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湖北武当山风景名胜区五龙宫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0-2020年)
武当山风景名胜区五龙宫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0-2020年)第一部分背景篇武当山风景名胜区概况研究背景研究背景五龙宫景区的对外开放提上日程。如何通过控制性详细规划“建设性破坏”和“破坏性建设”,实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最佳关系、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规划范围规划范围技术思路宏观层次——景区特色、发展目标、定位、性质中观层次——游线组织、服务接待设施布局、道路交通布局、指标控制、保护分类等微观层次——具体地块规划目的科学规划,合理确定《总体规划修编(2003版)》中规划的基础设施、旅游设施、文化设施等建设项目的选址和布局。合理和节约利用土地,有效控制用地规模,明确建设用地范围和规划设计条件。严格保护、永续利用五龙宫景区内的风景名胜资源。规划原则保护优先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综合协调原则前瞻性原则规划依据法律法规《风景名胜区条例》《城乡规划法》《环境保护法》《文物保护法》《消防法》等技术规范《武当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86-2025)《武当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2009年通过部级联席会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等规章湖北省武当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2008年修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1995]23号)等文件第二部分综合分析篇对景区相关要求《武当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86-2025)《武当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以五龙宫为核心,带动周边景点建设;采用多种灵活、体量小的交通方式和南岩景区相连接,打通和盘活武当山风景区的西环线。鲁家寨武当山林场依托,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提供与森林生态相匹配的一系列户外游憩活动和体验,如登山、健行、养生、科普、野营等现代休闲活动。提供生态型接待设施。作为从山下水岸农业休闲旅游向山上史迹旅游的过渡。作为野趣以及进行科学研究考察等的游览专区。目前尚无条件对外开发,作为远期(2001-2025年)开发区域。远期开发时设立五龙服务点,并根据旅游发展情况需要,届时可发展形成服务中心。项目对五龙景区范围的划分功能定位现状概况在严格保护资源的前提下,北部“服务”依托武当山林场和鲁家寨村,设置旅游服务基地,提供生态型接待设施,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南部“游赏”以五龙宫为核心,串联周边景点,构建完整的游赏系统。服务游赏明代就被誉为“拥殿千朵芙蓉”的仙境。景区内有五龙宫、仁威观、隐仙岩、五龙顶、华阳岩、灵应岩、起圣台、七星峰等众多景点。以遗迹遗址、岩庙、古神道为主要特色。现状概况自然风景资源五龙顶五龙池古树鲁家寨风光山景风光父母桥河真武大帝姚简祈雨系马峰回心石五龙顶五龙池民间祈雨。。。五龙宫村、鲁家寨村的民间故事民歌古老的民俗文化历史悠久的道教文化丰富的民间传说和民俗文化道教文化武当武术武当道乐武当道医。。。非物质文化遗产道路交通1、旅游公路已经竣工,目前唯一一条对外相接并贯穿景区的机动车路。2、缺少与其他景区快捷的联系方式。3、古神道局部受到破坏,步行游览不成体系。村庄分布图五龙村景区现有行政村2个,分别为武当山林场(鲁家寨村)、五龙村。武当山林场以场带村,有七个村民小组,650人;五龙村有2个村民小组,195人。村庄鲁家寨村服务接待设施除一户人家自发进行旅游接待外,没有别的服务接待设施。现状概况人文景点(23)自然景点(8)五龙宫、隐仙岩、仁威观、灵虚岩、华阳岩、灵应岩、长生岩、云母岩、朱砂岩、诵经台、姥姆祠、将军庙、李素希墓、榔梅台、起圣台、会仙岩、晋福桥、父母桥、驸马桥、回心石、自然庵、炼丹池、非物质文化遗产七星峰、系马峰、五龙顶、五龙池、大青羊涧、磨针涧、紫炁峰、白龙潭、风景资源分布图景点一览表1、整合景点将景点由34处调整为31处。