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广州绿色建筑设计专篇(绿地公共建筑一星)
1一、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2.《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15-86-2011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4.《广州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5.《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01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7.《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8.《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9.《建筑幕墙》GB21086-20071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15-51-200711.《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200812.《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0151-200813.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建筑节能法律、法规二、工程概况1.申报绿色建筑的区域范围示意图:(应注明北向角度)2.项目用地面积:39781m23.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142018.6m2地下:100607m24.是否有旧建筑:有□无三、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建设目标及关键绿色设计指标建设目标一星(对应省标一星A)二星(对应省标二星A)□三星□关键绿色设计指标建筑节能率裙楼50.4%塔楼50.9%非传统水源利用率4.6%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可再循环材料利用比例11.07%一、规划设计技术措施必须说明内容1.本项目选址内无森林及古树、自然水系等环境因子,建设项目不会造成原有地形地貌的重大扰动。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水、废弃、噪音等污染,通过合理综合治理,各项污染指标均达标排放,不会造成对场地生态系统的破坏。2.本建设项目位于广州市白云新城云城西路东侧AB2910001地块,该地块为商业用地,场地内除项目本身以外无锅炉房、垃圾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及其他工业项目,场地内部无危险源。项目本身没有有毒有害废水、废气及其他危险固体废物的排放。项目产生的污染主要为游泳池换水、餐饮、商业及其他综合污水;餐饮油烟废气、发电机燃油废气;中央空调系统制冷机组及配套冷却塔、风冷式热泵空调机组主机运行设备噪声;厨余及生活垃圾。污水、废气、固废和噪声经过有效治理,均做到达标排放。3.本项目幕墙建筑的设计和选材符合国家标准《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18091,不影响周围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内容1.本次噪声监测方法严格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要求进行,所用监测仪器为积分声级计,沿本项目四周边界布设了4个环境噪声测点,分昼、夜间监测四周边界噪声。监测采用等效连续A声级Leq作为评价量,具体监测结果见下表:监测点位置昼间值dB(A)夜间值dBA)噪声值标准测值标准1#东边界55.06046.2502#南边界53.745.43#西边界64.57049.2554#北边界64.148.9数据来源:广州绿地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监测结果表明,项目各边界昼夜间噪声监测值均能满足相应声环境标准要求。可见,本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2.该项目可绿化屋顶为裙楼屋顶,扣除天窗等不可绿化面积,经测量,可绿化面积为9420平方米,实际绿化面积为6415平方米。屋顶绿化面积占屋顶可绿化总面积的比例为68.1%。3.项目位于广州市白云新城,西临云城西路,北靠横四路及白云体育中心。场地交通组织实行人车分行,距离主要出入口500m内公交线路有10条(A、B、C、D、E站点在建筑出口500mm步行距离内),临近地铁2号线白云公园站及规划中的地铁14号线。4.广州绿地二期建设项目主题包括塔楼(地上45层、地下4层)和7层裙楼。建设项目用地面积为39780平方米,建筑密度为0.31。建筑面积为242625.6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为142018.6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100606平方米。地下空间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例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地下1~4层为水泵、风机、发电机、制冷机组、配电房等设备用房以及地下车库,另外地下1、2层含商业、餐饮,地下4层含人防工程。广州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模板(公共建筑)2二、建筑设计技术措施必须说明内容1.墙体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屋顶设30mm厚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保温层;部分屋面采用设置种植覆土;玻璃采用浅灰色LOW-E中空夹胶安全玻璃;地下商业空间共设置5处下沉式庭院,降低地下商业空间采光通风能耗。(1)窗墙比的控制塔楼朝向窗面积(㎡)墙面积(㎡)窗墙比透明部分不透明部分东向6167.6558.598489.380.73西向6402.5328.778482.980.75南向4074.6317.225571.560.73北向4021.747.775557.320.72汇总/平均20666.54112.3528101.230.74裙楼朝向窗面积(㎡)墙面积(㎡)窗墙比透明部分不透明部分东向3099.2711.775369.00.5西向1860.2745.636310.190.29南向1342.5764.594476.270.30北向1924.6515.003651.060.53汇总/平均8226.76266.9919806.560.42(2)外墙和屋顶的隔热措施墙体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屋顶设30MM厚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保温层,部分屋面采用设置种植覆土。