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肿瘤分子生物标志物的流式定量分析
近年来已经发现多种肿瘤生物分子标志物,已将标志物应用于肿瘤诊断、判定疗效、预测预后和转移等方面,且有较大的肿瘤临床和研究的实用价值,并在研究癌变的发生和发展机制中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特别在癌前期病变肿瘤标志物研究中,成为肿瘤防治研究的热点之一,已经显示出在癌变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流式细胞应用于肿瘤分子生物标志的检测已有较多的文献报道,如DNA异倍体、激素受体、癌基因和抗癌基因蛋白产物等,发现这些标志物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细胞的分化、分级、转移和预后有一定相关性,现分述如下:一、DNA异倍体研究证明,大部分恶性肿瘤有DNA含量的异常改变(DNA含量的增多或减少),Badogie等报道,实体瘤的异倍体检出率在60-100%。由于肿瘤细胞在增殖分裂过程中出现DNA合成的丢失或不分离,而产生了DNA异常的细胞群,即出现DNA异常的干系(克隆),这种DNA异常干系,即称为DNA异倍体。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DNA异倍体,应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方面。㈠癌前病变出现DNA异倍体及在癌变早期诊断的意义。癌前期病变是肿瘤防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从癌前病变中发现早期癌变的患者,并找出作为早期癌变的特征性标志物,是人们一直努力探寻的方法,使肿瘤得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在众多的癌前病例中,并非所有的癌前病变都将发生、发展成为癌症。哪些癌前病变将发生癌变,哪此将不发生癌变,是人们正在努力寻找作为癌变的恃征性标志物。目前,从病理形态学方法对于可能癌变的病例作出一个确切的诊断标准还十分困难。研究证明,DNA异倍体的出现可能是癌前病变发生癌变的一个重要标志物,已有作者对食管、宫颈、胃、鼻咽、口腔粘膜癌前病变进行了流式DNA倍体分析研究。Tedori等应用FCM分析了20例胃粘膜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细胞的DNA倍体,发现DNA异倍体9例,其中5例在随诊半年后被病理学确诊为癌变,发现异倍体与癌前病变细胞不典型增生程度有关。作者对208例石蜡包埋组织、和1000多例食管脱落细胞的癌前病变细胞流式DNA倍体分析(见表15),并指出如下诊断标准,供参考。1.出现DNA异倍体峰位诊断阳性。2.S期细胞大于15%,G2M期大于10%(突出的四倍体峰位)诊断为阳性。3.S期细胞大于10-15%,并有突出四倍体峰位,诊断为可疑癌。4.GO/1期细胞峰的CV值大于9%,作为参考指标。我们的研究结果(见表16),表明DNA异倍体可能是重要的癌变标志物。从癌前病变中发现早期癌变和潜在癌变病例,并对其作出一个早期预警性诊断,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研究焦点,通过对癌前病变细胞DNA异倍体的FCM检测,可能有助于对癌前病变作出病理学诊断的超早期癌诊断。研究发现癌前病变细胞DNA含量与病变不典型增生程度密切相关(见表17)。DNA指数随不典型增生增高逐渐渐升高,从DNA含量进一步说明癌变并非由正常细胞突发为癌细胞,而是经过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癌前病变即处于量变过程。出现DNA异倍体细胞群则证明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Tedori等认为,当癌前病变出现DNA异倍体时,说明已发生癌变或已具有潜在癌变的可能性,尽管还不具备病理形态学的癌变诊断标准,大多数研究者还发现,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程度越重,DNA非整倍体出现率越高,不典型增生程度越重,癌变的发生率越高。由此可见,癌前病变出现DNA非整倍体对预测和诊断癌变是一个重要而有价值的标志物,对于形态学上诊断为癌前病变的病例,有必要进行DNA倍体的检测,对出现DNA异倍体病人,应进行密切的随访,及时发现早期癌变征象,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二、抑癌基因P53蛋白从生物分子水平研究证明,肿瘤是基因性疾病,是由某些致癌基因激活或抑癌基因的失活(突变或丢失)及其功能的调控失常而促发肿瘤,当各种致癌因子参与下诱导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异常改变,其效应分子的基因蛋白产物的过量表达,它们相互之间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癌基因与抗癌基因与癌变的关系研究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已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应用,大量具有高度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内外抗原的单克降抗体出现,为肿瘤研究寻找到了很多新的标志物。