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祠堂在当代的价值当代祠堂是对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旧祠堂的批判继承,它已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传统宗族祭祖场所,也不再是宗族内部的司法场所,而主要是保留了追思祖先的精神依托,成为村落中的公共空间。宗族祠堂等旧形式,在当代更多地作为文化形态保存下来。当代祠堂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呈现出许多新的价值。(1)文物价值。祠堂作为文物建筑,承载了诸多历史、人文、科学、艺术、建筑、民俗等信息,是我国珍贵历史文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祠堂的文物价值得到了更集中的关切,全国及各省市都将祠堂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且成为迅速增加的文物保护单位。以广东为例,广州陈氏家祠和从化广裕祠等目前已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2008年11月公布的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56处古建筑中,共有14项为祠堂建筑或者祠堂建筑群。香港敬罗家塾修复、广东从化广裕祠修复、佛山兆祥黄公祠修复等行动,先后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这表明祠堂所传承的独特传统文化和对当代社会生活的价值受到了国际历史文化保护领域的关注。(2)教化价值。在很多祠堂的墙壁上,往往挂有“家训”、“族规”、“家法”内容的牌匾,它包含了以“忠信孝悌”为核心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其中有些如“君臣父子”、“三从四德”等封建思想,是属于我们需要批判的封建糟粕,但有些内容,如敬长老、孝父母、友兄弟、尊师长、睦近邻、崇俭朴、恤孤寡、戒淫逸、戒奢侈、禁赌博等伦理规范,包含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美德,对今天形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也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从宏观角度审视,很多祠堂建筑均已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生动、直观的祠堂文物,使数以万计前来参观学习的大、中、小学生及社会各界受到深刻教育,这对于增强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热情,具有重要的意义。(3)寻根价值。祠堂是宗族祖先的“根”,是后代子孙寻根谒祖的圣殿。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寻根热”的兴起,文化认同成了所有海内外华人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台湾与大陆不仅有着连成一体的地缘关系,更有着血浓于水的血缘关系。近半个世纪以来,大陆与台湾遭到人为的隔离,台湾人民思乡心切,寻根情深。1987年,台湾开放了大陆探亲的政策,台湾赴大陆寻根形成一个热潮。一批批回大陆的探亲人中,有的手持族谱来寻根,有的寻找祖墓来祭祖,更有不少凭借祠堂来寻源。在近20多年来台湾赴大陆寻根的人流中,就有很多通过祠堂的线索找到了自己的亲人。这种寻根心理,在长期漂泊在外的侨胞身上也表现得很突出,他们大多对祖国家乡都怀有亲情,强烈地渴望到家乡寻根问祖。四海飘泊梦,天涯游子心。许多回乡寻根问祖的海外侨亲,正是借助族谱祠堂的记载,而找到自己的祖根与血缘关系的。(4)旅游价值。改革开放后,随着旅游业的勃兴,很多保存下来的祠庙,被当作名胜古迹开发使用。这些祠庙所以能吸引游人,主要原因还在于其本身的价值:有的体现出高超的古代建筑艺术,有的呈现出极高的雕塑雕刻水平,有的显示出独特的历史价值,有的由于表现出某种精神,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于旅游业的需要,村落成为城市人口旅游的热点,很多祠堂已经转化为旅游的景点或者人文公园,各地在规划城乡发展计划时,很多地区都将以祠堂为代表的传统历史文化作为政府发展规划的一部分,这也为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5)文化娱乐价值。“祠堂戏台”,本是中国民间戏曲重要的演出场所,不少规模较大的祠堂,往往建有戏台,逢年过节,为族众和村落居民演出。祠堂既是宗族祭祀祖先的场所,也是宗族开展演剧等活动的中心。发展到现代社会,祠堂则成为农村文化构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以安徽徽州祁门地区为例,祁门现存祠堂规模较大的戏台共有11座,人称“徽州戏台群”。其中余庆堂古戏台位于新安乡珠林村赵氏宗祠余庆堂内,建于清咸丰初年,宗祠面积504平方米,戏台台面距地面2米。会源堂古戏台位于闪里镇坑口村东陈氏祠堂会源堂内,始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祠堂面积为600多平方米。这两座古戏台保存完好,雕刻精美,气势宏伟。当地村民诸如演戏、婚宴、祝寿、开会等各项文化娱乐活动均在这些祠堂古戏台内举行。福建厦门周边农村在被纳入城市化的时候,不仅没有放弃原有的乡村祠堂与戏台,而且修缮祠堂时,增建祠堂戏台,盖起了新的永久性戏台,使祠堂戏曲舞台成为重要的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实际上,福建很多村落社区的祠堂,已成为老年活动的一个理想场所。传统的祠堂与村庙组织往往假借老年协会名义举办文化娱乐活动,如酬神唱戏等,这些祠堂都兼做了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历史上的祠堂具有祭祀、修谱、教化、兴学、司法、抚恤等功能,上述当代祠堂呈现的五大价值是对旧祠堂功能的批判继承,发展创新。
本文标题:祠堂在当代的价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694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