隔热验算如下表:序号构造名称构造类型朝向传热系数热惰性指标面积(m2)内表最高温度(℃)结论1剪力墙外墙东2.304.45245.3434.96满足2剪力墙外墙西2.304.45183.3434.15满足3加气混凝土外墙东1.073.75160.8835.36满足4加气混凝土外墙西1.073.75273.2434.55满足5保温屋面屋顶上0.682.825276.4834.59满足标准要求内表面温度不超过35.60℃结论满足(3)外遮阳设置裙楼无外遮阳,塔楼采用水平平板遮阳。(4)玻璃选择塔楼:中空LOW-E玻璃(6+9+6无色),设置水平百叶裙楼:中空LOW-E玻璃(6+9+6无色),透明玻璃(8+12+8无色)2.本项目建筑造型要素简约,基本无装饰性构件。(1)不具备遮阳、导光、导风、载物、辅助绿化等作用的飘板、隔栅和构架等未作为构成要素在建筑中使用属于装饰性构件。本项目不含此类构件,需要特别说明的是:1)本项目塔楼屋顶幕墙延伸部分起到对于擦窗设备的遮阳作用,所以此部分不是装饰性构件。2)本项目裙楼屋顶设有金属式散热绿化格栅,起到遮挡冷却塔并且辅助绿化作用,不属于装饰性构件。3)本项目裙楼屋顶设有0.95m高的露空栏杆。由于女儿墙设计为0.6m高,为了保证上人屋顶的安全性,所以设有露空栏杆,也不计入装饰性构件。(2)在屋顶等处设立单纯为追求标志性效果的塔、球、曲面等异型构件属于装饰性构件。本项目没有此类构件。(3)女儿墙高度超过规范最低要求的2倍处于装饰性构件。本项目裙楼屋顶女儿墙高度为0.6m,没有超过规范最低要求的2倍,不属于装饰性构件。(4)不符合当地气候条件、不利于节能的双层外墙属于装饰性构件。本项目没有双层外墙。自选说明内容1.裙楼商业幕墙有开启扇,塔楼标准层均设通气器,塔楼中区高区空调设置新风系统。外窗(幕墙)可开启面积见下表:楼层房间编号房间面积门窗编号门窗面积开启面积门窗类型开启面积/房间面积开启比结论88001(最不利房间)415.82LMT18.400.30外窗0.040.30适宜FM乙1022.101.00外门FM乙1022.101.00外门FM乙1022.101.00外门FM甲0681.261.00外门FM甲1022.101.00外门FM丙0681.261.00外门FM乙1022.101.00外门FM乙1523.151.00外门标准要求外窗开启比ow≥30%且幕墙开启比oc≥20%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满足2.外墙的最不利气密等级为6级,幕墙的最不利气密等级为3级,设计符合标准要求。外窗及幕墙气密性见下表:项目外窗幕墙最不利气密性等级6级3级外窗气密性措施标准要求外窗气密性不应低于《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的6级幕墙气密性不应低于《建筑幕墙》(GB/T21086-2007)的3级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满足满足3.从建筑平面布局及功能空间布置上说明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影响的措施:室内噪声源主要为备用发电机、制冷机组、冷却塔、风冷主机、水泵、风机等机电设备噪声、商业噪声及汽车噪声。噪声经隔声、减震、消声、吸声等治理措施后,传至边界噪声能够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及《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2类(东、南)、4类(西、北)标准。本项目通过以下消声、减振措施,设计满足相关室内允许噪音标准:本工程所有设备尽量选用低噪声型,降低噪声源。冷水机组、水泵、空调器、风机均作减振处理。制冷机房、空调机房、风机房的内墙壁及天花作吸声处理,所有的机房门均用隔音密闭门。冷水机组、水泵等的进出口端均安装不锈钢波纹管或橡胶软接头,防止震动沿管路传播。空调器、风机、消防用的排烟风机的进出口处,均设非燃材料软接头隔振。空调送回风管、平时送排风管设消声装置,以满足房间的允许噪声标准值。34.本项目采光设计合理,玻璃幕墙选材合适,透光率较高。采用进深控制、多侧采光、天窗采光的措施,其中商业部分采用有特色的中庭商业设计,提高了商业部分的自然采光。建筑室内主要功能空间的采光系数均能满足《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的要求。5.商业及办公空间均设有无障碍卫生间,建筑物出入口均设缓坡过渡,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塔楼与裙楼分区均设置无障碍电梯。6.本项目设备间、管道井均位于公共部位,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7.本项目采用的可循环材料有钢材、木材、铝合金型材、石膏制品、窗户玻璃、铸铁。可循环材料重量占总重量的11.07%。8.裙楼无外遮阳;塔楼采用水平平板遮阳,平均外遮阳系数为东向0.923、西向0.937、南向0.922、北向0.945。三、结构设计技术措施1.本项目所有混凝土均采用预拌混凝土。2.本项目HRB400级及以上强度的钢材占总受力钢筋的90%以上。3.本项目循环材料包括钢材、木材、铝合金型材、石膏制品、窗户玻璃、铸铁等,可循环材料总重量60758.75吨,建筑材料总重量548988.025吨,可循环材料的百分比达到11.07%四、园林设计技术措施1.绿化物种的选择多为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物种如:小叶榕、红花羊蹄甲、黄槐等。不移植野生树木(包括花草、树木)和树龄超过30年的树木。植物的配置多以常绿树种作为基调,配以开花乔灌木、花叶植物作为点縀。使得总体植物景观更具季相特色。所选主要乔木为:小叶榕、细叶榄仁、香樟、红花羊蹄甲、秋枫、盆架子、黄槐、刚竹、桂花、鸡蛋花等。五、给排水设计技术措施1.本项目生活给水方案:生活用水水源为城市水源,市政管网给水压力≥0.35MPa,水质按照《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进行供水。本项目生活排水方案:污、废水采用分流流制。室内+0.000以上除餐饮废水外的污废水重力自流排入室外污水管,地下室污废水采用潜污泵提升至室外污水管网。餐饮废水经地下室气浮隔油池处理后由潜污泵提升至室外污水管网。本工程共设4座化粪池(其中一期1座,二期3座),对生活粪便污水进行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道。卫生间设专用通气立管,每层设结合通气管与污废水立管相连。本项目雨水排放方案:塔楼屋面雨水采用87型雨水斗,裙房屋面采用虹吸雨水斗。阳台雨水采用格栅地漏独立排放,立管底部采用间接排水方式。室外地面雨水经雨水口、雨水沟,由室外雨水管汇集,排至市政雨水管。建筑屋面雨水管道设计重现期采用20年。2.本项目采用以下管材及阀件措施,避免管道漏损:(1)充分利用市政供水压力,3层及以下均采用市政直接供水方式。(2)合理划分供水分区。保证每个分区最低点卫生器具的静水压力不大于0.45MPa。(3)采用高性能阀门、高效低耗的水泵等设备。(4)采取减压限流的节水措施,用水点供水压力大于0.20MPa时,采用可调式减压阀减压
本文标题:广州绿色建筑设计专篇(绿地公共建筑一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853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