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2011年萧山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2月22日在杭州市萧山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杭州市萧山区区长盛阅春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10年政府工作回顾2010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依法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较好完成了区第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20.06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可比价);财政总收入182.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8.17亿元,分别增长33%和41.2%;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4095.09亿元,增长24.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6.56亿元,增长1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3.94亿元,增长20%;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削减13.4%,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4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31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987元,分别增长10.6%和11.1%;人口自然增长率3.29%。;城镇登记失业率3.17%。一年来,政府重点做了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推进经济质量在转型升级中实现新提高产业升级持续深化。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75.08亿元,增长8.7%,其中蔬菜、花木等五大特色产业产值65.5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7.3%。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农业发展大厦建设进展顺利,10万亩江东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启动。新增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2家。“萧山萝卜干”被评为全市首只浙江区域名牌。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完成工业总产值4486.02亿元,限额以上工业投资203.44亿元,分别增长20.2%和11%。实现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553.52亿元,增长23%;新产品产值759.4亿元,增长33.4%,新产品产值率18.3%。大力实施九大产业升级培育规划。申请专利3518件,授权专利4614件。新增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39家、省级创新型试点和示范企业4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64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件、浙江名牌13只。完成13项国家标准、15项行业标准的制(修)订。获全省科技规模综合评价第一名。国防科技成果浙江技术转移中心萧山分中心挂牌成立,亚太机电被认定为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万向钱潮获首批省政府质量奖。工业销售产值超十亿元企业57家,其中超百亿元5家。4家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28家企业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产业集聚加快推进。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获省政府批复。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江东新城)实现技工贸总收入839.8亿元,增长42.3%,财政总收入35.61亿元。临江新城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87.62亿元,增长53.5%;工业性投入40.15亿元,增长10.1%。汽车产业实现销售产值747.83亿元,增长31.5%;青年莲花和东风裕隆整车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杭维柯双离合器变速箱、重汽D08发动机、吉利汽车全球研发中心和广汽吉奥汽车产业合资项目落户。新能源产业实现销售产值36.8亿元,增长68.1%;万向新能源汽车在世博会、亚运会得到广泛使用,东方电气等项目投产运行;引进越西新能源客车、晶鑫科技太阳能坩埚、德国圣照光电太阳能等项目。先进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产值1405.27亿元,增长30.8%;三一重工等项目进展顺利;引进浙江南车轨道车辆、新松机器人、香港龙记模架、宁野农机等项目。建筑业实现产值810.67亿元,增长36.6%。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传化农业高科技园区升级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杭萧钢构成为首个钢结构“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党山镇获“中国门业之乡”称号。服务业发展全面提速。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20.03亿元,增长14.9%。完成限额以上服务业投资246.6亿元,增长27.6%。12个项目列入省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245亿元,占全省的12%。杭州宏盛食品饮料营销有限公司成为全区首家营业收入超150亿元的服务业企业。引进奥特莱斯购物中心项目。杭州保税物流中心项目建成。浙江新农都现代农产品物流中心、萧山粮食物流中心等“新十大”商贸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镇级农贸市场改造基本完成,11家村级农贸市场完成改造。积极落实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保障市场供应,强化价格监管,维护市场秩序。获省十大市场强区称号,闻堰镇被评为“中国江鲜美食之乡”。全年共接待游客122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7亿元,分别增长12.7%和17.6%。举办中国国际动漫节、省首届餐博会等一系列节庆会展活动,扩大了“华东会客厅”品牌影响力,入围世博主题体验之旅“2010最受欢迎奖”线路。旅游“1010”工程加快推进,18个项目开工,7个项目建成开放。开放型经济稳步发展。坚持招商选资、内外并举,分别在美国、台湾、北京、上海等地开展各类招商活动。实际利用外资7.74亿美元,到位市外内资85.67亿元。单项合同外资平均值1132.4万美元,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45个。实现进出口总额113.53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74.15亿美元,增长32%。被列为化纤纺织、羽绒及制品、汽车及零部件省级出口基地。新增省出口名牌6个。新核准境外投资项目22个,中方总投资8661.65万美元。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和执行额分别达12465万美元和10309万美元,均实现翻番。发展潜力有效增强。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有力推进。完成67个化学需氧量减排重点项目,实现中水回用10万吨/天,完成146家企业烟气污染整治。