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50中学学生近视眼防控三年行动计划
抚顺市第五十中学学生近视眼防控三年行动计划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抚顺市中小学生近视防控方案(2013-2015年)的通知》(抚教发[2013]6号),切实加强学生视力保护工作,结合我区保健所制定的学生近视防控方案,现制定我校学生近视防控方案。一、工作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三年防控工作,建立有效的监测体系,对新发视力低下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和干预。将中小学生近视新发病率控制在5%以下,近视率逐年下降。2.具体目标:通过落实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营造人人重视保护学生视力,学生自觉保护自身视力的环境和氛围,建立以中小学学生为主体,学校和教师、家长、社会支持配合,多部门参与的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模式,提高学生爱眼护眼知识和行为水平,大力改善教学卫生条件,使中学学生减少近视眼发生,近视眼学生的视力下降速度得以减慢,从而降低学生近视眼发率。二、工作机构和职责学校成立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组长:王国新副组长:朱娜姜志斌张继娟刘红李伟成员:于青刘永刚赵玉学尚勇李正李艳敏崔丹刘冬梅各班主任机构职责为:规划统筹、组织实施全校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对各班开展“防近”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督导。三、工作内容和进程安排(一)认真落实《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建立健全“防近”工作机制学校要高度重视保护学生视力工作,把学生“防近”工作作为保护人才、提升民族素质、关系国家民族命运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学校从2013年2月开学始:1、认真组织学习和领会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精神,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可操作性的长效机制,成立以学校主要领导组成的“防近”工作小组,建立健全“防近”工作制度,做到“防近”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2、全面落实《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岗位职责》的要求,做到责任到人,职责落实到位。3、认真落实《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所提出的各项工作措施,做到分工明确,措施到位,扎实有效开展。4、长期广泛地向学生、教师和家长宣传《中小学学生预防近视眼基本知识和要求》,力争师生、家长对预防近视眼基本知识知晓率和学生预防近视眼行为养成率每年都有提升。至2015年底,学校网站要设置“防近”专题网页,向广大师生解析和宣传《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提出的各项要求和措施。(二)大力开展预防近视眼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爱眼意识和护眼技能水平1、学校要在2013年—2015年5年期间,分别以《中小学学生预防近视眼基本知识和要求》中的“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和坚持做眼保健操”、“保持正确读写姿势”、“选择良好的用眼视觉环境”、“保证睡眠、均衡营养、加强锻炼”、“定期检查视力,配戴合适的眼镜”这5大项知识要点为每年核心宣传内容,以每年三月为“防近月”,大张旗鼓地开展声势浩大的爱眼防近宣传活动,通过健康教育课、版报、橱窗、健康讲座、问卷等途径,有重点地、逐项深入地把预防近视眼基本知识与要求传授给广大师生和家长,开展师生眼保健操培训。2、健全和落实眼保健操制度,将眼保健操时间排入课程表,保证学生在学校每天都能坚持做两次眼保健操。3、学校要积极参与上级部门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通过师资培训、发放资料、组织学生个人征文比赛和班级眼保健操比赛等形式,向学生宣传爱眼护眼知识和技能。(三)以“防近”试点班和“防近”科研为突破口,积极探讨中学生近视眼科学防控措施与方法从2013年3月新学期开学始,结合我校创建“健康促进学校”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性、自觉保护眼睛视力。同时学校要积极为学生创设监测和保护视力的环境条件,共同实践和探究预防学生近视眼的行为干预方法和途径。(四)加强实施过程监管和质量控制,促进“防近”工作有序有效开展结合学生体检和学生体质监测工作,统一规范学生视力检测方法和监测仪器,严格执行近视眼筛查标准和统计范围;进一步完善学生视力监测制度。四、保障措施(一)学校将“防近”工作提上议事日程,纳入每年的工作计划。(二)学校要加大投入力度,并与校舍改造、扩建、新建工程相结合,与规范学校评比相结合,与实施《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相结合,切实改善中小学教室采光与照明、课桌椅配置、黑板等教学条件,保障教学设施和条件符合《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及相关卫生标准,为学生建立良好的视觉环境。(三)与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学生减负相结合。学校近视眼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要经常进行学校体育卫生专项督导检查。(四)学校要继续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和课间活动,真正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抚顺市第五十中学抚顺市第五十中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抚顺市第五十中学
本文标题:50中学学生近视眼防控三年行动计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655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