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人体组织的调整作用,是通过其效应分子蛋白质产物。近年来,由于生产出多种高度特异的癌基因蛋白产物的单克隆抗体,为探索癌基因与肿瘤发生、发展以及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关系的研究辟出了新径。P53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具有重要作用的抑癌基因,定位于人的17号染色体(17、13、1)其早在1979年就发现了P53基因。当时是在被恶性转化的细胞内发现,被认为是一个原癌基因(oncogene),因此没有引起研究者的重视,直到1989年,一些科学家的研究有了新发现,认为P53基因存在两种类型:即野生型(wildtype)和突变型(Mutanttype),这两种类型的P53基因在人体内具有两种不同的作用。野生型P53可以阻止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并可阻止受损伤细胞DNA无法修复的细胞DNA复制过程,引起细胞凋亡(Apoptosis)或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celldeath.pcd)。这一发现使人们认识到野生型P53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作用细胞增殖周期的一个调控点(check-point)。野生型P53基因的丢失和突变,使P53基因正常功能丧失,而成为突变型P53基因,科学家研究认为,突变型P53可导致细胞增殖功能的增强。突变后的P53不但失去了正常调控细胞增殖分化的功能,而且可变为一个直接的肿瘤基因,对细胞恶性转化起促进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人类大多数恶性肿瘤中均存在P53突变基因,而且不同的致癌物可引起不同的特异性突变谱。因此P53基因的突变已引起肿瘤研究者极大关注。研究认为,癌基因致癌作用是通过其效应分子的癌基因蛋白来发挥其对细胞的转化作用的。因此,检测癌基因蛋白的表达量是一种极有效的研究方法。研究证明,野生型P53基因蛋白具有极不稳定的构型,半衰期很短(约30分钟),因此,在正常状态下细胞内含量甚微,一般方法很难测量到。然而,突变后的P53基因,其蛋白发生了构型上的改变,半衰期明显延长,稳定性增强,在细胞内形成堆积,含量增高。近年来许多学者应用流式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并结合鼠抗人P53基因蛋白单克隆抗体,对多种人类肿瘤进行了P53基因蛋白的定量检测,均检出异常P53蛋白的过量表达。Morkve等应用FCM首先对石蜡包埋支气管肺癌细胞的P53蛋白进行了定量检测,并提出用荧光指数(FluoresenceInd-exFI)来表示P53蛋白表达量。他们的研究发现,P53的表达量与肺癌细胞的分化程度相关,未分化型的小细胞肺癌P53的表达量和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分化型的肺癌的P53表达量,还发现P53表达阳性的肿瘤细胞S期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P53表达阴性者。由此认为,突变后的P53蛋白可能调节恶性肿瘤细胞增殖速度加快,DNA合成加速起重要作用。齐凤英等应用FCM分析了乳癌和乳腺良性病变细胞P53蛋白表达量,发现良性病变伴有导管上皮异型增生细胞P53蛋白的表达量增高。说明P53蛋白的过量表达在乳腺正常细胞转化一一癌变过程中起直接参与作用,揭示P53突变蛋白的表达将有可能作为癌变早期诊断的一个标志物。研究发现P53蛋白的表达量与乳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53蛋白的高表达多在浸润性乳癌,高度浸润性生长分化差的乳癌P53表达强阳性。他们还研究了乳癌P53表达量与DNA倍体和预后的关系,发现DNA异倍体乳癌P53表达量明显高于二倍体乳癌,P53表达量高的乳癌细胞增殖活性高于P53表达量低的乳癌。研究结果表明,P53蛋白的表达量与乳癌的预后密切相关,P53阳性表达的乳癌生存期短,P53阴性表达的乳癌生存期长,认为检测P53蛋白的表达量可作为乳癌一个实用的新的预后标志物。还有作者研究FCM检测乳癌P53蛋白表达的单因素与预后的关系,发现P53阳性表达的乳癌生存期短,且常伴有淋巴结转移的乳癌P53表达阳性,既使淋巴结无转移,但P53表达阳性乳癌生存期亦短,证实P53突变,表达量增高可能是一个有别于其他预后因素而成为一个独立的预后监测指标。