合并——日池、月池合并到五龙宫减少——凝虚观(规划范围外)五龙岩(灵应岩)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风景资源评价风景资源等级一览表2、由面到点序号景观名称景点类型级别大类中类小类1五龙宫人文景源胜迹遗址遗迹一级2隐仙岩遗址遗迹二级3仁威观遗址遗迹二级4灵虚岩遗址遗迹二级5华阳岩遗址遗迹二级6灵应岩遗址遗迹二级7长生岩遗址遗迹二级8云母岩遗址遗迹二级9朱砂岩遗址遗迹二级10诵经台遗址遗迹三级11姥姆祠遗址遗迹三级12将军庙遗址遗迹三级13李素希墓遗址遗迹三级14榔梅台遗址遗迹三级15起圣台遗址遗迹三级16会仙岩遗址遗迹三级17晋福桥遗址遗迹三级18父母桥遗址遗迹三级19驸马桥遗址遗迹三级20回心石其他胜迹和传说三级21自然庵遗址遗迹四级22炼丹池遗址遗迹四级23民歌、故事、道教文化风物节假庆典、民俗、神话传说二级24七星峰自然景源地景奇峰二级25系马峰奇峰二级26五龙顶山景二级27五龙池奇峰二级28大青羊涧水景泉井二级29磨针涧溪流三级30紫炁峰溪流三级31白龙潭潭池三级风景资源评价等级图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地形因子土地利用类型坡度坡向海拔耕地历史文化用地林地园地农用地未利用地其它建设用地建设用地评价体系土地适应性评价内容数量(hm²)百分比(%)景区总面积2926100适建区面积381.3限建区面积29610.1禁建区面积259288.6评价结果土地适应性评价图1、禁建区对风景区的发展具有比较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完全不适宜开发建设,是重点保护区域。2、限建区生态敏感性较低,外界的开发建设活动对它的影响较弱,适宜小规模的利用开发。3、适建区环境对人工破坏或干扰的调控能力强,自动恢复快,可进行适度开发建设。土地发展策略建设用地选择意向建设用地选择袁家院林场窑上余家窝子自然庵偃塘第三部分总体布局篇发展对策整体联动,差异发展,突出特色,打造精品游线组织通过多种交通联系与其他景区贯通,大区域成环。景区内形成“游览环线”,避免回头路。景点保护与建设突出“遗址观赏”的特殊品味和价值,体现原生态和原真性。游览内容除体验原生态和原真性外,依托现有资源,适当增加其他体验和休闲内容。服务设施突出差异,彰显特色,在品质上向中、高端适当延伸。五龙宫景区作为武当山风景名胜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以道教文化为核心,以人文与自然高度统一的环境、历史悠久的古建筑群遗址为主要景观特色,以观光游览、文化探源、休闲体验为主要活动内容的综合型景区。景区性质发展目标将五龙宫景区建设成为展示和弘扬中国道教文化并代表国内世界遗产地先进管理建设水平的景区。在严格保护景区风景资源的前提下,展现“武当十最”,形成多层次的游赏格局。总体布局规划将五龙宫景区的旅游服务设施配置分为“旅游村、旅游点、服务部”三个级别。设立蒿口入口服务区(景区外)、袁家院VIP入口服务区、林场窑上服务区3个旅游村。设置虎山垭、余家窝子、混账坡、吴家院、自然庵、偃塘、八步坎等7处旅游点;结合景点和游线需要设服务部,五龙宫、五龙池、仁威观、八步坎等重要景点设置服务部,步行游览路每隔1000米设置服务部。未来视自助游的情况,在鲁家寨游览区规划设置帐篷营地。风景资源类型、景点属性、景点分布、游赏体系、道路交通组织、旅游服务设施和布局总体布局图总体布局对《总体规划(修编)》的深化调整1、提出“一轴三区”的空间结构。2、深化保护措施。3、完善服务接待设施体系。4、完善道路交通体系。1、提出“一轴三区”的空间结构。2、深化保护措施。3、完善服务接待设施体系。4、完善道路交通体系。规划结构一轴三区规划结构图1、提出“一轴三区”的空间结构。2、深化保护措施。3、完善服务接待设施体系。4、完善道路交通体系。人文史迹区分区保护规划1、本区内的一切文物遗存、地形、植被和空间环境都必须按国家《文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妥善进行严格保护。严格保持周边环境的历史延续性,保持原始风貌。2、各种历史遗存各部分应严格按照原有施工工艺和原有材料精心维护。地面建筑已经全部被毁坏的,应当实施遗址保护。3、对内的文物古迹进行普查分类、登记,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按不同类别及等级,进行保护管理。对古建筑及遗址及时维修、保护;对遗址要立牌、划定保护范围。要有专人负责保护,专款用于维护、维修。