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8~120页。教学目标:1.经历自主尝试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进行描述、分析的过程。2.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能用折线统计图有效的表示数据,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预测。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借助折线统计图来表述和交流。教学重难点:1、能看懂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图中给出数据准确地回答问题。2、弄清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区别。教学过程一、导入(1)图片的内容跟什么有关?在2003年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都遭受到“非典”的疫情,当时在电视上、网上、报纸上,每天都要公布每天新增病人的人数。老师也在网上找到一些资料。(展示北京地区2003年4月26日至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表)(2)仔细观察这张统计表,你可以从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3)在相邻的两天中,哪天到哪天新增病人数减少的最快?(4)要想准确知道结果怎么办?我们的学习要想进步就得不断地挑战自己。(5)你们能不能不通过计算,换一种方式得出哪天到哪天新增病人数减少最快呢?(6)你们学过什么统计图?我在网上收集信息的时候发现,应用得最多的是这样一幅统计图。(出示折线统计图)二、新课似曾相识吧!咱们先来认识认识。(1)在这幅统计图中,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单位是什么?(2)每天新增病人数都能在这幅折线统计图中找到吗?(3)这幅图是用什么表示新增病人数的?(点)2.用线来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目前看来,这幅统计图也只是反映出统计图中的信息,还是不能解决刚才的问题。(1)不计算,能直观的看出哪天到哪天新增病人数减少得最快吗?(2)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交流。想法一:数格子想法二:线段长短。1日到6日这段线最长,也就表明了人数变化得最快。想法三:倾斜度。1日到6日这段线的倾斜度最大。为了更清晰的表达你的意思,你能比划比划吗?咱们来看看怎么比划倾斜角度大的?这么一比划,我想到生活中的爬山,当你风尘仆仆的来到山顶,往下一看,哇,这座山又高又陡!咱们就用“陡“字来看看1日到6日这段线,有没有发现这段线是最陡,也就是变化最快。现在,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中,要想知道相邻两天新增病人数变化最快,还需要用计算的方法吗?(3)为什么你们不用计算的方法了?你们有没有发现这种统计图很特别。它可以通过这样一条条地线来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说到变化,刚才我们只是讲到这些线下降的,细心的你们关注到还有些线是(上升的),表明(数量增加)。如果线上升了,就说明人数在增加。我们发现了这种统计图的特点,它不仅可以通过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通过线来反映数数量的变化。其实这正是这种特点,它也是网上众多人们选用这幅统计图的原因之一。有原因之一,就会想有没有可能有原因之二呢?接下来,我们继续深入(4)刚才我们都是一段一段的来看的,我们发现有上升,有下降。可是我们的学习和看待问题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只关注局部的变化,我们还要观察这幅折线统计图中整体的变化。(5)你能借助这幅统计图体会一下,这个月新增病人数总体变化情况吗?(6)瞧,虽然有上升的,但从整体上看是怎么样的?(7)你能用这种整体变化情况预测一下6月初可能有多少新增病人吗?为什么?(医疗水平提高、预防措施等等)咱们的数学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了,使得我们的数学更有价值了,其实,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整体线来看,我们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猜测。不过,不管是多少都只是可能,一种猜测,要想准确知道还需要到网上查查,做做统计才能知道。三、联系实际1、咱们认识了这么多,你们知道这种统计图叫什么名字吗?2、我们知道这种统计图可以通过点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可以通过线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你就没在生活中寻找寻找这种统计图吗?3、其实在咱们生活中,这种统计图的确无处不在。瞧,这是….四、练习所以,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带来了与你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幅这些统计图。(略)五、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本文标题: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872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