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的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的整合第3页共3页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的整合【摘要】进入21世纪,作为新课程之一的科学教材正式启用,教学内容灵活多样,更贴近学生生活,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然而,由于认知对象的广阔性、抽象性、复杂性,教材内容简扼性以及教师知识的局限性,单纯常规的讲授是难以完成此项艰巨的教学任务的。因此,借助信息技术来达到教学目的,将科学学科和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也就成为了必然。一方面,网络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可以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开阔视野,激发学生创造性智慧。【关键词】整合创新学生主体性科学教学【前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信息技术在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小学科学课中,由于学生年龄小,对教材内容缺乏感性认识,有许多内容光凭老师的口头讲解,学生不易理解。而信息技术则能够生动形象地演示自然现象与运动,运行各种交互型教学软件,具有开放性、直观性和趣味性的特点,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增强学习效果。一、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的整合应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原则大自然千奇百怪,奥秘无穷,教师也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都灌输给学生。所以,这就需要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去探求大自然。此时,学生可以对实际生活中感兴趣的自然现象和问题,进行思索,带着问题自己到网上去查询科学知识,并借助各种网络资料,付诸于探究,将自己置身于多元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之中,自主地汲取知识,从而丰富了学习的体验,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对科学的热爱,扩展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与认识。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空间结构以“秧田式”为主,这种空间形态造成的教学定势是只注重教师的教授,而忽视学生个体之间和小组之间的自主、多边的交往式学习。当我们关注了学生自主性的培养,要在这种“秧田式”的空间结构下组织有效的教学就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应当发展更多的课堂教学形态,如,网络教学构造了人性化的、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师生、学生之间在网上互动。在这种学习形态下,情感、形象、人际关系等学习要素得以充分地发挥其效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而得以有效发展,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动,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即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例如,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建构性学习,我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总是尽量多使用各种交互手段,制作科学知识查阅软件、科学教学小游戏等互动性强的课件,使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以便于他们架构自己个性化的科学知识体系。其次,利用网络将课件发送到每个小组,使得每组都有一个独立的空间,在此空间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相互协作增进了情感交流。再次,鼓励学生到网上去寻找科学知识。二、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的整合应体现不可替代性,使其物有所值,充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的整合第3页共3页分贴合科学教学的实际计算机在教学活动中也是工具,如同教科书、投影、幻灯、挂图等一样,具有提高教学效果、扩大教学范围和延伸教师功能的作用。而计算机和其它工具相比,又具有许多无法比拟的特性,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等媒介集成一体,营造一个缤纷多彩的视听世界,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并且具有交互性、开放性的特点,正好为科学教学开辟了一片广阔的空间,因此,它所发挥的功效也比其它教学工具大得多。然而很多老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仅仅把计算机当作录像机、录音机、投影仪这样的传统演示工具来使用,不能真正发挥计算机特有的功能,实际上是“新瓶装老酒”,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使计算机辅助教学流于形式。因此,我们应调整固有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来解决原本科学教学中无法用其它媒体解决的问题,使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的整合真正落到实处。例如:在教《太阳系》这一课时,由于天体运动较为抽象,用语言与传统演示工具难以将整个过程非常清楚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就此,我制作了一个九大行星运动的演示课件来解决这一难题,既形象又生动。学生可以看着电脑屏幕,探讨运动规律。此外,考虑到学生接受知识有快慢,因此在软件中还特意设置了一个重复按纽,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反复观察、推敲。三、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的整合应体现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我们应以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自然界中的事物与现象纷繁复杂,充满了矛盾。事物往往具有两重性,有好的一面,又有坏的一面,事物之间既存在着普遍的联系又有相互对立,并在矛盾中发展变化,自然界中没有孤立的、绝对的、静止的事物。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应注重课件的严密性、科学性,客观地向学生传播知识。如在讲授《火山与地震》这一课时,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火山喷发,比较一致地认为对人类有害无利。针对这一现象我在设计课件时有意加入了“火山喷发的利与弊”这一教学内容。学生经过自主协作学习对火山喷发后的现象有了客观而全面的了解,知道了看问题要“一分为二”。总之,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的整合具有众多优点,既能进行集体协作教学,又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教学形式多样。而且,它交互性强、情境真实,使得课堂教学不再是枯燥乏味的知识灌输,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主动地探索大自然,积极地思考,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有效地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充满情趣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记忆力明显提高,思维更加敏捷。学生除了在课堂学习外,还可以按自己对知识的需求和对课堂知识的兴趣,自由自在地在网上资料库中选择资料,以扩充课本知识和加深对科学知识理解的程度,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因此,它必将为科学课的教学开创一片新天地。【参考文献】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s]2、王建平的《论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的整合》[c]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的整合第3页共3页
本文标题: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的整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9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