区的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中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却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中西部地区未能分享到国际R&D溢出的正面效应,这进一步拉大了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省份的经济增长差距。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来看,“对外贸易--制度变迁--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在不同地区表现不同。大多数东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通过促进制度变迁而加速了经济增长;而大多数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仅促进了制度变迁,但尚未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作用,或者对外贸易对制度变迁的作用不明显。从经济绩效来看,具备对外贸易通过促进制度变迁而加速经济增长因果关系的省份,经济绩效优于后者。因此,从作用机制角度的实证分析也表明,各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对资本积累、技术溢出和制度变迁机制的作用不同,从而扩大了中国的地区经济增长差距。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能够促进对外贸易增长与中国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4.期刊论文熊豪.XIONGHao再论FDI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实证分析——就《FDI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实证分析》与陈波博士商榷-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2)通过验证得出陈波博士《FDI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实证分析》一文中实证分析存有错误,并在重新建模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与原文不同的结论:外商直接投资仍然对我国外贸出口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对出口的促进作用不是很明显;中国GDP的增长与外贸出口依然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5.期刊论文宗建亮.ZONGJian-liang我国西南民族地区参与中国-东盟自贸区对外贸易分析——以贵州参与中国-东盟自贸区对外贸易为例-贵州民族研究2006,26(3)民族地区加快对外开放,发展与世界的对外贸易,推动经济发展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及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的实施,不仅使中国企业在东盟的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展,更为具有区位优势的西南民族地区提供了发展外贸的巨大机遇.通过对贵州-东盟外贸案例的分析,证明这种机遇是现实的,且具很大的发展空间与前景.6.学位论文王威中国和印度对外贸易竞争优势的比较分析2007中国、印度先后经历了本国经济改革。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中国、印度全力融入世界经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近十年来,两国经济飞速增长,对外贸易方面也是突飞猛进。中国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以闪电般的速度起飞,并且正在向经济强国迈进,全世界无不为之侧目。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主要以制造业拉动,增长率在2002年达到8%后,又在2003年增至9%。中国依靠巨大的国内储备资金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吸收大量外资在中国建立工厂,引进所需的国外专业技术。印度的经济起步落后于中国大约10年,最近才为世人瞩目。其崛起主要依靠西方工作岗位的地域性转移。同时印度迅速造就了一批世界级的知识密集型企业,所属行业包括软件业、IT业和制药业。这些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并不绝对依仗政府的资助,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依据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中、印两国在对外贸易中表现出了不同的竞争优势。中国的竞争优势在于加工制造业;印度的竞争优势在于以IT产业为代表的服务业。本文分析了中国、印度竞争优势的获取途径,并且对比分析了两国外贸基于各自竞争优势的不同表现和原因。中国一直在谋求产业升级换代,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但效果一直不算太理想。反观印度,无论是总体宏观经济环境、经济总量、还是国力都远不及中国,但是该国的产业构成、经济发展模式却是我国一直想达成的。本文透过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从中、印两国外贸的角度切入,试图为中国经济前行的道路拨开阴霾。最后为我国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导论。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意义;进行文献综述;介绍全文结构。第二章、分两个部分阐述本文的理论基础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第一部分,介绍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内容;第二部分,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和古典贸易理论进行对比,从而说明竞争优势理论对于本文的适用性以及选择该理论的原因。第三章、分两个部分说明中国、印度竞争优势的获得途径。第一部分指出,我国竞争优势来源于国内需求、政府、机遇、劳动力这四个方面;第二部分指出,机遇、政府、教育因素是印度竞争优势的获取途径。第四章、基于中、印两国的竞争优势,分三部分说明两国外贸的不同表现。前两部分先后说明中国、印度外贸表现,以及相互之间的差异;第三部分,分析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第五章、对我国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指出国家今后应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外资利用效率;完善市场经济。7.期刊论文鲁奇.张超阳.杨春悦.曾磊.LUQi.ZHANGChaoyang.YANGChunyue.ZENGLei1965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地域差异及其格局演变-地理学报2007,62(8)在研究近40年(1965-2004)全国及三大地带对外贸易总量、对外贸易密度、对外依存度变化及对外贸易区域格局演变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分析我国七大经济区近40年对外贸易总量、对外贸易密度、对外依存度变化的基本特点及其区域格局演变的基本趋势,并总结对外贸易区域格局形成的基本成因.研究发现,与全国和三大地带的演变趋势相似,①从时间尺度看,近40年,七大经济区的对外贸易发展亦呈长期增长态势,外贸年均增长速度长期高于GDP年均增长速度;②1978年改革开放后国家发展战略、制度、政策的变革加剧推动了时间尺度上七大经济区的对外贸易发展;③但从空间尺度看,东南沿海经济区与其他经济区对外贸易的区域差异格局却没有根本改变;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其他六大经济区的相对地位反呈较大下降趋势.8.期刊论文毛新雅.姚宇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中国东部地区的实证-工业技术经济2009,28(9)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外资出逃、贸易萎缩等问题引起广泛担忧,外商直接投资(FDI)与对外贸易的关系及二者对东道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问题再次受到重视.本文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分析了中国东部地区FDI与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东部地区FDI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中国东部地区对外贸易是FDI的格兰杰成因,对外贸易与FDI之间存在互补关系.研究还表明,对外贸易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起着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FDI虽然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起着负面影响,但作用力度很小,聊与对外贸易的交互项则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起到正向推动作用.9.学位论文张鹏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关系研究2006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引擎”和“跨国公司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的观点,充分反映了人们对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作用的肯定。无论是国际贸易理论还是国际投资理论,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对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的关系都出现两种基本观点:国际直接投资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或者国际直接投资替代了国际贸易。然而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为什么既有替代又有互补?从实证的角度分析,国际直接投资对贸易的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以哪种效应为主?这些问题都需要对现有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经济发展战略以后,外资流入和对外贸易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中国连续多年都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货物贸易在世界上的排名也由1992年的第11位上升至2005年的第3位。随着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中国对外贸易面临出口价格下降、国内资源短
本文标题:中国产品内贸易现状及其效应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44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