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理论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人物简介•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研究院)•关注:理论医学、临床医学•成就:1976年的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奖•著作:《意义言语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的观点》、《学校学习:教育心理学导论》本节内容:(一)奥苏伯尔的学习理论(二)奥苏伯尔的讲授教学模式(一)奥苏伯尔的学习理论•有意义接受理论1.有意义接受学习的过程是认知——同化的过程(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2.学习的结果是使原有的认知结构不断得到改组,一方面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另一方面使原有的知识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3.同化是有意义学习的内在机制。“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的学习理论构成1.学习类型的划分2.学习的条件3.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学习的影响4.学习动机学习类型学习的方式接受学习发现学习四种类型学习者是否理解材料的意义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学生接受教师传授的现成的知识与理论发现学习:学生通过独立解决问题获得知识与技能机械学习:没有理解学习材料的含义的学习有意义学习:在对学习材料理解基础上的的学习有意义接受学习、有意义发现学习、机械接受学习、机械发现学习•2.学习的条件•有条件的有意义学习要求新符号或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能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建立一种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实质性联系:新符号或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能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建立内在联系,而不仅仅是字面上的联系•非人为联系:新符号或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之间建立在一种合理的符合逻辑关系的联系,而不是任意附加事情的联系。•先决条件:学习者表现出一种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材料对于学习者必须具有潜在意义•有意义学习的内在心理机制就是同化,就是通过新旧知识之间建立实质性的联系,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3.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学习的影响•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学习者必须理解文字或符号所代表的实质性内容(具体的事实、概念、原理)•︱•影响新知识的获得•‖•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固性•提高学习效果:“先行组织者策略”‖4.学习动机•成就动机,即学生试图获得好成绩的倾向•‖•认知内驱力(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倾向)、自我提高内驱力(通过自身努力达到一定目标、取得一定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社会地位的愿望)、附属内驱力(对教师有高度的附属感)•实践性意义:教师既要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由于注意学生的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二)奥苏伯尔的讲授教学模式讲授教学——与接受学习对应:教师以一种有组织、有意义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适合有意义的言语信息知识的学习特点:(1)要求师生之间有大量的互动。反应与思考(2)大量利用例证。图解和图画(3)演绎的。上位、下位(4)有序的。步子、先行组织者结尾•认知-同化学习理论揭示了知识学习的本质特征,对知识学习和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意义言语仍是学生获取间接经验的最主要方式,“先行者组织策略”也成为讲授教学普遍采用的教学策略之一。•缺陷: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适于说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不太适合解释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
本文标题: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775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