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高校大学生心理知识竞赛题库
1高校大学生心理知识竞赛题库一、单选题(必答题)1.冯特于(B)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A.1897B.1879C.1900D.19012.心理学历史上,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A)A.弗洛伊德B.荣格C.华生D.费希纳3.(C)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A.联想B.幻想C.想象D.错觉4.追求完美、自尊心脆弱、控制欲望强、自视甚高、将不完美等同于不可爱、不值得爱的是(C)A.自卑者B.自负的人C.完美主义者D.偏执者5.“走极端、以偏概全、消极思维、敏感多疑、自卑心理、自罪自责、自我评价过低”主要描述是(A)A.抑郁症B.自负C.躁狂症D.强迫症6.人的气质可以分为四种基本类型,既粘液质、抑郁质、多血质以及(D)A.独立质B.严谨型C.兴奋型D.胆汁质7.学校增进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是(A)A.心理健康教育B.进行大规模问卷调查C.心理咨询D.心理治疗8.人格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人格具有统合性、功能性、稳定性和(A)等特性A.独特性B.发展性C.复化性D.一致性9.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A)A.华生B.巴甫洛夫C.斯金纳D.詹姆士10.关于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哪一个是错误的(D)A接近性B相似性C外貌D自尊11.下列哪个理论是由班杜拉提出的(B)A.社会认知理论B.社会学习理论C.社会比较理论D.归因理论12.利他主义的表现(C)A.人不为我,我不为人B.人为财死C.辛苦我一个,幸福十万家D.逃避责任13.不是积极心态的作用的是(D)A.内心的平静B.信心C.成功的意识D.浮躁14.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心理观点是(D)A.行为的观点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认知的观点15.(A)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维持、调节功能。A.注意B.记忆C.表象D.想象16.在人的社会性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B)A.情绪B.情感C.态度D.需要17.下列哪种学习方法可以获得学习材料后的最佳保持?(B)A.仔细而缓慢阅读B.进行过度学习C.死记硬背D.学习完立即休息18.在下列影响人际关系的相似性因素中,对人际关系影响最大的是(D)A.兴趣B.性格C.知识水准D.价值观念19.我国心理学工作者认为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其中(C)是智力的核心。A.观察力B.想象力C.抽象思维能力D.创造力20.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点有机综合体现在一个人身上就构成了一个人完整的(D)A.性格B.能力C.气质D.个性21.动机和兴趣产生的基础是(C)A.感知B.实践C.需要D.教育222.情感是在人的(A)中产生的。A.认识过程B.意志过程C.个性倾向性D.个性2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表明了一个人意志品质的(D)A.自觉性B.果断性C.自制性D.坚持性24.心境具有(A)的特点。A.弥散性B.集中性C.短暂性D.突发性25.对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A)A.教育B.遗传C.社会D.实践活动26.勤奋,懒惰,谦虚,骄傲,这些反映的是(C)特征.。A.能力B.气质C.性格D.情感27.关于“情绪”不对的说法是(A)A.只有人才能产生B.情绪的产生与生理需要有关C.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和冲动性D.情绪产生多伴有心理,行为上的变化28..考试焦虑主要属于(A)方面的问题.A.情绪B.性格C.品德D.行为29.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是(D)A.华生B.弗洛伊德C.考夫卡D.冯特30.王元5岁,IQ是110,李平10岁,IQ也是110,两者的智力相比(D)A.王元比李平高B.李平比王元高C.相等D.无法比较31.马斯诺把完善自己,充分发挥自己潜能,完成自身使命的需要称为(C)A.尊重的需要B.归属和爱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成长的需要32.“触景生情”是(B)A.有意回忆B.无意回忆C.间接回忆D.机械回忆33.吴明认为自己在班级中属于“尖子生”,情况确实如此。这种对自己在群体中地位的意识称为(B)A.生理自我B.社会自我C.心理自我D.理想自我34.下述自我意识成分中属于自我体验范畴的有(D)A.自主B.自立C.自制D.自信35.下述自我意识成分中属于自我调节范畴的有(B)A.自信B.自立C.自尊D.自豪36.个体对自己的智力、兴趣、人格特征等的意识成为(C)A.生理自我B.社会自我C.心理自我D.理想自我37.在生活中,有些人不断的给自己提出新的目标,并努力实现它,进而不断的提高其自身水平。这种自我发展的表现成为(D)A.自我意识B.自我监督C.自我控制D.自我教育38.“对自己近阶段的表现感到欣慰和满意”,这属于自我意识结构中的(D)A.自我认识B.自我监督C.自我评价D.自我体验39.专注而主动地获取信息的过程,属于心理辅导会谈中的(C)A.反映B.面质C.倾听D.询问40.一个学生平时在集体场合中不敢发言,当他一旦主动发言时,教师就表扬他,这种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称之为(D)A.代币奖励法B.行为规范法C.行为塑造法D.强化法41.心理辅导会谈中,当发现受辅者前后所说内容不一致时,向他提问,以协助他弄清自己的真实感受,这种方法称之为(C)A.澄清B.询问C.面质D.倾听42.几个人一起骑车会比一个人骑车快,这种现象称为(A)3A.社会助长作用B.从众心理C.模仿作用D.服从心理43.足球比赛时,若乙方球队失利,有时球迷们一哄而上做出扔东西,闹事等不理智的行为,这种现象称为(A)A.去个性化现象B.群体极化效应C.社会促进作用D.模仿作用44.张某自参加工作以来,对待工作一直态度认真、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他的直接上级李某对他的评价极高。但由于多年未曾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其能力与所从事的工作有些不匹配,以至影响了工作效率和他人之间的关系。王某将这一现象反映给李某,但李某回答:“不可能!张工作一直都是勤勤恳恳,我是了解的,绝对不可能出现你所说的那种现象!”李某的判断,是社会知觉中的:(D)A.第一印象效应B.晕轮效应C.近因效应D.定型效应45.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特征总和称为(D)A.能力B.气质C.性格D.