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闽南民居建筑风格研究•闽南民居与风水理论1)宅基的选址2)建筑平面与空间布局•闽南民居分类1)古式大厝2)骑楼3)手巾寮4)洋楼5)土楼6)堡土楼7)石筑民居•闽南民居布局1)布局形式2)布局总结•闽南民居之土楼a)土楼分类b)土楼布局特征c)土楼构造d)土楼独特性能目录•闽南民居色彩民居色彩对比•闽南民居之古式大厝1)古式大厝的红墙墙体—红色文化.红砖拼接花纹.砖墙浮雕.镜面壁.“出砖人墙”的建筑工艺.窗.虎脚.塌寿2)古式大厝的屋顶红瓦.燕尾脊.山墙构件\样纹装饰3)古式大厝的浮雕装饰4)古式大厝的代表5)现有运用闽南民居元素景观的景区闽南民居与风水理论宅基的选址A、要观山势。在风水理论中,山就是“龙”的形态变化,山脉即是“龙脉”。起伏、蜿蜒、运动的“龙”被认为可以“藏风聚气”。B、要观察水流;水流必须缓慢、平隐、弯曲、环绕,这样的水即是理想的水。所以选择宅基的原则:1)宅基力求坐北朝南,即“负阴抱阳”2)背靠大山或丘陵,面对朝山,左右侧有小丘陵3)靠近河流或大塘,但忌讳背水风水观中的居住空间理想模式风水观中的宗祠空间理想模式建筑平面与空间布局全宅共设了大小八个天井轴线正中的两个天井前大后小——“昌”字,左右两侧护屋围成的天井,用廊隔开,成为两节——“日”字,护屋上下两端——人手的上下两节。全宅只有一大二小三个门之外,形成对内外封闭的平面格局。风水、住宅、人三者关系对内开敞对外封闭闽南民居分类闽南建筑的分类一)古式大厝(cuò,福建沿海及台湾人称家或屋子为厝)二)骑楼三)手巾寮(liáo,表示“长排房”)四)洋楼五)土楼六)堡土楼七)石筑民居古式大厝古式大厝是泉州最为典型的民居住宅类型1)布局:有三开间、五开间、带护厝、突山庭堂、两边对称,横向扩展布局,纵深有二落、三落、五落不等,以庭为组织院落单元,庭、廊、过水贯穿全宅。2)材质:瓦、石、红砖3)特点:穿斗木构架作承重结构,多采用硬山屋顶,弯曲起翘屋脊,脊角“燕尾式”华丽动人。骑楼俗称“五脚架”。是泉州民居和街坊建筑,沿街面用柱廓式骑楼,楼高有二层,三层,四层高低差落;单座建筑多为纵向进深布局,楼与楼相连成十里商业长街。前面临街设店面,里面和楼上多作居住及货物堆放用房,厨房、卫生间设置后面,经营和生活都很方便。特点:夏天能遮骄阳,雨天可避风雨。手巾寮手巾寮厝是泉州古民居较为普遍的沿街巷建造类型。呈一种纵向延伸呈带状形式。面宽3至4米,单间木构。具有层层引深的气氛。它由门口厅、天井、正厅、厅后房、小天井、大房、后房、窥脚、后尾或后落组成。有二落、三落进深,宅内留有一条前后连环的巷路,这种小型的民居住舍小巧亲切,装修也很简洁。洋楼又称“番仔楼”,造型新颖,平面布局灵活多变。当地的传统形式与外来的风格相结合,门窗、外廓及装饰洋味尤为突出。建筑材料:有水泥(洋灰)、钢筋、水泥花砖、花玻璃等。如石狮市郊的拱星别墅,南安林路厝,鲤城青龙巷李宅,它们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代表着中西文化初期接触的杰出成就。土楼土楼坐南朝北,土木结构形式,圆形分水县山屋顶。墙基根(墙脚)厚1.2米,以山石叠砌门楣,上部以土夯筑。东、西、北三面壁拱券门,为出入口处,门楣上嵌辉绿岩石匾。每个门都有两重门板装置,外门板上装有封钉铁皮,以防外犯火改。外墙与门设有枪眼等防御性设施,内部为穿斗式木构架的三层楼房屋,周环走廊设有木扶栏。土楼中庭筑有棱形的四合院式平屋,分别设七个阶梯上通楼房。庭中凿一口大井作生活用水,周以石板构成圆形八卦图,计房百余间,建筑独具一格。堡土楼依山构筑,基本特征是高大、厚实的堡墙,墙上筑有跑马道和碉式角楼,墙内建有祖堂、厢房、护厝、厨房等建筑单元。布局合理对称,防御居住兼备,因地制宜设计,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构筑;基本上以村或家族为建制单位,功能齐全,居住、教育(配套有书院、书斋)、仪事等功能完备;装饰、装修上富有闽中地方特色,木雕、灰塑、彩绘等品味高、传统文化色彩浓郁。石筑民居完全以花岗岩石为建筑材料的民居构成了泉州沿海民居住宅的独特风貌。由于当地盛产花岗岩,所以它理所当然地被作为一种价廉物美的建筑材料而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惠安、晋江、南安等地大都因地制宜,把那些班驳突兀,峥嵘嶙峋的石头变成了一组组泉州市石建筑的奇观。