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九年级上册化学习题汇编
九年级化学习题汇编(中等难度试题)1.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2.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将黄金加工成首饰B利用氟利昂制冷C.食品包装中的小袋铁粉作脱氧剂D.钾钠合金作核反应堆的导热剂3.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某同学操作如下;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8.5mL,倾倒出一部分液体,又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6mL。这位同学取出液体的体积是()A.6.9mLB.大于6.9mLC.小于6.9mLD.无法判断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①用托盘天平称取5.6gCuO粉末②用10mL水和10mL酒精配制20mL酒精溶液③将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加热蒸发掉25g水,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④用10mL的量筒取8.2mL水A.①③④B.①④C.①②④D.②③5.下列过程中主要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浓硫酸使白纸变黑B.用灼烧法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C.生石灰遇水变成熟石灰D.用酒精浸泡紫罗兰花自制酸碱指示剂6.右图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7.下列有关浓硫酸的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露置在空气中的浓硫酸质量增加了B.加热铜与浓硫酸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伸入浓硫酸中的木炭变黑了D.用浓硫酸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8.下列自然现象的过程一定为化学变化的是()A.温室效应B.云雾消失C.冰川融化D.形成酸雨9.右图所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10.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矿井瓦斯爆炸C.湿衣服晾干D.玻璃杯爆裂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取10mL左右,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B.用滴管滴加液体时,为防止液滴飞溅应将滴管口紧贴试管内壁C.酒精灯用完后,立即用嘴吹灭D.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洗涤干净12.托盘天平调零后,在左盘衬纸上置氧化铜粉末,右盘衬纸上置1个5g砝码,游码标尺示数如下,此时天平平衡。则被称量的氧化铜质量为()A.8.3gB.7.7gC.3.3gD.2.7g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室里,我们常常要进行药品取用、物质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操作,其中往往涉及到用量问题。下列关于用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B.洗涤实验用过的试管时,每次注入1/2试管水,振荡后倒掉C.取用液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2mL~3mLD.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1/28.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9.下图所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铁丝在O2中燃烧稀释浓硫酸读取液体体积称量NaClABCD10.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闻气体的气味B.量液体时读数C.取用液体试剂D.取用固体粉末11.右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导管B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B.导管B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D.该装置可用来调节输出氧气的速度1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是()A.水银、汽油B.不锈钢、汽水C.空气、盐酸D.塑料、液氨13.“绿色化学”要求物质回收或循环利用,反应物原子利用率为100%、且全部转化为产物,“三废”必须先处理再排放。下列做法或反应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是()A.焚烧塑料以消除“白色污染”B.深埋含镉、汞的废旧电池C.C3H4+2H2+2COC5H8O2D.2KMnO4===K2MnO4+MnO2+O2↑14.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一组物质是()A.干冰、空气B.食醋、加碘食盐C.甲烷、烧碱D.汽水、冰水共存物15.下列关于氧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和铁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B.物质在氧气中燃烧都属于氧化反应C.任何情况下呼吸纯氧均有益于健康D.实验室常用电解水的方法来制取氧气16.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空气B.石油C.酒精D.石灰水17.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对气体的下列性质不必考虑的是()A.颜色B.密度C.溶解性D.是否与水反应18.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19.把分别盛有甲、乙、丙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分析正确的是()A.甲、乙、丙气体都易溶于水B.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C.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方法收集丙气体D.不可以用排空气方法收集甲气体20.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空气B.石油C.沼气D.干冰21、可以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在实验室制取氧气。下列是反应生成氧气和氯化钾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坐标图,其中合理的是()22.下面描述正确的是A.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氢气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主要生成黑色固体C.甲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的火焰D.铁丝在纯氧中燃烧,集气瓶底放少量细沙23.“绿色化学”要求工业尽可能不产生废物,即实现“废物零排放”。下列反应类型最容易实现“零排放”的是A.化合反应B.置换反应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24.人们把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叫做绿色食品,海洋提供的食品叫蓝色食品,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得的食品叫白色食品。下面属于白色食品的是()A.大米B.酒精C.花生油D.海带25.根据物质分类知识判断,属于纯净物的是()A.洁净的空气B.冰水共存物C.干净的果汁D.矿泉水26.自2018年3月份以来,我省各地市市发生持续持续严重干旱,为缓解旱情许多地方实施大面积人工降雨,其中使用了液氮作增雨剂.