个性46.人们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称为(A)A.能力B.气质C.需要D.动机47.个体能够对不同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称为(D)A.类化B.能力C.消退D.辨别48.心理活动中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从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称为(D)A.能力B.气质C.个性D.意志49.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近期激活过的图式更可能被使用,这叫做(A)A.近因效应B.首因效应C.启动效应D.光环效应50.在社会知觉的偏差中,由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成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的心理效应称为(C)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定型效应51.如果你和一个人有数次交往,并以第一次的印象对该人做出判断,这在社会认知中属于(B)A.刻板印象B.首因效应C.光环效应D.近因效应52.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反映的是以下哪种现象(C)A.刻板印象B.首因效应C.光环效应D.近因效应53.以下各种现象中属于近因效应是(D)A.情人眼里出西施B.学生在某一方面表现不好,如成绩不好或玩皮捣蛋,那么往往就会被教师认为什么样都有不行,一无是处。C.对词表开始部分的单词记忆的效果优于中间部分,回忆率高D.词表末尾部分的单词比中间部分的单词更易于回忆,再现率更高54.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B)A.宽大效应B.晕轮效应C.中心品质D.刻板印象55.对知觉对象的某一特性形成判断之后,不加分析地推及到这一对象的其他方面,“一好百好,一糟全糟”,这种泛化或扩张的心理效果就是(A)A.光环效应B.近因效应C.刻板印象D.首因效应56.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称为(D)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光环效应D.刻板效应57.人们通常认为,山东人是豪爽的,江浙人是温和的。这是印象形成中的什么效应?(B)A.晕轮效应B.刻板印象C.近因效应D.首因效应58.童话故事中,狐狸说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这种行为是哪种心理防御机制(C)A.投射B.退行C.反向D.合理化59.“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以下哪种挫折防卫机制的表现?(B)A.转移B.投射C.反向D.合理化60.个人将自己所不喜欢的或不能接受的,而自己身上却具有的性格特点、观念、欲望或态度转移到别人身上,说是别人有这种性格、恶习或恶念。(A)4A.投射作用B.否认作用C.转移作用D.白日梦61.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主要是通过(B)来进行的。A.设备B.语言C.仪器D.媒体62.“近水楼台先得月”,在人际交往中属于(C)因素。A.个人特质B.类似C.邻近性D.互补63.个体在估计事件后果时总认为负面后果只会出现在其他人身上,自己则不会有事,这种现象是(B)A.自我防御机制B.理想化偏见C.自利性归因D.自我效能感64.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是(B)A.信息传播B.人际沟通C.人际吸引D.人际关系65.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B)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A.升华B.补偿C.退行D.转移66.人际吸引的最强烈的形式是(D)A.亲合B.喜欢C.亲情D.爱情67.根据安德森的研究,影响人际吸引最重要的人格品质是(B)A.智慧B.真诚C.热情D.幽默68.(D)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的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A.亲合B.利他关系C.依赖D.人际吸引69.在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中,可视为相似性的特殊形式的是(B)A.熟悉B.互补C.邻近D.竞争70.在有人陪同的活动中,个体会感到社会比较的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或活动效率,这是社会促进中的(D)A.结伴效应B.观众效应C.比较效应D.竞争效应71.一般来说,(D)之间容易出现近因效应。A.不熟悉的人B.上下级C.第一次见面的人D.亲密的人72.(A)是指因他人在场并且个人的表现将会得到评估的情况下,人们工作绩效提高现象。A.社会助长B.社会抑制C.结伴效应D.观众效应73.(B)因他人在场并且个人的表现将会得到评估的情况下,人们工作绩效下降现象。A.社会助长B.社会抑制C.淘汰效应D.观众效应74.(C)指与独立工作或独立地与他人合作比较,个体在群体工作时动机和努力减少。A.下降率现象.B拖延现象C.社会惰化D.优势反应75.如果可以选择,几乎所有的球队都愿意主场作战,而不愿意客场作战。这是因为(A)。A.社会助长现象的存在B.从众现象的存在C.群体消极化现象的存在D.合作现象的存在76.普通朋友之间的交往距离属于(C)A.公众B.嫉妒C.个人D.亲密77.心理健康在社会交往中可表现为(C)A.经常与素不相识的人十分热情地交谈,表现为十分兴奋的状态B.对同事、好友无缘无故地表现为冷漠、漠不关心C.有自己喜欢与不喜欢的人D.接触异性时经常表现为紧张的情绪78.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称为(C)A.心理活动的耐受力B.心理活动的稳定性C.心理康复能力D.环境适应能力79.有的人白天工作效率高,有的人夜晚工作效率高,这是指(A)A.人的心理活动的周期节律性B.环境适应力C.心理自控能力D.社交能力80.心理健康表现心理的耐受力方面为(C)A.过去的痛苦的体验经常浮现在自己的脑海里,但不影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B.遇到困难,能够忍受5C.把克服困难当成一种乐趣,而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挫折D.对于同事外人的议论并不在意81.下列行为哪一项属于心理健康的范围(D)A.见人都热情相待B.见什么人说什么话C.经常努力工作D.经常保持乐观的心态82.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被观察对象心理正常还是异常的判断,这是以哪种判断观察对象为心理异常(C)A.医学标准B.统计学标准C.内省经验标准D.社会适应标准83.潜意识与意识或本我、自我、超
本文标题:高校大学生心理知识竞赛题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17121 .html