无论是墙基、墙身、柱础、柱子、楼板,还是门窗、石栏杆、石级梯,甚至整条街坊,处处精雕细琢,处处流露出泉州人民对石头的特有感情。闽南民居布局类型主要特征骑楼最基本的类型,只有正堂、左右房,当人口增加时,可向左右延至九间或十一間,也称一条龙式。分为单列型排屋、并列型排屋。古式大厝以中庭为中心,上下左右四厅相向,形成一个十字轴空间结构,这是中原建筑古老型制的遗存。这种型制的平面格局是以正方形为基础的九宫格式,中央为庭院,四正为厅堂,四维为正房土楼1、中轴线鲜明2、以厅堂为核心3、廊道贯通全楼,可谓四通八达堡土楼前方后圆,当地俗称“太师椅”、“簸箕”形屋手巾寮单间建筑。其开间小,进深大宽不过4~5米。短者7米左右,长者达20多米。呈长方形,排列在狭小街道两旁。闽南民居主要布局形式归纳闽南民居建筑常见的类型,大致有六种建筑基本单元分别为:一明二暗、三合天井、四合中庭、方圆土楼、土堡圆楼和竹筒屋。“一明两暗”型单列型排屋式并列型排屋式“四合中庭”型九宫格式的“中庭型”四合院式的“中庭型”“三合天井”型堂虎式堂厢式方楼“方圆土楼”型圆楼椭圆楼“土堡围屋”型“竹筒屋”型闽南民居布局总结在建筑平面布局上,既有传统中原建筑文化特征的三合院、四合院布局的形式、又有护厝、排屋、土楼、土堡、竹筒屋等有地方特色的布局形式,总体呈现建筑内向、封闭。其中客家土楼为闽南民居最为独特的布局形式,具有强烈的向心、内聚等布局特点闽南民居之土楼土楼分类1按内部结构分1)内通廊式土楼:土楼内住户拥有从底层到顶层的单元,各从二层以上,各房间门前有环形走马廊,每层有四五部公用楼梯。内通廊式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客家人聚居的永定县,又称为客家土楼,以永定县湖坑镇振成楼为代表。2)单元式土楼:单元式土楼各层没有连贯各户的走马廊;土楼分割为一套套垂直单元,各单元有独立的门户,有独立的庭院,有独立上下楼梯。单元式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西南福佬民系聚居的地区,又称为闽南土楼,以永定县的振福楼楼为其代表。振成楼振福楼土楼分类2按建筑外形分1)圆楼为圆形的土楼,闽南人称之为圆寨土楼。其用途重于防卫,因此该名称嵌「寨」之名。2)方楼是先夯筑一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的高大围墙,再沿此墙扩展该楼其他建物。而扩建的制式规格通常是敞开的天井与天井周围的回廊。3)五凤楼又名大夫第、五凤楼、府第式、宫殿式或笔架楼。其特色是从外观看去通常为三凹两突,彷佛中国古时笔架。圆楼五凤楼方楼土楼布局特征从土楼建筑本身来看,客家土楼的布局绝大多数具备以下3个特征:1、中轴线鲜明,殿堂式围屋、五凤楼、府第式方楼、方形楼等尤为突出。厅堂、主楼、大门都建在中轴线上,横屋和附属建筑分布在左右两侧,整体两边对称极为严格。圆楼亦相同,大门、中心大厅、后厅都置于中轴线上。2、以厅堂为核心。楼楼有厅堂,且有主厅。以厅堂为中心组织院落,以院落为中心进行群体组合。即使是圆楼,主厅的位置亦十分突出。3、廊道贯通全楼,可谓四通八达。但类似集庆楼这样的小单元式、各户自成一体、互不相通的土楼在永定乃至客家地区为数极个别。土楼构造五凤楼客家土楼结构有许多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内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轴线纵深排列的三堂制,在这样的土楼内,一般下堂为出入口,放在最前边;中堂居于中心,是家族聚会、迎宾待客的地方;上堂居于最里边,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五凤楼内通廊式圆楼土楼独特性能1、充分的经济性。客家土楼的主要建筑材料是取当地的黄土和杉土,若拆除可当农作物肥料;屋架通风较畅,木构件受白蚁侵袭或潮湿腐朽的情形并不严重。2、良好的坚固性。其中圆土楼的坚固性最好,能均匀地传递各类荷载,同时底墙部最厚,往上渐薄并略微内倾,形成极佳的预应力向心状态。用大块的卵石筑基,其高度设计在最大洪水线以上。土墙在石基上夯筑,墙顶则设出挑达3米左右的大屋檐,以确保雨水甩出墙外。3、奇妙的物理性。客家土楼的墙体厚达1.5米左右,从而热天可以防止酷暑进入,冷天可以隔绝洌风侵袭,楼内形成一个夏凉冬暖的小气候。十分奇妙的是,厚实土墙具有其他任何墙体无法相匹的含蓄作用。