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领导创新理念和技术创新能力
一领导创新理念——领导特质——理念创新是一切创新的核心——企业家是企业创新的灵魂——领导创新理念提升——领导创新思维二技术创新能力体系——创新与企业家——技术创新能力基础——技术创新能力培育与管理——知识管理系统领导3C观:能力(Capability)+性格(Character)+舒心(Comfort)自我舒心+他人舒心舒心要义:愿景设计(有效的管理=愿景设计+推动)领导性质:挥手+指手+动手点线面结合领导力源:人格魅力、专业知识、影响力•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其核心是理念创新。如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其核心就是企业家的创新理念。•系统创新组合的核心就是理念的指导。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理念创新组织愿景理念以价值创造为中心:为顾客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价值;寻求组织和员工的共同发展工具观向精神观转变:把工作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转变为寻求工作内在价值和生命价值;机器观向生命观转变:把企业看作从事投入产出转换的机器转变为把企业看作具有自组织功能的生命体。以人为本理念为员工创造愉快的工作环境,将谋生变成“乐生”;员工和企业关系的正确认知。企业家:自主决策、承担风险、对能力充满信心、不放过创新机会、努力使创新资本化。企业家精神:不为手中已有资源束缚,努力追求机会,通过创新满足需要。——战略家不在于掌握多少资源,而在于支配多少资源。传统管理者企业家主要动机晋升奖赏权力独立创新收益时间导向短期目标5-10年企业成长风险倾向低适度对失误态度避免接受企业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决定企业家的成长,同时也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创新意识是基础;——创新能力是转换器(内在素质外在化);——创新精神是方向。企业家成长和企业发展的互动二次创业、三次创业以企业家创新为前提。企业核心能力来自于组织洞察力和一线执行能力;组织洞察力之重要源泉是企业家的战略眼光;战略眼光反映在信息不对称背景下的风险决策;决策的基础在于企业家的知识和知识学习。中学为体中国传统管理哲学思想儒(孔子):修己安人,以民为本;道(老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佛(释迦):与人为善,因果报应;墨(墨子):兼爱利人;法(韩非):唯法为治;兵(孙子):运筹权变。学习型组织特性扁平化、柔性、个体能动性、知识和信息网络中的平等性学习型组织构建——以学习观念为先导;终身学习——以共同愿景为基础;求同存异——以人本精神为指导;环境创造——以机制制度为保证;开放系统——以知识共享为核心;互动促进——以生命价值为理念:两个转变“无事不学、无时不学、无处不学,成功之道也。(朱熹)改变假设关上你的心扉,世界将是一片空白。转变观念学习观念:“三人行,必有我师”;吉川英治给井植薰赠言:“除己之外皆为师”。危机管理:我们只是比别人早了30天;当企业面临困境再去调整战略为时已晚了(GATES)学习者三种心态:蚂蚁、蜘蛛和蜜蜂(弗朗西斯培根)——蚂蚁:只会获取现存的东西。——蜘蛛:只满足于自己肚子里已有的东西,并把自己织在自己知识的网里。——蜜蜂:采百家花,酿自己蜜。•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不听则浑;•说得最多的,就是听得最少的;•倾听本身就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从来就没有救世主,创造新世界只靠自己;•克服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来自烦恼和知识两个的障碍;烦恼障碍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源;知识障碍来自自满。知识知识AB领导者信念:“人人都是好样的”,承担控制职能的是“价值观和共同愿景”;领导者角色:“是球员更是教练”,让别人特别能干起来,让别人增长才干;领导者变革:“找到根本解而不是症状解”,让根本问题暴露在人面前;领导者方法:“身教重于言传”,“从我做起”;领导者心态:“农夫心态: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创新观的思维分析看人家看不到的(视而不见)想人家想不到的(思而不深)听人家听不到的(听而不闻)做人家做不到的(为而不果)创新重点:自我超越;突破沉没成本、思维定势。领导者创造性提升创见: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创造:独特创新思想集成创新:创造思想系统整合创业:创价值,形成产业领导者身份提升领导者能把孕育在员工头脑中的“新的生命体”接生出来,成为一个完整的生命整体。“十月怀胎”的是全体员工(包括企业家),而不是“催生婆”。例证:企业为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应采用国际上先进的设备,这个论点是否成立?分析:加工出最好产品——采用先进设备——工艺创新能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问题:什么是最好的产品?