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化工行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知识及试卷-风险管理知识
化工行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一、基本概念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通常情况,两者不加以区分,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导致伤害、疾病、、有害因素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结合。风险评价: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风险:发生特定危险是否在可接受范围的全过程。可承受的风险:根据用人单位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用人单位可接受的风险。1)不安全行为:违反安全规则或安全常识,使事故有能发生的行为。2)物的不安全状态:使事故可能发生的不安全物体条件或物质条件。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识别一)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识别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1、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1)物的不安全状态;2)人的不安全行为;3)有害的作业环境;4)安全管理缺陷。2、危险、有害因素的表现形式(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时,应充分考虑:)火灾和爆炸;一切可能造成事件或事故的活动或行为;冲击与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电磁辐射、同位素辐射);暴露于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和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的工作环境;人机工程因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位置的舒适度、重复性工作、照明不足等);设备的腐蚀、焊接缺陷等;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露;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包括水、气、声、渣、废弃物等排放或处置以及能源、资源和原材料的消耗。3、危险、有害因素类别(一)按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划分:1.不安全行为有13大类:(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3).使用不安全设备(4).用手代替工具操作(5).物体(成品、材料、工具等)存放不当(6).冒险进入危险(7).攀、坐不安全位置(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12).不安全装束(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附件:见不安全行为分类2.不安全状态有4大类:(物质条件:火灾、爆炸性物质泄露;毒性物质等;)(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附件:见不安全状态分类3).有害的作业环境:1.作业场所缺陷:间距不足;信号、标志没有或不当;物体堆放不当。2.作业环境因素缺陷:采光不良或有害;通风不良或缺氧;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当;外部噪声;风、雷电、洪水、野兽等自然危险、有害因素。4).安全管理缺陷:1.设计、监测方面缺陷或事故(件)纠正措施不当;(人机工效学)2.人员控制管理缺陷:教育培训不足;雇用不当或缺乏检查;超负荷;禁忌作业等;3.工艺过程、作业程序缺陷;4.相关方管理缺陷等。(二)按GB/T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将生产过程的危险与危险、有害因素分为6类:1.物理性危险因素与危险、有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2)防护缺陷(3)电危险、有害因素(4)噪声危险、有害因素(5)振动危险、有害因素(6)电磁辐射(7)运动物危险、有害因素(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11)粉尘与气溶胶(12)作业环境不良(13)信号缺陷(14)标志缺陷(15)其他物理性危险因素与危险、有害因素。2.化学性危险因素与危险、有害因素(1)易燃易爆性物质(2)自燃性物质(3)有毒物质(4)腐蚀性物质(5)其他化学性危险因素与危险、有害因素3.生物性危险因素与危险、有害因素(1)致病性微生物(2)传染病媒介物(3)致害动物(4)致害植物(5)其他生物性危险因素与危险、有害因素。4.心理、生理性危险因素与危险、有害因素(1)负荷超限(2)健康状况异常(3)从事禁忌作业(4)心理异常(5)辨识功能缺陷(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因素与危险、有害因素5.行为性危险因素与危险、有害因素(1)指挥失误(2)操作失误(3)监护失误(4)其他错误(5)其他行为性危险因素与危险、有害因素6.其他危险因素与危险、有害因素。(三)按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先发性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与危险、有害因素分为20类: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企业机动车辆行驶中,不含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包括雷击)6.淹溺7.灼烫(不包括电灼伤、火灾引起的烧伤)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爆破作业发生的伤亡事故)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四)按卫生部《关于印发职业病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目录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第63号)将职业病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十类:――粉尘类――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化学性物质类――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险、有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险、有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险、有害因素――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险、有害因素――其他职业病危险、有害因素。4、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思路1)存在什么危险、有害因素(伤害源)?2)谁(什么)会受到伤害?3)伤害怎样发生?(例)也可以反过来询问:4)谁(什么)会受到伤害?5)伤害怎样发生?6)存在什么危险、有害因素(伤害源)?5、危险、有害因素造成的后果包括:1)人身伤害、死亡(包括割伤、挫伤、擦伤、肢体损伤等);2)疾病(如头痛、呼吸困难、失明、皮肤病、癌症、肢体不能正常动作等);3)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信誉;4)工作环境破坏;5)水、空气、土壤、地下水及噪音污染(自然环境破坏)。6、危险、有害因素控制:采取措施,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将危险、有害因素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预防事故的发生。1)控制措施:A.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B.管理措施,规范安全管理。C.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D.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2)选择措施应考虑的因素:A.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B.控制措施的先进性和安全性。C.控制措施的经济合理性及企业的经营运行情况。D.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风(危)险管理一、范围与危险辨识方法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应直接负责危险辨识工作,组织制定危险辨识程序或指导书,明确危险辨识的目的、范围,选择科学合理的危险辨识方法和危险辨识准则,成立危险辨识组织,进行危险辨识。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应负责组织、参与危险辨识工作,从业人员积极参与危险辨识和风险控制。1.危险辨识的范围应包括:(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常规和异常活动;(3)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4);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5)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6)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7)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8)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2.企业可根据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危险辨识方法。常用的辨识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检查表分析(SCL)、预危险性分析(PHA)、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实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及事件树分析(ETA)等方法。3.企业在制定危险辨识准则时,应依据:(1)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要求;(2)行业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3)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4)合同规定;(5)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二、危险辨识1.企业应依据已确定的危险辨识方法、准则,定期进行危险辨识。企业在进行危险辨识时,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重点考虑以下因素:(1)火灾和爆炸;(2)冲击和撞击;(3)中毒、窒息和触电;(4)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漏;(5)其他化学、物理性危害因素;(6)人机工程因素;(7)设备的腐蚀、缺陷;(8)对环境的可能影响等。2.企业应记录重大危险隐患,确定控制措施。在确定重大隐患时,应考虑:(1)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2)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3)企业的声誉和社会关注程度等。3控制措施企业应根据危险辨识的结果,确定优先控制的顺序,采取措施消减危险,将危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预防事故的发生。1)企业在选择危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1)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2)控制措施的先进性和安全性;(3)控制措施的经济合理性及企业的经营运行情况;(4)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2)企业选择的控制措施应包括:(1)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2)管理措施,规范安全管理;(3)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4)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4.危险控制企业应根据危险辨识的结果,落实所选定的危险控制措施,将危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企业对确定为重大隐患的项目,应建立档案,包括:(1)危险辨识报告;(2)技术结论;(3)隐患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预算情况等;(4)治理时间表和责任人;(5)竣工验收报告。企业应将危险辨识的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及所应采取的控制措施。5危险信息更新企业应不间断地组织危险辨识,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危险和隐患。应定期评审或检查危险控制结果。当下列情形发生时,企业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价:(1)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2)操作变化或工艺改变;(3)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4)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考试卷单位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一、名词解释:1.危险因素——2.有害因素——3.不安全行为——4.不安全状态——5.危险、有害因素控制——二、填空:1.不安全状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类。2.不安全行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十三种。3.采取安全措施应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虑。4.选择安全措施主要应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素。三、简答题:列举几种日常工作中常见的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谈谈采取何种措施加以控制?
本文标题:化工行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知识及试卷-风险管理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550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