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保定中心城市持续发展的区域研究
保定中心城市持续发展的区域研究[摘要]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时期,大量的土地开发,使老城市中原有的基础设施和人文景观面临结构性改造,或是被拆除。城市开发与城市的特色、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渐突出。因此,许多城市正面临着新的选择和挑战。对此,应保护传统城镇特色,结合中国传统自然观中的社会伦理、重自然的思想,重新审视城市发展当中的误区,寻求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包括对城市化进程中人文关怀、保护历史人文景观、地域文化特色和地方地理特貌等各个景观类别,研究当代人与社会环境、社会资源配置及城市开发的思想定位等。阐述保定特点、条件,提出城市持续发展的策略[关键词]城市化压力;城市特色;人地关系;城市持续发展的策略Abstract:Intheprocessofhigh-speedurbanization,explorationoflargepiecesoflandresultsinstructuralreconstructionordemolitionofsomebasicfacilitiesandhumanlandscapesinoldcities.Manycitiesarechallengedbythegrowingconflictsbetweendevelopmentandthedistinctivefeatureofthecity,improvingeconomyandpreservingenvironment.Sustainabledevelopmentofacityrequiresaharmonybetweendevelopingeconomyandconservingthetraditionalfeaturesofthecity.Itinofgreatsignificancetore-examinecloselysomemisunderstandingsabouturbandevelopmentbycombiningsocialethicsinChinesetraditionalconceptionofnature,nature-centeredideology,landscapeprotection,conservingregionalculturalcharacteristicsandphysiographicfeaturewithoneanother.Inthissense,ananalysisofthesocialenvironment,socialresourcesdistributionaswellastheideologicalorientationofpeoplebecomesessentialin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contemporarycities.BaodingonthecharacteristicsoftheconditionsputforwardthesustainablecitydevelopmentstrategyKeyWords:pressureinurbanization;distinctivefeatureofacity;man-environmentrelationshipSustainablecitydevelopmentstrategy1.引言当前,我国在城市发展问题上,参照国外新的理论和观念,使城市建设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步人新的局面。人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和提高,但也出现了很多的矛盾,如城市规划贪大求全、重复建设项目、盲目征用土地、出现与原住户的拆迁纠纷、以及社会贫富差距,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综上所述,在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中,不能仅在数字和规模上求发展,还有全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应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对城市发展水平要有高质量的综合衡量指标。另外,城市化进程与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在人聚环境区中,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应把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尊重公民的权利,将公众道德与社会价值观相结合。维护所依赖的生态系统和历史风貌。使自然资源的分布能保持平衡;并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因而,在以上诸方面,从目前的情况看,需要解决很多深层次的问题。2.城市化进程加快与城市压力一系列统计数字说明,各省市和地区的城市化正朝着大型化和集中化方向发展。应该认识到,当城市无法吸纳大量人口的流人时,便加剧了人地关系的矛盾,增大了城市对能源的需求。所呈现的“生态环境严重的问题产生于三个方面:一是资源消耗增长过快;二是资源利用效率过低;三是资源再生率不高。中国的产业结构仍然处于重化工主导的阶段,高能耗、高污染产业仍然具有高需求。”[1]由于我国目前基本还处于粗放型扩大再生产的增长方式,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大,造成环境污染严重,而且能源消费结构中以煤炭为主。所以,在城乡城市化的发展中,应大力普及节约能源的社会意识,进一步缓解消耗城市资源的压力。根据国外的先进经验,如日本已经重新制定了能源战略,早在1979年就开始实施《节约能源法》,对汽车家电等产品作了严格的节能规定。城市的发展如同人的身体,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在城市设施、社区结构、人口密度、劳动就业与医疗教育等方面形成许多新的瘤疾。应该充分估计到城市在各个方面对人口的吸纳能力,否则,会形成巨大的社会问题。如自2001年11月开始,郑州市率先实行了“降低人户门槛、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开放户籍制度,致使一年内城市人口新增巧万,公交部门的统计表明,公交IC卡由预期的20万张、实际办理数量已达80万张,使运营成本大幅上涨。所以,该政策已于去年不得不叫停。专家估计,我国每年将有2000一3000万、总计5个亿的人口从农村进人城市。.虽然发展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法宝之一,但由于资源耗费过于严重、高速城镇化所导致的能源问题已经初露端倪。城市压力的源头是城市中心区的扩大。入城机动车的数量将会增加更快。预计北京市每年将增加32万辆机动车。为了缓解市区压力,有关人士已高度关注城市工业区和政府部门的外迁问题。目前深圳市特区内工业区将外迁,大部分厂房已被改成商业和办公用房,改造成为大的商业中心区。到2010年深圳特区内工业用地的比例将低于10%。北京市已规划在2010年以前建立生态城市,预计到2020年建成生态型城市。在规划中限制建设地区或适应建设地区,确保在城镇开发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3.