还有一些作者研究了膀胱癌、结直肠癌等细胞的P53表达,也证实了P53与肿瘤病理分级相关,随病理分级的增高而P53表达增强。P53的表达与肿瘤的复发、生存率亦有关,过量表达的肿瘤患者生存期短,易复发,预后差。应用FCM检测肿瘤P53基因蛋白的异常表达提供了客观的量化参量,为判断肿瘤的恶性度、预后以及指导临床治疗,提供新的肿瘤标志物。P53基因失活性突变参与了一系列人类实体癌的早期发展,业已证明P53基因突变直接影响(3阶段)直肠腺瘤(包括结肠腺瘤)向直肠腺癌(包括结肠腺癌)的转化。从临床肿瘤学的观点P53基因突变是处在癌变前的阶段。但从癌症发生的全过程来看,P53基因突变是处于癌症发生与发展的中后阶段(如图26)。图-26结直肠癌的多阶段发生过程至今癌症的确诊主要依靠细胞病理学,大多不能分辨癌症的病因,发现P53特征性突变将有可能使癌症的研究从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从能确诊癌的细胞病理学进入能分析基因特征结构的分子生物学,流式细胞技术是能保持细胞和亚细胞成分的完整生活状态下,进行定量分子分析方法。并可为其他分析技术,提供富集制样基础,无疑地,它将为上述转变提供重要的技术基础。三、癌基因蛋白产物㈠rasP21蛋白自八十年代发现ras原癌基因以来,肿瘤研究人员对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多种人类肿瘤中存在ras癌基因的激活,认为ras基因在肿瘤发生的生物机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发现与人类肿瘤的早期发生和预后有关,所以ras癌基因的激活和其蛋白P21的表达研究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在众多的癌基因中,人们最关注、研究最深入的是ras原癌基因。在人类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癌基因之一,ras基因的激活能启动和加速细胞的生长、增殖以致引发细胞的恶性转化,ras原癌基因族(K-ras、N-ras、Ha-ras)P21蛋白产物是一种共同表达的蛋白。研究证明,ras癌基因的激活与细胞恶性转化有关,当癌变发生时,ras癌基因首先激活,P21蛋白常出现过量表达,rasP21蛋白已被证明在各种人类肿瘤(乳腺癌、肺癌、胃癌)有过量表达。有作者应用FCM定量分析了膀胱早期癌P21蛋白的表达含量,发现早期癌病变中的P21蛋白表达增高,认为P21蛋白是肿瘤早期阶段的标志物,推测ras癌基因在肿瘤早期就已激活,并随着肿瘤的发展,进一步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还有作者应用流式细胞术定量研究胃癌前病变,口腔癌前病变的rasP21蛋臼的表达,发现rasP21蛋白的表达量与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程度密切相关,说明ras癌基因的激活,在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随不典型增生程度的加重,其表达量逐渐增高。认为rasP21蛋白的表达量有希望成为癌变早期诊断的一个标志物。同时还发现P21蛋白的表达量与胃癌恶性程度无关,与口腔癌恶性分级有关,但大多数研究证明,rasP21表达是与肿瘤的DNA倍体相关,DNA异倍体的肿瘤P21表达量明显高于DNA二倍体的肿瘤,说明rasP21的表达量多少,明显地调控及影响着恶性细胞DNA合成及其DNA含量的异常改变。P21的表达与肿瘤的增殖分裂具有极好的相关性,表达阳性的肿瘤其S期百分率明显高于表达阴性的肿瘤。说明rasP21蛋白在肿瘤生长增殖过程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大多定量研究rasP21表达量的报道证实P2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病人的预后密切相关,有作者在对膀胱癌的研究结果发现,P21蛋白表达量高(或表达阳性)复发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且存活期短,说明P21的过量表达,预示肿瘤具有更恶性生物学行为,揭示肿瘤易复发,预后不良。有些作者认为,P21表达量检测,可以作为肿瘤复发的一个早期信号,如果结合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P21的定量分析,综合性的判断恶性肿瘤病人的预后,对评价预后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标题:肿瘤分子生物标志物的流式定量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608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