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 中国古代文化漫谈(我们失落了三百年的民族服装——汉服)
中国传统文化漫谈论文姓名:梁磊校区:东校区学号:100104020033电话:18713508290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我们失落了三百年的民族服装——汉服首先,汉服不仅仅是一种服饰,更是一种文化的代表。汉服,即华夏衣冠,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此不能与“唐装”、“和服”相混合。其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代,连绵几千年,华夏民族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自炎黄时代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历经周朝代的规范制式,到了汉朝已全面完善并普及,汉人汉服由此得名。汉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单衣﹞、襦﹝短衣﹞、裙。汉代因为织绣工业很发达,所以有钱人家就可以穿绫罗绸缎漂亮的衣服。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长裤,贫穷人家穿的是短褐。汉朝的妇女穿着有衣裙两件式,也有长袍,裙子的样式很多,最有名的是“留仙裙”。这种女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充分显现女性的文静与优雅。衣袖有宽窄两种,袖口大多镶边。衣领为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汉代时新穿“三重衣”,即穿几件衣服就露几层领子。时至隋唐,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形制更加开放,服饰愈益华丽。唐代女装的特点是裙、衫、帔的统一。在妇女中间,出现了袒胸露臂的形象。在唐代,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穿开胸衫,歌女可以半裸胸以取悦于统治阶级,而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是不许半裸胸的。当时,唐朝半露胸的裙装有点类似于现代西方的夜礼服,只是不准露出肩膀和后背。唐代的裙子颜色绚丽,红、紫、黄、绿争艳斗研,尤以红裙为姣姣者。街上流行红裙子,不是现代人的专利,早在盛唐时期,就已经遍地榴花染舞裙了。宋代李兴后,政治上虽然开放民主,但由于程朱理学的思想禁锢,服饰文化不再艳丽奢华,而是简洁质朴。宋代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襦衣、褙子的遮掩功能加强,一切的张狂刹时都收敛了许多。不论权贵的皇亲国戚,还是一般的百姓,都爱穿着直领,对襟的背子,因为既舒适得体,捷又显得典雅大方。宋代的男装多是交领或圆领的长袍,做事的时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带上,衣服是黑白两种颜色。宋代的女装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长宋朝服饰女装袖小褙子,很像现在的背心,褙子的领口和前襟,都绣上漂亮的花边。蒙古族入关以后,既保持蒙古民族衣冠习惯,又沿用汉族朝祭服饰制度,如冕服、朝服、公服等。男子公服以长袍为主,以罗制成,大袖盘领,右衽。元统一中国后,服饰技术得到进一步交流和提高。元代丝绸特点是缕金织物大量应用。元人把这种金光闪闪的织金锦叫纳石失,意即波斯金锦,它是最华贵的衣料。元朝英宗参照古制,制定了天子和百官的服装,这种服装叫“质孙衣”,上衣连下裳,上紧下短,并在腰间加襞积,肩背挂大珠。这种服装既承袭了汉族服装制度,又兼顾了蒙古民族特点,是民族大融合的产物。明朝立国不久,就下令禁穿胡服,恢复了唐朝衣冠制度,法服与常服又得以并行了。明朝服饰属于汉族传统服饰体系,明太祖朱元璋重新制定了服饰制度。明代许多男子流行的发式都是明太祖首创的。比如(网巾),有象征国家法令齐全的意思,还有(瓜皮帽),被现代的西方人看作中国的典型帽子。明初褶裙十分盛行,有细密褶纹,也有大褶纹。褶纹装饰十分讲究。有一种名为彩条裙,每条选用一种颜色缎,每条色缎上绣出花鸟纹饰,带边镶以金线可成为独立的条带,将数条这样的各种彩条拼合在腰带上,就成为彩条飘舞的裙子,因此取名“凤尾裙”。有的还将整块缎料用手工做成细褶纹,取名“百褶裙”。明代还有一种特殊式样的帔子,由于其形美如彩霞,故得名“霞帔”。这种帔子出现在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得此名。到宋代将它列入礼服行列之中。明代服用此式较为普遍,它的形状宛如一条长长的彩色挂带,每条霞帔宽三寸二分,长五尺七寸,服用时绕过脖颈,披挂在胸前,由于下端垂有金或玉石的坠子,因此越发显得挺拔高贵。满清入关之后,几千年来世代相传的传统服制度遭到破坏,历时数千年的宽袍大袖拖裙盛冠,与衣袖短窄的满装形成鲜明对比。旗装以它用料节省,制作简便,取代了古代的衣裙。满族的旗装,外轮廓呈长方形,马鞍形领掩颊护面,衫不露外,马蹄袖盖手,增加坎肩或马褂,其造型肃穆庄重,清高不凡,因而独树一帜,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形象记忆。时至今日,旗袍已对国内、外产生了一代优美服饰的影响。特别是随时代发展,曲线突出修长秀丽的桃花扇旗袍,已成了满族的服饰代表,恰当展示了满族女性的温柔内涵,其隐藏重点展示诱惑的作风,具有存在的价值。但是旗袍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汉服,真正的汉服已经被满清统治者破坏,但仍然被传承了下来。汉服是汉民族传承了数千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最能体现汉族特色的服装,每个民族都有属于特色的民族服装。从三皇五帝到明代的几千年时间里,汉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汉服文化,发展形成了具有汉民族自己独特特色的服装体系——汉服。博大精深、体系完备、悠久美丽的汉服,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一大财富,是非常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的。每每看到人们赞美和服,韩服时,我都会感到悲哀,我们的名族服装汉服却很少被人知道。日本人和韩国人在其传统节日和重要正式的场合或者祭祀拜遏的时候都会穿上他们传统的服饰,而我们汉人的穿着早已被西化。如果穿着汉服在大街上走动一定会被很多人笑作“玩穿越”,或者直接说其是哗众取宠!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啊!其实日本的和服,韩服都是从我们的汉服演变过去的,而人家早已把其视为传统,而我们的汉服却在消逝。前几天看新闻,浙江永康丽州中学一名高三女生穿着汉服去上课,却遭学校遣送回家,同学说她玩“穿越”,老师说其奇装异服,而这个女生说她只是想宣传我们的民族服饰和传统文化。我们的学校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一个学生尚且有这样的民族意识,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是不是应该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做点什么!其实我们今天需要恢复的不仅仅是汉服本身,而更应该是一种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峨冠博带,打拱作揖,穿汉服,行古礼,作为一种个人爱好,不管是诗意表达怀旧之心,还是真心感受古典之美,亦或是宣传汉族传统文化,一切都无可厚非。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文化漫谈(我们失落了三百年的民族服装——汉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891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