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卷(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卷(人教版)一、基础题(共35小题)1.在秦汉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300多年的政权分立时期,结束这种局面是在哪个朝代建立之后()A.东晋B.西晋C.陈朝D.隋朝2.2016年3月19日CCTV—9首播大型人文纪录片《大运河》,隋朝大运河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其中心是()A.长安B.洛阳C.余杭D.涿郡3.(2016·辽宁名校月考)有诗“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另一方面也将官吏选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A.促进了中外交流B.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C.促进了民族交融D.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治4.(2016·河南洛阳地矿双语中学月考)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你认为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应该是()A.权臣当道B.隋炀帝的暴政C.土地兼并严重D.隋末农民起义5.(2016·山东名校期中)“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这首诗直接颂扬的是唐朝的()A.经济繁荣B.政治清明C.对外开放D.民族政策开明6.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诗圣”之手()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7.(2016·安徽名校月考)下面两幅图片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8.歌手河图在《不见长安》中唱道:“长安城有人歌诗三百,歌尽了悲欢。”下列属于曾经发生在长安城“悲”的是()A.盘庚迁殷B.开元盛世C.安史之乱D.黄巾起义9.历史上大多数的农民起义都是发生在统治阶层对农民阶层的横征暴敛时期,由于农民阶层得不到最低的生存保证而自发的武装起义运动。下列历史人物属于农民起义领袖的是()A.安禄山B.史思明C.黄巢D.姚崇10.“凌晨,将士突入馆驿中……太祖未及回答,有的人就把黄袍加太祖之身,众皆拜于庭下,大呼称‘万岁’,声闻数里……太祖既得天下。”该材料描述的是哪一事件()A.陈桥驿兵变B.玄武门政变C.八王之乱D.七国之乱11.人物评价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以下对右图所示人物评价准确的有()。①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了北宋王朝②通过“杯酒释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③建立科举考试制度,完善了人才选拔④采取“重文轻武”政策,提高了士人地位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2.(2016·山西农业大学附中期中)某同学对“岁币”真正含义不了解,你帮他解释一下吧()A.政府征收的钱物B.少数民族向北宋送的钱、财、物C.少数民族向政府交纳的钱、财、物D.北宋政府向辽、西夏送的钱、财、物13.“兴东北,建大金。占辽朝,灭北宋。战南宋,归元兵”是描述哪一民族的兴衰史()A.契丹B.党项C.蒙古D.女真14.《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丘处机为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取名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剑。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国耻”是指()A.金灭北宋B.辽灭北宋C.辽灭金D.蒙古灭南宋15.(2016·山东名校测试)根据下列资料,判断这位少年生活的时代大约是()①他吃过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②在瓦子里看武术表演③使用的货币为“交子”④满心欢喜地等待中秋节的来临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16.文学作品往往是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反映。下列诗词与右图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相同的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D.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17.被誉为“人类文明之母”的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它的发明对世界历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北宋时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A.蔡伦B.毕昇C.李春D.李时珍18.北京有“明十三陵”,却没有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要想参观朱元璋的陵墓,应到()A.安徽凤阳B.江苏南京C.河南开封D.浙江杭州19.明朝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客人是谁,吃的什么菜,宋濂一一照实回答。朱元璋很满意地说你没有骗我。这一故事说明()A.宋濂对朱元璋很忠诚B.明朝高官也受特务监视C.明朝君臣关系很和睦D.宋濂仅仅是皇帝的奴仆20.明朝有不少只会背诵四书五经的书呆子,却能考中科举做上高官。这是因为明朝政府()A.废除行中书省B.设立锦衣卫C.实行八股取士D.设立军机处21.下图中,郑和下西洋时所携物品中深受当地欢迎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22.某学生以“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为主题办一期板报。他可以收集的资料有()①戚继光抗倭②郑成功收复台湾③唐蕃“和同(为)一家”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D.①②③④23.“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A.《齐民要术》B.《本草纲目》C.《天工开物》D.《徐霞客游记》24.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我国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某一古代建筑的描述如下:“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在明代,又继续加以修筑,使之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这一古代建筑是()25.沈阳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一朝”“两代帝王”分别是指()A.唐朝李渊李世民B.明朝朱元璋朱棣C.宋朝赵匡胤赵光义D.清朝努尔哈赤皇太极26.康熙皇帝曾说:“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那么,清朝前期的民族政策是()A.民族团结B.恩威并重C.武力镇压D.民族平等27.(2016·黑龙江大庆改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自产生以来,封建帝王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强化与完善。