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帝国的回忆》读后感看完《帝国的回忆》,我有许多的感触。《帝国的回忆》是《纽约时报》晚清时期对华报道的选编,它所描写的是旧时代的中国。这个时期的中国,正经历着痛苦的蜕变,曾经那个屹立在东方独立自主的东方老大国却一点一点走向衰败,最终沦为“东亚病夫”,随着先进思想传来,传统的帝制和士大夫政治走向终结,军事、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都有所改变,人民经受着无与伦比的巨痛。作者以自己的近代眼光和技术,及时、全面、连续地观察和记录了这段历史,抒发了无尽的情怀。作者郑曦原,有着很高的文化水平。他先后在兰州大学、外交学院、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美国杜克大学公共政策管理学院学习。曾为新华社《经济世界》杂志特约撰稿人,参与策划CCTV多期电视节目,著有《中国远古文化》、《通向未来之路:与吉登斯对话》。为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1984届选调生,曾志愿到地处秦岭深入的陇南乡村工作。热心社会公益和环境保护事业,是中国天然彩色棉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这本书将清朝做为背景,描述了清朝社会的动乱腐朽,落败。这是对中国的跨世纪追踪报道,让我们的内心收到了很大的震撼。晚清史是尘封的痛“大清帝国是我心中尘封的痛。当我在纽约这个色彩斑驳、变幻如梦的城市,读到外国人对当时我民族之情态很细微的描写时,封闭了好久的疮疤被撕开了,血流了出来,隐藏于心的爱也掀起了波澜。亲爱的读者,这是在图书馆故纸堆里沉睡了百年的文字,今天它醒了,像一轮世纪的新月浮现在我们心中。如此珍贵的一份记录,如此甘醇的一坛佳酿,我想与你分享。”这是作者看到报道的真实感受,亦是作者整理成书的一个原因。当时的晚清政府的腐朽、堕落,已经落后却依旧做着天朝美梦。当洋人的军队冲破清朝门,清朝的迂腐便曝露在了世界人的眼前。一系列不等条约纷纷而至,一场沉痛的剥削在此展开。但是书中还写道“看穿了晚清的血泪,才真正感知到我族今日之辉煌。毕竟,痛苦已过,国家与民族已渐入佳境,伟大而光明的前程已在足下”,这是怎样释怀这段辛酸史的最好办法。夕照的社会“只要清国允许其他国家的船只自由出入港口而无需交纳海关税,那么,美国船只也只需在出发港提交文件,而无需出具清国的海关结关证明。”美国作为最惠国享有“利益均沾”的原则,美国公民的这一权利是由美国与清国签订协议(《望厦条约》)中的第二条所规定的。作者说“洋人的大炮轰开了我们紧锁的国门,迫使中华民族必须以开放的姿态去面对世界,必须投入到民族竞争的大潮流中去。过去隐藏了千年的污秽终于见了阳光,过去沉积下来的各种劣根性也暴露无遗。”我们落后了,我们就得挨打,打不赢,就要签条约。这似乎是不能改变的程序,我们无能为力,只有哀叹,哀叹清政府的衰败,哀叹清政府的无能。有一篇报道写的是一个美国人的游记,记录了他游历清朝和日本的见闻。他主要介绍的中国的上海,从文字中看,他似乎还算满意。上海有奢华、阔气的场所,也有自己富丽堂皇的大厦。我们不得不承认,被人牵着鼻子走的生活,的确不好过。《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城内的三块土地分别租借给英国、法国和美国,成为租界。这些土地被三国永久占有,每年只须向大清国政府支付每亩725美元的租金。租借出去后上海的变化太大了,以致于那些怀旧的人们可能很难再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各个方面的成长,使这个城市矗立为远东第一商埠和东方的一颗明珠。上海成了美丽的地方。尽管中国正在遭受外国的侵略,但在某些方面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中国人的思想逐渐转变,为以后做了很好的铺垫。蜕变的文化清国的官式学堂“教育在清国人中普及的程度至少与英国不相上下。”作者这样评价。原来的清朝社会中,那些生活在清国社会最底层的苦力尚且能读和写,普通的民办私塾遍及大清国的每个角落,在每个城市都为富人的孩子们开办有数不清的私立学堂。这些学堂通常开设的学科是有关“四书五经”之类的东西,包括中国历史和孔圣人及其他先贤们的著作。假如有学生希望修习其他学科,诸如数学或自然科学之类,他们就必须自己支付费用并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这些学堂的老师通常从北京皇家学堂(国子监)毕业,他们普遍受到当地满清高官的尊敬和另眼相待。但是12月27日从上海发出的消息宣称,清廷已决定效仿日本,选拔年轻学子送往英、美等国接受西式教育。清国留学生抵达旧金山,清廷拨出了100万美元用于这些学生的教育。尽管还是会学习“四书五经”之类的文章,但对于请政府而言,便是最大的进步。清政府有着令人恐怖的考试制度。一开始的学习就是为了会考。会考制度在清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争着考取功名,争着成为新一届的官员。这有着非常严重的缺陷。可想而知,一种沿用了上千年之久的制度,无论起初多么完美或符合时代要求,此刻它也决不可能再适用于已经发生巨大改变的新时代了。能背诵孔孟的著作当然是好的,但如果仅仅把一些简单的词句硬塞进一个人的脑袋里,这绝对算不上是最好的教育方法。人的大脑除了记忆之外还有别的更重要的功能。把人的知识来源限定在这些古代经典大师们的身上,是大清国教育制度最大的弊端。革命的抉择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起,就有先进的知识分子要革命。他们知道,只有革命才能真正的拯救中国。而这些革命之中,影响力最大的便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自汉代以来的中国思想中,皇帝不仅是政治上的权威,也是文化中诸多价值观念的重要依据与合法性的来源。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就在打破了帝制政治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的同时,也对于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的诸多价值观的权威性产生冲击,致使在其后的新文化运动中一度出现打倒孔孟、“全盘西化”等民族虚无主义思想。文化权威的消失,也造成这一代知识分子产生前所未有的焦虑感,因此如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三民主义、社会主义等具有完整系统的新价值体系,成为了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信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重大的,它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代长达270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后,南北议和后,产生的北洋政府,在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在取消不平等条约和提高国家地位方面的取得巨大成就,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也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并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小结:作者编纂这本《帝国的回忆》是因为他生长的城市与清末那段历史有很深的牵连。读着这本书,体会着作者内心的酸甜苦辣。这是一本值得深深体会,细细品味的书。
本文标题:帝国的回忆读后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618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