新增区级污水管网26公里,镇级污水管网109公里,城区截污纳管率91%,东片地区基本实现并网。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6天。狠抓创模复检。完成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整治,饮用水源地监测达标率达到100%。严格环境准入制度,大力开展环保执法“雷霆”行动。省级生态区创建通过市级技术核查,进化镇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镇,浦阳镇国家级生态镇创建通过省级核查,4个镇被命名为省级生态镇,河庄街道建一村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村。新增银行业金融机构4家。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934亿元,增长18.4%。新增上市企业3家。成立区再担保有限公司。国资经营总公司运作机制不断完善。城投集团组建并运作。完成区镇两级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拓展用地空间近22万亩。争取各类用地指标21035亩,完成土地开发整理复耕4579亩。收储经营性土地4200亩,出让3425亩。挂牌出让工业用地8732亩,出让金21亿元。盘活存量土地1428亩。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家,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2家,海外人才工作联络站2家,执行引智项目42项。(二)推进城市化发展在城乡统筹中实现新突破城乡规划日趋完善。中心城区规划不断细化,完成《萧山区交通换乘枢纽规划》等31项规划编制,实现城区控规单元和全区数字化地形图全覆盖。开展村庄布局规划修编。专项规划不断深化,《浦阳江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市政府批复,《大江东航道规划》通过省级评审。基础设施不断延伸。“12881”工程加快推进,道路建设投资57亿元。03省道东复线北伸、江东大道二期、义桥大桥南北接线、八柯线拓宽改造等道路通车,机场公路分流道路基本建成,临浦快速通道等工程开工建设,新城路隧道等工程有序推进。建设四路东伸二期、通城快速路、风情大道南伸、彩虹大道等工程前期工作扎实开展。杭州湾2000吨级实验性临时码头建设进展顺利。地铁1号线盾构全线贯通,2号线完成征迁并全线开建,周边物业开发前期工作稳步推进。铁路杭甬客专征迁完成,杭长客专征迁进入扫尾阶段。铁路杭州南站建筑概念方案完成。江东水厂一期工程全面推进。完成电网投资6.4亿元,新增电力主网变电容量40万千伏安。西气东输二线征迁工作有序开展。完成外六至外八工段标准塘建设。五大溪流整治进展顺利。完成5座镇界危桥和20座农村桥梁改造。人防021工程建成。城市有机更新深入推进。新增城市绿地287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4%。完成西河路等8条城区道路架空线“上改下”,基本实现中心城区主次干道净空。城中村改造扎实推进,10个村(社区)开展改造工作。拆除违法建设51.2万平方米,其中历年违建32.2万平方米。中心城区“退二进三”顺利推进。高速公路沿线综合整治基本完成。建成道路两侧生态带45.7公里,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18公里。城市管理水平有效提升。中心城区和临浦镇数字城管系统建成投用。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居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率和无害化处理率达98%。迁建建筑垃圾填埋场。开建粪便处理场,完成20座城区公厕升级改造。深入开展“最清洁城乡”工程,实施城区工地在线监测和运输车辆安装GPS系统试点工作。深入开展“最佳最差”市场评比及星级、绿色市场创建,市场环境有效改善。开展城区户外广告整治,拆除城区市政道路两侧广告牌519块。查处“四小车”2627辆。和谐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北干街道创建成为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新城建设有序推进。钱江世纪城规划体系基本确立,完成拆迁440户,建成安置小区34.4万平方米。奥体博览城、浙江商会大厦、人民日报浙江新闻中心等项目开建。湘湖二期征迁基本完成,收储土地山林9530亩,拆除房屋35万平方米。湘湖路综合改造等项目有序推进。湘湖应急备用水源项目列入省重点。临浦新城概念规划编制完成。瓜沥镇成为首批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河上镇列入省级中心镇。新农村建设持续深化。实施新农村示范村和特色村创建。深入开展“村企共建新农村”活动,896家企业与480个村(社区)结对,到位资金4744万元。开展土地指标在镇街功能区块集中建设试点。土地经营权流转2.2万亩,新增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村52个。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增长14%。33个村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试点,筹措资金648万元。规范村级财务管理,首批199个村(社区)达到村级财务规范化星级管理标准。40个村完成村庄整治。桃北新村在全市率先通过“风情小镇”评审。开建农居多(高)层搬迁安置房235万平方米,竣工55万平方米。实施260户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41个村完成新农村电气化改造。(三)推进社会和谐在协调发展中实现新加强城乡统筹就业扎实推进。深入开展创建充分就业城区和创业型城区活动,帮扶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3万人。新培训各类农民4.36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6万人。加强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劳动用工管理力度加大,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传化经验得到中央充分肯定。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净增职工养老保险6.3万人、医疗保险6.6万人、工伤保险6.5万人、失业保险3.8万人、生育保险3.8万人。为1.9万家企业减征养老、工伤、失业保险费用7079万元。新农合参合率97.3%,报销医疗费用3.07亿元,人均住院报销比例53.9%。城镇、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440元和330元。向低收入人员发放临时价格补贴1908万元,向企业退休人员发放价格浮动补贴3415.2万元,受益人数分别达2.9万人和4.1万人。为1353户家庭发放廉租住房租金补贴。获全国五保集中供养先进单位和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区特殊康复中心投入运行。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和优抚政策有效落实。社会各项事业统筹发展。推进湘湖小学、城南初中等迁建,实施校舍安全工程。积极创建学前教育强区,开展无证幼儿园专项整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奖学政策。扶持和规范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办学。强化校园安保工作。举办首届跨湖桥文化节、第九届文化艺术节和第十六届运动会等文体活动,承办全国第二届小城镇篮球赛。少体校建设全面启动。实现镇街文化广播站、村级图书分馆全覆盖。被评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文化市场监管体系日益完善,文物保护工作有序推进。湘湖研究全书部分初稿通过评审。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数字兴农”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有序推进省级卫生强区创建。区一医院综合楼、区三医院病房楼、区中医院门诊楼建成投用,区四医院迁建加快推进。5家社区卫生服务
本文标题:2011年萧山区政府工作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668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