下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汉武帝推行“推恩令”②秦始皇推行郡县制③忽必烈推行行省制④宋太祖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②①④③D.④③②①28.(2016·四川内江)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是()A.赵匡胤和铁木真B.赵匡胤和忽必烈C.赵构和铁木真D.赵构和忽必烈29.(2016·山东临沂)如图中的历史人物年少有大志,“思大有为于天下”.他一生征战,一统天下,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下列关于他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建立了元朝②创立行省制③灭亡南宋④统一蒙古族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D.①③30.澶渊之盟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这直接能说明澶渊之盟()A.增强了北宋的军事实力B.加强了北宋的边境防御C.促进了双方的经济交流D.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31.两宋时期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下列四幅示意图中正确反映出当时民族政权并立状况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D.①③32.(2016·四川自贡)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这一朝代是()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33.(2016·江苏淮安)“北宋时,有人在黏土制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单字,再用火烧成陶字。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时可以同时排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以后,陶字拆下还可以再用。”这里介绍的是()A.雕版印刷术B.火药的使用C.指南针的发明D.活字印刷术34.(2016·山东青岛)近期,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一档大型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小明也自拟了一道题目:“豪放风格;抗金斗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符合上述条件的词人是()A.苏轼B.李清照C.岳飞D.辛弃疾35.一个未能完成统一大业的开国皇帝,却能够与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成吉思汗等雄君霸主并称于世;一袭黄袍加身,成就了他的霸业,开创了以文臣治国、重文轻武的时代。材料中的这位“开国皇帝”是()A.李世民B.赵匡胤C.杨坚D.赵构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3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开皇十七年(597年),“中外仓库,无不盈积”。到隋文帝末年,“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材料二隋朝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现代化的开凿工具,可是古人怎么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通全长2000多千米的大运河呢?原来,我们的祖先充分利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扬州市区古运河新貌材料三京杭大运河,世界上最长的古代人工河,与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和印度佛加大佛塔并称为世界古代最宏伟的四大工程;但唯独京杭大运河,至今仍然是活着的、流动着的文化遗产。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隋文帝时期经济状况如何?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2)请说明大运河的开凿与材料一的关系。(3)根据材料二对大运河开凿情况的描述,谈谈你的感想。(4)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成功申遗。结合材料三,从历史角度说明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理由。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忆昔》材料三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唐太宗是如何“以古为镜”“以人为镜”的?他在位期间唐朝社会出现了什么局面?(2)材料二中的“开元”指的是谁的统治时期?“开元全盛日”为什么能够实现?(3)材料三反映了唐朝哪一战乱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象?(4)从唐朝的兴衰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38.有学者指出,中国地方政体自秦到清经历了三个阶段:郡政阶段、州政阶段、省政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调适的产物。材料一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西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形成了“郡县治则天下安”的观念。材料三唐太宗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唐玄宗尤其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材料四元代行省的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成宗时,可统帅本省军队。同时规定,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秦朝在地方上以什么制度取代了分封制?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观点?(2)唐太宗、唐玄宗的统治是州政阶段成功的典范,先后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3)元代开启了省政阶段。根据材料四,元代行省长官的权力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39.(2016·湖北鄂州一中期中)“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材料一(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唐、宋、元时期文学的主要表现是什么?材料二培根曾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2)培根所说的三种发明分别是什么?请选择其中一种发明,谈谈其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作用。(3)通过与历史亲密接触,你感悟到了何种民族精神。三、提高题40.七年级(2)班
本文标题: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卷(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827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