根据你现有的知识推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液氮是氮气的水溶液B使用液氮会污染环境应严格控制使用C液氮可以使超导材料显示出超导性能D液氮作增雨剂降雨是物理变化27.2018年,世界各地频发地震。在灾区为防止疾病传染,使用了ClO2对环境进行消毒。ClO2属于()A.氧化物B.酸C.碱D.盐28.右下图是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分析错误的是()A.气密性检查:用手握紧试管,观察到水中导气管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B.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试管壁上的水流入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炸裂C.加热:直接用酒精灯的火焰对准药品所在位置加热D.停止加热: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29.小明发现:收集的氧气占集气瓶容积的60%(空气占40%)时,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那么,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的浓度最低值是多少呢?小明对此展开探究:第一组实验:取5支集气瓶,编号为①②③④⑤,分别装入其总容积10%.20%30%,40%,50%的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恰好把5只瓶子中的水排去,将带火星的木条依次插入①~⑤号瓶中,记录实验现象.小明在前一组实验的基础上又做了第二组实验和第三组实验,三组实验的数据几现象如下: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集气瓶号①②③④⑤①②③④⑤①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1020304050313335373934带火星的木条的状况微亮亮复燃很亮很亮复燃复燃复燃很亮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一个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方程式.(2)使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氧气是否可靠?-填是或否).(3)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瓶中空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4)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最低为%时,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时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结果保留整数).(5)用带火星的木条直接检验双氧水收热分解产生的氧气时往往难以复燃,这是因为在加热生成氧气的同时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所致,此时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若只考虑氧气的体积分数对实验的结果的影响,欲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应将架势双氧水的温度控制在℃采取半值法探究能减少实验次数.例如:第一组实验若按③④的编号顺序进行实验,即可确定下一组实验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应在30%40%之间,从而省去编号为①③⑤的实验.同理第二组实验可以省去的实验编号为.30.化学课上老师做了一个演示实验:用脱脂棉包住约0.2g过氧化纳(Na202)粉末,置于石棉网上,往脱脂棉上滴水,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1)由上述实验现象所得出的有关过氧化钠跟水反应的结论是:第一:有氧气生成;第二:(2)甲、乙两位同学拟用右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用以验证第一条结论的实验操作是:(3)甲同学往试管中加水至固体完全溶解且不再有气泡生成后,取出试管,往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先变红后褪色。为探究其原因,该同学从查阅有关资料中得知:Na2O2与水反应可生成H2O2,H2O2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Na2O2跟足量水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有H2O2存在。(只要求写出实验所用的试剂及观察到的现象)试剂:;现象:.(4)乙同学提出用定量的方法探究Na2O2跟水反应后的溶液中否含有H2O2,其实验方法为:称取一定量Na2O2团体,使之与足量的水反应,测量产生O2的体积并与理论值比较,即可得出结论。测量气体体积时,必须待试管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时进行,应选用上图装置中的(忽略导管在量筒中所占的体积)(填序号),理由是31.某同学对催化剂产生了兴趣,通过查资料了解到氧化铜、氧化铁等都能加速氯酸钾的分解。为了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他们设计了实验装置,并进行气体的制备和测量实验。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标准,相关记录见下表:实验序号KClO3质量加入其它的物质待测数据l1.2g无其它物质21.2g加入少量的CuO试回答下列问题:l)上述实验中的“待测数据”指。(2)从下列仪器中选择合适的并加以组装(填写字母)。ABCDEF(3)为探究CuO在实验2中是否起催化作用,还需探究的内容是。32.已知:镁+氧气=氧化镁(固体)镁+氮气=氮化镁(固体)(1)在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填能或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原因是。(2)某同学根据已知条件的提示,对实验所用的药品进行了更换,用了木炭、硫、镁中的一种药品进行实验,实验也取得了成功,猜想他用到的实验药品是。请简述实验过程。[来33.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40mL的试管作为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注射器组成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且两个容器间的导管足够粗,保持空气正常流动。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的现象为;(4)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例如:。34.如图,为了研究空气中所含氧气的体积,用一个50mL量筒倒扣在水中,量筒内外液面均位于40mL处。量筒内浮着一个铜制的小船,船中放有少量白磷。现把氢氧化钠缓缓投入水中并搅拌,这样做的原因是,放白磷的小船用铜做的原因是。一会儿,白磷发生自燃,还可以观察到,最终,液面大约位于量筒刻度处。35.某化学研究小组在探究硫燃烧的实验时,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①将燃烧匙内的硫点燃后,立即伸入盛有空气的集气瓶内,并塞紧橡皮塞,观察现象。②将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同时打开胶皮管上的弹簧夹,观察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注射器内的氧气推入集气瓶内后,发现硫燃烧更加剧烈,这种现象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2)分液漏斗内的氢氧化钠溶液、漏斗口的气球的作用分别是什么?(3)写出探究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6.几位同学根据下列各实验装置图,设计和讨论了以下问题:(1)万超
本文标题:九年级上册化学习题汇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653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