分析:评价标准——成本、质量、顾客满意。事实:只要合适的设备就可以。结论:挖掘根源、表象与原因分离表象:设备不先进;原因:只要保证成本和质量满足用户需要,以最低成本创造最大价值。Nortel每3年来作一次重大的人事变动,这种作法合适吗?改革与改良;ChangeorReform——途径依赖性、资源持续积累性——联结模式相对稳定,能量损耗最小化——知识学习的持续性和知识积累的连续性——制度创新:制度优化和制度改革结论:核心能力和战略性资产内在反映在要素间联结模式上,可以持续Change,不宜经常Reform;持续改革也就是持续破坏,破易立难大船的抗风浪性和小船的灵活性是否矛盾?如何兼容?形式:大船和小船,反映的是组织规模大小,结构的复杂程度,反映的是形式;内容:权力关系、沟通路径、产品/服务流程问题:如何让大船内部“内容”简单、顺畅?调和对策:企业是市场的特殊形态,集团化发展,划小核算体系;小企业群的产业集群规模效应;扁平化、学习型组织、小的是美的!结论:从航空母舰向联合舰队转变;从航空母舰向变形金刚演变。能力持续提高超常经济回报和谐创新环境技术能力技术核心能力技术能力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研究开发企业家精神与创新战略技术监测能力技术吸收能力技术变革能力技术监测能力技术吸收能力技术变革能力含义:新产品(思想)或新工艺首次成功的商业化;或将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类型:“持续性技术”:改善产品的性能“破坏性技术”:最初性能很差;或,针对非主流市场用户途径:——引进进新产品——采用新技术——开辟新的市场——控制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引入新型的工业组织•培育创新型、学习型文化环境——公司所能做的最好事情莫过于:创造适合激进想法的发展条件。•洞察或引导认知外部可能出现的“破坏性创新”——领先制造商的衰落往往是由于外部后起之秀的破坏性创新引起的;•领导并制定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经济长波随技术进步在逐渐缩短,周期从50-60年缩短至30-40年;新知识每18个月翻番•培育创新型团队和接班人——现在不是独行侠的天下,而是集团军的天下技术能力内涵•寻找可靠的可选择技术,并决定最合适的引进技术的能力;•在投入到产出过程中掌握引进技术的能力;•改进技术以适应当地生产条件的能力;对采纳技术进行渐进性创新发展的能力;•在自身R&D基础上通过制度化研究取得较重要的创新和突破的能力;•制定基础研究计划并进一步改进技术的能力•技术吸收能力:将引入的外部技术知识经过应用整合到企业内部知识体系能力•技术监测能力:将外部技术知识经过选择、评价和谈判引入企业内部的能力•技术变革能力:将内外部知识激活,进行整合与创造的能力•技术核心能力:在前面能力提升基础上,为支持企业发展战略而形成的独特、难以模仿的创新能力战略高度构筑企业技术核心能力技术核心能力的含义——技术与创新观、知识观、资源观。——企业通过特有技术要素和技能或各种要素和技能的独特组合来创造具有自身特性的技术,以产生稀缺的、不可模仿的技术和知识资源的企业能力。技术核心能力的存在形态——核心技术、特定技术要素、技术要素组合。竞争优势企业发展过程技术检测能力技术吸收能力技术变革能力核心能力刚性核心能力延展性11逐步形成的技术核心能力高层管理对创新活动的支持与参与高层管理中是否有人或专门负责技术战略及其有效性企业技术战略与经营战略整合程度企业技术战略与经营战略的衔接良好程度企业技术战略的长期化倾向长短期目标冲突时长期化的倾向程度高层对技术问题的认识高层管理或技术部门负责人对产业技术发展的洞察程度技术战略管理能力R&D投入力度R&D占销售额的比重(与同行业水平相比程度)基础战略因素时间战略(更快更有效的产品开发)注重质量和其它非价格因素的开发重视企业的灵活性和灵敏度重视前沿战略的客户跟主要供应商的战略综合横向技术合作战略电子数据处理战略全面质量管理战略与用户关系管理企业与用户联系的频度及效果与供应商关系管理企业与供应商联系频度及效果与竞争者关系管理企业与竞争者合作数量及合作效果外部资源获取能力与其他科研机构关系管理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数量及合作效果科技人员比例技术带头人比例T型、型人才的比例高级技术工人的比例年度培训投入比例企业的激励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信息网络水平档案管理的质量本企业技术档案数量整体企业的设备水平国际先进设备比例技术基础设施界面类型和管理•研究开发部与市场部界面管理•研究开发部与制造部界面管理•研究与开发之间界面的管理•内部研究开发网络节点间协调程度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动力机制•决策机制•群众创新机制•合作创新机制知识管理提供基础企业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环路创造组织学习独特知识外部知识核心能力企业战略支持选择内部知识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知识管理人力资本结构性资本知识发现知识存储知识维护知识应用知识创新知识学习知识仓库组织支持知识共享网络·数据挖掘·数据仓库·Intranet技术支持Tel:87979056E-mail:wj@sba.zju.edu.cn
本文标题:领导创新理念和技术创新能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65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