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发展现状
龙源期刊网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发展现状作者:高一凡来源:《理财·财经版》2019年第04期摘要:本文从整体贸易、区域贸易、国别贸易、贸易市场份额以及贸易集中度五个维度对2008—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双边贸易额现状进行宏观分析,研究得出这期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贸易发展相对滞缓,“一带一路”国家的产品需求可有效抵御中国遭遇,尤其是受发达国家外部市场冲击,区域贸易发展不平衡,中国与东南亚贸易发展最优,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中的贸易地位显著提升。关键词:一带一路;贸易增长;贸易互补一、引言“一带一路”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提出的一个建设发展互利共赢的经贸伙伴关系的开放型重大战略。目前,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发展至何种程度?双边贸易额占中国总贸易额比重是否有实质性提升?本文将通过整体贸易、区域贸易、国别贸易、贸易市场份额以及贸易集中度五个维度对上述问题进行宏观分析并得出结论,同时分析其原因。二、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现状(一)整体贸易中国与“一带一路”64国双边贸易额由2008年的5933.64亿美元增至2017年的9620.18亿美元,年均递增6.23%,高于中国同期对外贸易增速1.4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由3312.78亿美元增至5966.57亿美元;进口额由2620.86亿美元增至3653.61亿美元。另一方面,中国与“一带一路”双边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例由2008年的23.17%增至2017年的25.82%,提高了2.65个百分点,出口提高了4.75个百分点,这说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中国经济发展地位上日益凸显。然而,面对当今全球性金融危机频发,危机主要根源地大多以欧日美为主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而该类国家又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为分散其带来的潜在风险,“中国制造”需另辟蹊径,加大对其他国家的市场份额,而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为主的“一带一路”正是中国未来贸易的重点对象。(二)区域贸易“一带一路”六大区块,东南亚与中国的进出口额最大,由2008年的2311.6亿美元增至2017年的4605.5亿美元,几乎翻了一番;西亚中东同期由1583.6亿美元增至2170.4亿美元,稳居中国在“一带一路”区块中第二大贸易伙伴;其他区块与中国的合作仍处于较低水平,贸易规模基本在1000亿美元左右或以下。此外,基于贸易份额视觉发现,2017年东南亚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占中国与“一带一路”双边贸易的47.87%,其他区块比例排名依次为西亚中东龙源期刊网、南亚11.71%、蒙俄7.72%、中东欧6.99%以及中亚3.14%。而这一阶段的年均增速排名,东南亚高达9%,其次是南亚6.96%、中东欧4.32%、西亚中东4.02%、蒙俄2.87%和中亚-0.27%,这表明在后经济危机时代中,与中国贸易体量小的区块并未有显著提速,中国与六大区块贸易分布不平衡现象仍在继续演进。导致这一阶段东南亚与中国贸易迅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2010年1月1,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启动,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所以应从FTA贸易效应从静态角度分析存在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第二,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贸易互补性逐渐增强。(三)国别贸易:贸易依存度“一带一路”国家对中国贸易依存度整体提升。2008年对中国出口依存度超过10%的国家有8个,2017年增至18个;2008年对中国进口依存度超过10%的国家有24个,2017年增至35个。另外,中国在“一带一路”多数国家中贸易地位日益凸显,整体排名稳中有升。以2017年数据为例,中国是阿曼、蒙古、缅甸、泰国、土库曼斯坦、新加坡、伊拉克、伊朗以及印尼等9大经济体的第一出口伙伴,也是阿联酋、埃及、巴基斯坦、巴林、俄罗斯、菲律宾、吉尔吉斯斯坦、柬埔寨、科威特、黎巴嫩、马来西亚、蒙古、孟加拉、缅甸、斯里兰卡、泰国、乌兹别克斯坦、新加坡、伊拉克、印度、印尼以及约旦等22大经济体的第一进口伙伴。从中国跻身“一带一路”前五大贸易伙伴角度出发,2008年中国是19大经济体的前五大出口国,是50大经济体的前五大进口国,2013年这一数量扩至30、51;2017年发展至26、55,这一统计结果表明“中国制造”在这些国家产品市场上具备绝对竞争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2013年“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已取得阶段性进展。除以上两点,通过研究还发现各国对中国贸易依存度相差悬殊,如2017年蒙古对中国出口依存度高达79.11%,而巴勒斯坦、不丹和马尔代夫等国还不足0.1%;还有诸如尼泊尔、不丹对印度的贸易依存度甚高,中国要想短期内将产品进入这些国家市场绝非易事。(四)双边贸易互补水平:贸易市场份额选用SITCRev.3(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第三版修订)一分位产品分类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产品贸易发展现状及贸易互补指数进行研究分析。