当代城市特色与可持续发展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就是城市特色问题,如日益明显的千城一面问题,许多历史人文景观中的街区、街道被拆毁,房地产开发与旧城保护的矛盾日渐显现,由于过度追求房地产开发项目,在容积率和建筑高度上贪大求洋,已经直接威胁到城市人文景观的保护。目前,城市化发展了,但城市生态环境、文化特色保护相当滞后,由于开发机构不断征用大片土地,使每个社会人在现代城市环境中的位置不断缩小。这主要体现在生存空间的个性上,使城市或集镇历史特色丧失,“拆”字刷满大街小巷,“开发区热”、“广场热”占用了大量农村土地和城市用地,随之永远消失的还有原有地理特貌、土地面积和湿地面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地域中人文景观和自然生态的整体性应得到人类的尊重和保护,这在当今已成为基础研究领域中重大的理论课题,在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上,具有广阔的前景。这项研究改变了单向研究的路线,以更加系统的方式进行综合研究,寻求一条可操作的研究道路,首先是在理论上建立了研究模型。从横向看,国内外学术界在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协调发展问题上,国内外已走过了漫长的探索之路,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伦理规范,或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树立社会的伦理或道德,将一部分以牺牲其他社会成员的生态环境而获取的利润补偿给社会。在城市建设方面,这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社会共识。4.人地关系与传统伦理观的发展模式上述现状,引发了人们思考人地关系、人与生态环境的根本问题。因为,在实施城市化进程中,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正确指导思想。肖群忠在《论中国文化的情理精神》中指出,“它是与欲对立的一种道德理性,这种道德理性在其形成过程中,实际上也包含了人情”,对于自然人格化的叙述是中国思想发展中最有特点的概念。“德”与“和”的终极目的是寻求主观与客观之间平衡。因此,东方精神中的积极进取的内涵即是自然人格化的主调;古代哲学思想始终将人格意志放在第一位,与自然界的认识始终统一。“人学习自然界的‘智慧’,越来越深人越广泛地掌握自然界的规律,从而提高人的素质和人的本质力量,使人自然化。从人文角度确认自然的内在价值,有助于在道德实践上养成敬畏生命,尊重自然的伦理品质。”[2]如在中国传统哲学理论体系里,“敬天”与“重德”是统一的,因而有九德之谓等等。其中包含了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实际是一种十分精致的理想模式,由。此去认知世界,实施和治理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最为重要的是,人格化了的自然元素,被无所不在的德所诊释,尽管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但它奠定了‘生为贵’、‘天生百物人为贵’的中国人本主义的根基”。因此,总结传统哲学、“‘心性论’,基本范畴是理、气、心、性、天理人欲、道心人心等等,极大地高扬了人的伦理本体”,[3]在中国传统自然观里,非常强调伦理性,道德人格是审视自然之美和人伦之美的圭桌。“《风俗通》曰:江、河、淮、济为四读。读,通也,所以通中国垢浊。《白虎通日》:其德著大,故称读。”[4]文中认为自然当中的人文道德性是主要的属性。依赖于对个人的心灵感受与体验。而起源于西周的道家思想也不排除个人对自然的心灵体验,总结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精辟言论,同时,在《尚书。大禹漠》中有云:“好生之意,洽于民心”。[5]更加强调了中国古代的风水理论对自然的顺应性及其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同时,中国古代很早就赋予土地以“地力常新”的理念。视土地资源如康健的肌体,使其具有再生的机能。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十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等文献中,也体现出对再生能源的利用的要求。重要的是我国生态机能的可恢复性,包括水土保持、治理沙漠化等地理科学的研究和实施,最终是以自然环境的自我恢复为目标,可能产生更为显著的综合效应。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我国不断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保护环境、突出城市特色已经越来越深人人心。如近期温州市规划局开展的“温州城市特色塑造大家谈”活动,已经达成社会的共识,即城市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应走集约化的道路。应建成一个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山水温州”。南京市规划局主办了“城市空间特色市民意见调查问卷”,大部分市民对南京的第一印象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古都”。天津市老城厢地区始建于1404年,在待建过程中,区政府拨专款让保安人员对辖区有价值的建筑和文物进行24小时巡视保护。上海市2005年召开了“统一标准、公开操作、严肃纪律、依法拆迁”的拆迁管理工作会议,使城市改建工程更加具有社会性和科学性。随着对景观生态学的保护和发展,人们逐渐发现景观理论不仅只强调垂直自然的过程,或局部景观单元内的生态关系,还应重视水平生态过程,即各个景观生态之间的联系。其次是要将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自然属性上升到对自然自我延展的决定意义上。所以,其发展的战略意义在于开发应是适应自然的过程。在远古的蛮荒时代,人类没有成为自然环境的主宰,万物竞生,充分发展,自然界具有可修复性。结合当前生态状况,强调人文意识对城市开发的统领作用是非常必要的,还应该用人文地理学的观念,综合发展城市化复合型结构;“城市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并列,同是人文地理学的分支”,[6]“所以,城市不存在终极真理,只存在本质上的变化过程。城市的这个特性说明,单一学科是无法揭示其内在规律的。”[6]因此,城市发展模式作为一门宏观的学科、必将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并朝着人文化方面迈进。5.保定中心城市持续发展的区域研究[7]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西部,北距北京141km,东北距天津145km,南离石寡庄148km,东去45km是著名的“华北明珠”白洋淀。保定市辖22个县(市),市域面积达22113km2,,1997年总人口1035.39万人,是河北省市域人口最多的城市
本文标题:保定中心城市持续发展的区域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08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