4、禁止在保护范围内开山取石、捕猎野生动物、擅伐林木等破坏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的活动。5、在建设与游赏活动中,除必要的步行游览和安全防护设施外,严禁增设与其无关的设施。6、严格限制社会机动交通车辆进入,严禁任何不利于保护的因素进入。7、按照环境容量,合理控制游人规模和游人活动范围。8、拆迁古迹遗址上及史迹区内的民宅。保护分区规划图《总体规划(修编)》管理分区规划图特殊生态游憩区特殊自然区1、严格执行封山育林各项措施,保护现有的生态系统、景观风貌、空间环境、动物栖息地。2、只允许步行或风景区绿色巴士进入。3、保留世代聚居的村民、村宅和生活方式。4、允许设立少量小型旅游网点服务设施,风貌必须和自然环境相匹配。5、不允许增设任何大型商业建筑设施。6、禁止增设任何违反景区规划的旅游项目。7、避免环境改造和栽植的城市化、园林化倾向,还原原生态环境。8、禁止在保护范围内开山取石、捕猎野生动物、擅伐林木等破坏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的活动。保护分区规划图《总体规划(修编)》管理分区规划图1、本区可进行适度的开发利用,安排各种游览观赏项目。安排适量的旅游服务设施,注意其造型、体量、色彩要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建筑以1-2层为主。建设项目必须严格通过环评。2、分级调控游人规模、机动交通并分级限制居民活动的进入。3、规划中保留的乡村聚落应控制村民的发展规模。4、结合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林建设,进行生态培育,强化和保护生态区域特征。核心区边界定位1、提出“一轴三区”的空间结构。2、深化保护措施。3、完善服务接待设施体系。4、完善道路交通体系。《总体规划(修编)》总体布局图对《总体规划(修编)》的深化调整1、游人量预测和环境容量。2、局部调整旅游服务设施布局,深化完善旅游服务设施体系。3、景观风貌控制。《总体规划(修编)》旅游设施配置及基础工程规划图以2004年武当山风景区接待游人数66.28万人次为基数,预测得出近期2010年、远期2020年武当山风景区旅游人数分别为165万人次和535万人次。游人量预测《武当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随着景区建设的不断完善,规划期末(2020年)景区将承担风景区45%左右的游客,游人量约为240万人。综合多种因素,测算日最高峰游人量为7400人。(其他规模预测的依据)1、对《总体规划(修编)》中较为分散的旅游服务设施布局做适当集中调整,取消其确定的房车营地。综合多方因素,将总体规划(修编)》中所确定的1550张床位核减为850个床位,集中安置于林场窑上区域,形成大集中小分散的模式。2、分为旅游村-旅游点-服务部三个级别。从北到南服务设施规模逐渐减小。3、服务设施选址利用搬迁居民点的基址。布局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图《总体规划(修编)》旅游设施配置及基础工程规划图服务设施布置及风貌控制服务设施布置及风貌控制1、提出“一轴三区”的空间结构。2、深化保护措施。3、完善服务设施接待设施体系。4、完善道路交通体系。《总体规划(修编)》总体布局图对《总体规划(修编)》的深化调整1、完善对外交通联系方式。2、完善内部游赏交通体系。调整部分机动车路,设置停车场、换乘、停靠点、观景平台等设施。《总体规划(修编)》道路交通规划图对外交通1、在进行充分专项论证的基础上,修建自桑树庙村—玄岳门—遇真宫—元和观—玉虚宫—蒿口的乡村型风景旅游道路,只允许旅游车辆、自行车的通行及步行,和交通性过境干道(国道)实行彻底功能分离。2、已通过专项论证的五龙宫至南岩景区的索道。3、在进行充分专项论证的基础上,修建《总体规划修编(2003版)》中规划的由隐仙岩-五龙宫村椴树垭-冯家院-青羊桥-七星树下东螃蟹夹子河崖谷-南岩的观光道。4、依据《总体规划修编(2003版)》修整附马桥以南直达南岩的游览步道。南岩内部道路交通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图《总体规划(修编)》道路交通规划图第四部分详细控制篇1、土地使用2、环境容量3、建筑风貌4、配套设施5、资源保护6、景观
本文标题:湖北武当山风景名胜区五龙宫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0-2020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027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