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报告(马学玉)
1关于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报告(电大康乐工作站教育管理本科马学玉学号1062001206246)摘要:学习习惯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更不需要他人的强迫。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完成学习任务并学会学习的基础,会让人终身受益,因此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通过调查了解农村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的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及其成因,找到相应矫正策略,以便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关键词:小学生学习习惯调查正文一、调查目的叶圣陶先生曾今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魏书生也讲过“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学习习惯是人多种习惯中最重要的一种或者一类,指的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它不需要意志努力,更不需要他人的强迫。良好的习惯养成后,就会使人轻松地、自然而然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得到肯定的、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也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但是,这里的小学生学习习惯怎么样?给人直观的感觉是养成还不够理想,可没有科学的统计数据来分析和证明。为了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找到相应的对策,以便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展此项调查。二、调查对象与方法党川小学是一所农村乡中心小学,现有8个班,338名学生。2011年10月,我以安平小2学学生为对象,把1—6年级学生分成低、中高两个段,进行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分析,接受调查的学生达272名,占学生总数的80.5%,参与调查的教师15人,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内容:从按时上学、课前准备情况,课堂听讲答问情况,预习、复习、考试情况,完成作业情况,课外阅读情况,讲究学习卫生等显性方面展开调查,其中低段涉及5个方面,高段涉及10个方面。调查方式:以教师、学生问卷调查为主,辅以教师、家长、学生座谈交流和课堂观察等方式。三、调查结果分析(一)、农村小学生大部分具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在选取的272名学生中,按时上学、及成作业达到较好等次的约占94%,考试不作弊的占97%课前备齐学习用品良好率达97%,能够比较讲究学习卫生、课堂上能书写笔记的占92%,能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占总数的91%,综合评价达到“较好”的占96%。从以上数据可以说明农村小学生大部分具较好的学习习惯。从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较好的现实状况也可以说明: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正被重视和逐渐形成。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校对新课程目标的认识逐渐全面,能在教学工作中努力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整合,能比较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学校有多种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举措,像党川小学就利用国旗下讲话宣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出板报宣传学习卫生知识,利用品德课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等。大多数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也能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调查情况看,中年教师所带班级较加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当然,农村人的朴实,能吃苦耐劳也反映在学习习惯之中,在被调查的272名学生中,有72名学生是外乡县的,其中30名学生是广河县水泉乡的,他们到学校要翻越一座山,距学校约3公里;还有42名学生是本乡二甲村的,这个村地处山区,只有1所4年制的教学点,五六年级的学生全部来该校读书,最远的距学校约4公里。他们上学放学不分严寒酷暑,不分天晴下雨,每天坚持按时上学,并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正是农村孩子能吃苦耐劳、有毅力的体现。3(二)、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几个问题在本次调查中,通过问卷、课堂教学观察、师生座谈,也发现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下面仅就调查设计的范围列出几个问题。1、学生上课听讲、思考、答问、记笔记的习惯还存在着问题。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要求学生上课时眼睛注视老师,根据老师的要求注视黑板或看课本,不随意讲话,不做小动作。调查显示,能真正做到上课从不做小动作、注意力集中、专心听讲的学生占92%,有12.5%的学生偶尔不专心听讲,有1%的学生经常不听讲,这13.5个百分点可不能小看,若不及时矫正,272名学生中就会产生37名学困生。我们了解到,学生的听课行为往往受学习情绪影响和教师授课质量、组织教学的能力所影响。学生感兴趣的课,开小差做小动作的现象相对较少,反之则多。上课听讲时能积极思考、爱动脑筋近占90%。遇到疑难问题时,学生能主动请教老师、同学的约占80%,上课时不动脑筋,有疑问时不发问,也不主动举手回答老师同学提出问题的学生也不在少数,偶尔问答的占10%,从不问答的占1%,农村孩子学习不主动,于此可见一斑。在接受调查的211名三至六年级学生中,课堂上能够边听,边思考,并在笔记本上记录要点或者在书上圈点勾画的占89%,从不记笔记的约占21%。学生学习过程应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热爱学习,勤学苦练、善于思考的精神是不可能牢固地掌握知识的,因此,不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善于思考的习惯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2、学生课外阅读习惯有待养成课外阅读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多读好书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调查统计显示,学生中能经常自觉阅读课外书的情况并不令人满意。能够经常阅读仅为78%,偶尔阅读的占21%,而从不阅读课外读物的占了1%。在新课程改革中对各年级课外阅读有量的要求,学校有5070册可供学生阅读的图书,但由于农村家庭不具备促进学生阅读的环境,教师缺乏必要的辅导指导,加之学校没有严格的量的要求,使学生对课外阅读未引起足够重视,相当多的学生没有自觉阅读的习惯,必须加强阅读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3、学生作业、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需要进一步培养。有效地进行作业,不仅能4巩固知识,而且能培养一个人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能够及时完成作业人占88%,偶尔不做的还有11%,经常不作的约1%。更不容忽视的是许多学生作业的方法不适当,做作业前并不注意复习知识,不把握重点、难点及理解作业的内容和要求,而是拿起本子就做,因此能做到先复习再作业的学生比例不高。