2017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额占中国总出口的比重不一,其中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物质(SITC3)出口比重最高,达到43.03%;按材料分类的制成品(SITC6)出口比重位列次席,達到41.27%;动植物油、脂肪及蜡(SITC4)比重最低,仅为18.16%;其他商品比重则保持在22.5%~38.19%水平。各类商品进口比重相差悬殊,其中SITC4、SITC3比重高达77.77%和62.92%,足以表明矿物能源、动植物油脂等初级产品是我国在“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口大项,尤其是对于资源相对龙源期刊网缺乏的中国未来主要的开拓领域;饮料及烟类(SITC1)进口比重最低,仅为5.43%;其他6类商品进口比重则保持在14.49%~25.53%水平。(五)贸易集中度根据2017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与进口市场份额可以得出,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市场集中度相当高;中国与他国在某类产品上的贸易额占中国与“一带一路”总贸易额的比重达1%以上的国家数就有22个,且该类国家与中国的贸易量占总贸易份额基本高于90%;将1%比重调升至5%以上国家数不超过8个,10%以上不超过5个,这说明我国在每一产品上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无需全方位覆盖,64个国家中仅不到1/3的成员是中国未来贸易重点发展对象。另外,进口市场集中度要高于出口。从1%以上的国家个数来看,除SITC3,其余8类商品进口国家个数均少于出口国家。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为解决市场过于集中的问题,减少政治和经济风险,争取更大回旋余地和发展空间,我国提出了市场多元化战略。三、结论与原因本文先是从整体贸易、区域贸易、国别贸易对后经济危机时代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基于SITC.Rev3(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第三版修订)产品层面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互补产品贸易发展現状进行分析。得到该阶段中国与“一带一路”双边贸易发展滞缓;“一带一路”国家的产品需求可有效抵御中国遭遇的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外部市场冲击;区域贸易发展不平衡,中国与东南亚贸易发展最优;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地位显著提升,但也有部分国家如不丹、尼泊尔对印度依存度甚高。根据研究现状,本文分析了以下几点原因。(一)经济层面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按照2005年美元不变价格,中国在2009—2017年GDP年均增长高达8.1%,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5.02%,发达国家的1.71%。金融危机后,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放大了“贸易拉拢”效应,使得一些本身与中国贸易密切的国家变得更为紧密,而一些小国或曾对中国依附性较小的国家也纷纷搭上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便车。(二)产业转移层面刘建江认为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促使了新一轮产业转移,其主要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推动经济增长模式调整,逐步推出再工业化战略,通过多种措施推动资本回流与制造业回流;二是在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迅速飙升以及房价迅速上涨推动生产成本上升等多重冲击下,中国制造业的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部分劳动密集型以出口或代工为主的中小制造企业逐步向东南亚、南亚等劳动力和资源更低廉的新兴经济体转移。可见,新一轮产业转移将进一步促使中国对外贸易结构转型升级,而“一带一路”部分国家既是新一轮产业龙源期刊网承接者,又是高端制造业与高技术产品的需求方,根据比较优势理论,该类国家只会增加中国贸易依赖度。(三)政策层面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指出,将“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相结合,加强新亚欧大陆桥与陆海口岸支点建设。各项政策扶持促使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政府、企业高层人士的互访频繁,促进中国贸易扩展空间进一步延伸。参考文献[1]刘荣茂,惠莉,李熠.后金融危机时代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策略选择[J]农业经济问题,2010(10).[2]邹嘉龄,刘春腊,尹国庆,等.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格局及其经济贡献[J].地理科学进展,2015(5).[3]公丕萍,宋周莺,刘卫东.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的商品格局[J].地理科学进展,2015(5).[4]陈虹.中国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1980-2008年的结构变动指标数据分析[J].经济论坛,2010(5).[5]刘建江.美国贸易逆差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本文标题: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发展现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676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