4、突出的防御性。客家土楼的厚墙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中国传统住宅内向性的极端表现。以常见的4层土楼为例,底层和二层均不辟外窗,三层开一条窄缝,四层大窗,有时四层加设挑台。土墙的薄弱点是入口,加强措施是在硬木厚门上包贴铁皮,门后用横杠抵固,门上置防火水柜。这些全部出于防御要求。5、独特的艺术性。客家土楼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整体造型上。在这方面,3种典型均有其特点。五凤楼一般选址于山脚向阳处,其立面中轴线上,下堂、中堂、上堂高度递增,作为主体的上堂居于支配地位。轴线两翼横屋与之呼应地渐次升高,其重叠的三角形山面对峙左右,形成极工整的秩序构图。闽南民居色彩古式大厝主色调为砖红色(墙体、屋顶)石筑民居黑色、黄色、白色、灰色等骑楼红色、土黄色、灰色等客家土楼土黄色墙体、黑色瓦片洋楼洋灰色、白色等浅色系堡土楼土黄色墙体、黑色瓦片手巾寮木色、黑色色彩对比总结:四合院式布局、红色外表的古式大厝为闽南民居最普遍、最具代表、最有特色的民居建筑形式。闽南民居之古式大厝古式大厝布局分析空间结构的最大特点是以中庭为中心,上下左右四厅相对,形成一个十字轴空间结构,这种平面格局是以正方形为基础的九宫格式、中央为庭院,四正为厅堂,四维为正房,保持以中庭为核心的纵横两条轴线。中庭型基本模式及其衍化古式大厝布局闽南红砖大厝一般为单层,其布局以中轴线分布;呈“向心围合式”;左右对称排列;多层次进深。正中间有天井,中设厅堂,两边为厢房。在闽南方言里,几进一般也称作“几落”,如“三落大膺”的说法,指的即是三进的大詹。形式是四合院,延承中国传统的对称建筑构造,基本形式为“几间张几落大厝”“三间张”民居“五间张”民居闽南传统三落民居布局空间古式大厝布局蕴义布局展现了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尊老爱幼。其布局以中轴线组织房屋布局,两边对称,以厅为中心,依次环绕大房、二房、前落、后落。主厅用来供奉建家立业的祖先以及神灵,表示最崇高的地位,以及后辈对他们的尊敬。其他房间按辈分来安排居住,充分体现尊老爱幼的精神,展现了家庭的和谐气氛。闽南古式大厝的构造古式大厝色彩主色调闽南红砖民居以红色为主色调。红色是中国传统象征喜庆、顺利、成功或受人重视、欢迎。“闽南红”呈现的便是一种带有喜庆的红色,它代表了闽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乐观向上,奋发图强的生活态度,使闽南人对传统文化中代表喜庆、吉祥和朝气的红色情有独钟,并将红色作为建筑主色调延用至今。辅色调闽南红砖民居中的白石、青石、原木色及饰作的辅助色,与砖红主色调相辅相成。墙体——红砖文化闽南人创造过两个辉煌的海洋时代,第一次是宋元时期,泉州是整个东方世界最大的海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第二次是明末清初,这个时代的序幕是漳州月港拉开的。后期商人接触较多的荷兰人与英国人,可以说红砖建筑是明末舶来品明末江苏人王世懋(1536-1588)的《闽部疏》,其中云:“泉、漳间烧山土为瓦,皆黄色。郡人以海风能飞瓦,奏请用筒瓦。民居皆俨似黄屋,鸱吻异状。官廨、缙绅之居尤不可辨。”红砖灰白石条基座红砖拼花这种红砖以闽南稻田中的泥土作为砖坯,入窑后以松枝烧制而成,色泽艳丽,质地极佳,表面有两三道紫黑色纹理,故称为“烟炙砖”红色砖墙浮雕雕琢内容丰富多彩,有禽兽、花鸟、鱼虫、山水人物,图案古博匠心独具的红砖“镜面壁”镜面壁(墙)由下而上依次分为数个块面,每一块面称为一“堵”。依次有柜台脚、群堵、腰堵、身堵、水车堵、堑砖堵及角牌,而红砖技艺淋漓尽致地发挥在身堵上柜台脚群堵水车堵身堵“出砖入石”的建筑工艺闽南民居墙的构造和装饰的最大特点是墙石混砌,即“出砖入石”,特点:1)在于石的表面与砖的表面产生质地的对比,石块作为面、点,而砖缝作为线,这之间产生点、线、面的组合,这种组合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一种整体面积
本文标题:闽南民居建筑风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062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