预习和复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三到六年级学生能自觉经常预习复习的仅占86%,有时进行预习复习的也占11%,不预习复习占了2%,尤其是五六年级有两个班的学生,认真预习复习只有86%,“温故而知新”,如此状况实难如愿。良好的读书写字姿势和健康的用眼习惯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在调查中,发现有11%的学生不讲究学习卫生,学生不良的姿势为头趴得低,作业本斜放,握笔很低,大拇指压着食指,“一尺一拳一寸”做到的学生较少。年级越高,字迹越不端正,学生涂改随意,改正纸随处可见不整洁,作业角卷的厉害,不能很好地达到字迹匀称、端正、美观。家长反映有的孩子做作业粗心,边看电视边做作业的人多,趴在炕上写作业的现象严重。教师反映有少数学生磨蹭拖拉,做作业时,为了赶时间,眼睛盯着书本,笔不停地写,造成作业上的字歪歪扭扭。虽然,被调查学校学生近视率低于2%,但是中学、大学生中近视率居高不下,不能不引起小学的注意。四、存在问题原因初探(一)、家庭方面的原因。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学生习惯养成的影响是很大的。农村家长文化知识水平不如城市的高,大多数家长缺乏表率作用,使孩子在不自觉中受到不良影响,例如农村读书看报的人少,学生中自觉阅读课外书的就少。独生子女增多,造成有的家长对孩子溺爱、迁就,导致孩子任性、自私、依赖、放纵等,以至慢慢发展为不良的习惯。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又不懂教育方法,对子女管教过严,简单、粗暴,使孩子觉得家庭中没有温暖,从而使他们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影响的诱惑。父母缺位导致行为习惯不良,现在农村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多,孩子要么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管,要么寄养在亲戚朋友家里,在调查中发现有46名学生的父母均不在家,留守生数占学生总数的近17%,这些学生中的76%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二)、是学校方面的原因。学校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阵地。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不重视学生行为养成教育,没有培养习惯的自觉性主动性,只教书不育人,还处在应试教育的阴影当中。有的教师不知道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每种习惯的内涵是什么,更不知从何处下手去培养。有的教师教法比较陈旧,教学内容枯燥,学生5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确立,课堂氛围不够民主、和谐,致使部分学生思维不活跃,发言不积极。有的教师的一些教学设计不正确也影响学生的听课习惯,例如:提问不明确,学生不知从何答起;教师启发性的提问问题质量差,学生的思维层次不够深。有的教师不注意自身的示范作用,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三)、社会原因和学生自身的原因。上大上学费用高、就业难使部分家长产生了畏难思想,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好坏;农民工不需要多少文化,凭体力也能挣钱养家糊口,甚至能挣更多的钱,致使部分家长轻视教育。儿童缺乏全面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社会上的歪风邪气对学生可能产生的侵蚀和影响也不能低估。五、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三点建议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有研究表明,行为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学生越小,越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最容易保留这种习惯。但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次成型的,而是需要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培养,经过反复的、长期的训练而成。(一)、制定出系列化的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引起大家的重视,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从哪里着手,关键是没有一套学生应该养成的学习习惯的内容体系。学校要细化《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有关学习的要求,明确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内容及要求,并分解到不同年级进行实施。(二)、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有机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习惯是在学习活动中通过练习和不断重复固定下来的学习方面的行为方式,也是一种定型化、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叶圣陶先生说:“习惯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都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课堂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主战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机渗透预习、复习习惯,听的习惯,读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遵守纪律、热爱劳动等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三)、家庭、学校、社会联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良好6的学习习惯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力量来支持。学校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主阵地,家庭是学生习惯养成的第一课堂,社会是检验学生学习习惯的场所。在习惯的养成中,特别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因为家庭是孩子最初受到教育的课堂,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长,又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家庭环境的状况和父母的言行,对子女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学校应注重与学生家长紧密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教师公布联系电话,经常互访,将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内容化为可实践的东西,让学生分阶段,有重点地在家中“练习”,让家长把“练习”结果向老师反馈。对有不良习惯学生的教育,班主任与家长结对子,教师将不良行为习惯发生的时间和主要事实、教学效果及时通报给家长,并共同分析原因,共同研究制定矫正策略,形成教育合力。一个人能有一个好习惯真的让人终生受益。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在长期的生活、学习中通过点滴积累而形成的。小学阶段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让我们共同重视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吧!
本文标题: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报告(马学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167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